青稞和小麥的淵源!
小麥大家都知道,它是最常見的農作物,而青稞相對少見,它被藏民視為介于神與神之間的作物。盡管是兩種不同的農作物,但因為相似,青稞與小麥經常被很多人認錯,那青稞與小麥的區别有哪些呢?對此,就由小編為大家解惑了。
青稞,是禾本科大麥屬的一種禾谷類作物,因其内外穎殼分離,籽粒裸露,故又稱裸大麥、元麥、米大麥。青稞分為白青稞,黑青稞,墨綠色青稞等種類。青稞在青藏高原具有悠久的栽培曆史,距今已有3500年。青稞主要分布在我國西藏、青海、四川的甘孜州和阿壩州、雲南的迪慶、甘肅的甘南等地海拔4200—4500米的青藏高寒地區。青稞是西藏四寶之首糌粑的主要原料。
小麥是小麥系植物的統稱,是單子葉植物,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麥的穎果是人類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後可制作面包、饅頭、餅幹、面條等食物;發酵後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質燃料。小麥富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鈣、鐵、硫胺素、核黃素、煙酸、維生素A及維生素C等。
在植物學上,青稞的種子為穎果,籽粒是裸粒,與穎殼完全分離。籽粒長6~9mm,寬2~3mm,形狀有紡錘形、橢圓形、菱形、錐形等,青稞籽粒比皮大麥表面更光滑,顔色多種多樣,有黃色、灰綠色、綠色、藍色、紅色、白色、褐色、紫色及黑色等。青稞籽粒是由受精後的整個子房發育而成的,在生産上青稞的果實即為種子(籽粒)。種子由胚、胚乳和皮層三部分組成。胚部沒有外胚葉,胚中已分化的葉原基有4片,胚乳中澱粉含量多,面筋成分少,籽粒含澱粉45%~70%,蛋白質8%~14%。
小麥的小穗含3-9小花,上部者不發育;穎卵圓形,長6-8毫米,主脈于背面上部具脊,于頂端延伸為長約1毫米的齒,側脈的背脊及頂齒均不明顯;外稃長圓狀披針形,長8-10毫米,頂端具芒或無芒;内稃與外稃幾等長。
主要區别:
1、麥子為一年生或越多生長的草本,稈有六到七節。青稞是一年生草本,稈有四到五節。
2、麥子的小穗單生在每節上,穗狀花序稍扁。青稞的小穗常三個生長在每節上,穗狀花序常四棱形。
3、麥子的果穗有芒或無芒,因品種不同而異,果實比青稞小,果穗常直立。青稞的果穗上芒長和粗壯,基部扁的,果實成熟後肥大,容易脫落,果穗多歪斜。
青稞是中國藏區居民主要食糧、燃料和牲畜飼料,而且也是啤酒、醫藥和保健品生産的原料。
小麥是三大谷物之一,幾乎全作食用,僅約有六分之一作為飼料使用。兩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麥的地區,中國是世界最早種植小麥的國家之一。
關于小麥和青稞的故事就到這裡了,相信大家讀過全文已經完全了解。小編感謝大家的支持,喜歡我就請大家多多關注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