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我是你姑奶奶

我是你姑奶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5 06:03:03

我是你姑奶奶(哎喲我的小姑奶奶)1

我是你姑奶奶(哎喲我的小姑奶奶)2

我昨天看有個網上的人提問,問這個北京人說話“我的小姑奶奶”是什麼意思,這姑奶奶指的是什麼身份。

有人就答,告訴說姑奶奶就是爺爺的姐妹,所以“小姑奶奶”就是爺爺最小的妹妹,因為是最小的所以受寵,輩份兒又大,小輩兒都得讓着雲雲。

好嘛,這答案真叫一個望文生義。

北京胡同裡的大妞們,跟人鬥嘴的時候,喜歡自稱“姑奶奶”。“豆汁兒怎麼了,姑奶奶我就好這一口!”

瞅瞅,這話一甩,落地有聲,一點不輸給老爺們兒。

有的人不懂,心說你一個小姑娘,才多大,充什麼姑姑、奶奶?

哎,這說話的就是不知道北京的習俗了。“姑奶奶”在北京,還真就可以是姑娘家用的詞兒,北京不是有“爺文化”麼,這“姑奶奶文化”就是對着來的。

來自旗人文化的“姑奶奶”

當然,在北京話裡,爺爺的姐姐或者妹妹,按字面的叫法,也不是不能說“姑奶奶”,但是,老北京語境裡大部分的“姑奶奶”,卻不是現在人理解的意思。

我是你姑奶奶(哎喲我的小姑奶奶)3

北京話受旗人文化的影響比較深(這裡不特指滿族,旗人裡還包括漢族和蒙古族,很多漢八旗和蒙古八旗的旗人在建國後改回了原民族,但保留了旗人文化),旗人家庭裡,不管奶奶叫奶奶,而是叫太太,管媽媽又不叫媽媽,反而叫奶奶(子女叫額娘)。

聽着暈?要是您看過《紅樓夢》,就不至于記錯了。在紅樓夢裡,因為賈珠已經成家,所以是“爺”,賈珠的妻子、賈蘭的媽媽李纨,是奶奶,同輩的鳳姐也是奶奶;賈蘭的奶奶王夫人是太太;那賈蘭的祖奶奶賈母呢,就升級為老太太了。您這麼記,絕對錯不了。

旗人不管女主人叫媽,是因為過去管家裡的女性傭人叫“老媽子”,稱呼請來給孩子喂奶的女人叫“奶媽”,更有輕佻的叫“小奶媽兒”,這麼一來,要是又管女主人叫“媽”,就顯得主人和傭人一個稱謂了。所以當家女主人就給擡成了“奶奶”,而當家奶奶在丈夫家的女性親屬們,為表關系,則加了個“姑”字。(建國後,滿族百姓也改為了直接叫母親為媽媽。)

我是你姑奶奶(哎喲我的小姑奶奶)4

所以這您就該明白了,正所謂“沒出門兒,大三輩兒”,這“姑奶奶”,和輩分、年齡,不直接相關,隻要是旗人女孩兒,都叫姑奶奶。老一輩的叫老姑奶奶,少一輩的叫少姑奶奶,小一輩的叫小姑奶奶。父母可以管女兒叫姑奶奶,兄嫂可以管妹妹叫姑奶奶,所有娘家人都可以稱本家族嫁出去的女兒為“咱家姑奶奶”。

而真正爺爺的姐妹,要是嫁了人,就不是姑奶奶,得叫“姑太太”了。

老北京的姑奶奶為什麼那麼牛?

老北京都知道,旗人家庭是比較寵女兒的,在清代旗人中,沒有出嫁的少女地位那是相當的尊貴,特别是大戶人家,更是對自己家裡的“小姑奶奶”們各種遷就、放縱、嬌慣。

要放在現在來說,這倒是有點“生男生女一樣好”的意思。重男輕女的風氣,在老北京一直根兒紮得不深。

為什麼呢?一言以蔽之,旗人家的女孩兒,能當家掌權。

我是你姑奶奶(哎喲我的小姑奶奶)5

其一,旗人的女兒都可以參加選秀,所以未嫁的姑奶奶有着無限的可能,誰知道今天的格格是不是明天的娘娘呢?到時候一人得道,那是雞犬升天哪!所以家裡即使是父母也得對姑奶奶們好言好語的,兄弟們就更不用說了,都得讓着,兄弟們娶了媳婦,姑奶奶們就是“大姑子、小姑子”,弟媳婦兒和嫂子們,自然也得陪着笑臉兒,您看鳳姐橫不橫,可探春一生氣,鳳姐照樣隻能哄着這位三姑娘,誰讓探春是賈府的姑奶奶呢。

其二,父親在外,母親主内的家庭結構裡,旗人家的姑奶奶們都得幫着母親當家,順便學學以後嫁了人當家的本領,時間長了,自然見世面、會管事,早早練就了一套能耐。

清朝後期,慈禧掌權,這位葉赫那拉家的姑奶奶更是拉高了旗人家庭女孩的地位。而且,随着戰亂,旗人兵丁在戰場上死傷不少,很多家裡就剩女的了。于是姑奶奶們得代替兄弟,撐起整個家,撫養弟弟妹妹長大,給老人送終,這些義務都盡完了,自己才能嫁人。

我是你姑奶奶(哎喲我的小姑奶奶)6

前期不定哪天就變成了宮裡的鳳凰,後期不得已掌了管家的大權,這個習俗延續下來,北京女孩兒們的地域性格就形成了:有裡有面兒,獨當一面,各種能扛事兒。

嫁了人以後,姑奶奶們在婆家,那還是得伺候公婆,不過對娘家來說,卻不會“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自家姑奶奶回了娘家仍然尊貴,每年農曆二月二,旗人家庭要接姑奶奶回門兒,姑娘回家時,胡同裡就會此起彼伏的響起各種招呼:“喲,大姑奶奶回來啦,昨兒還念叨你呢!”“大姑奶奶快點進屋吧,你家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着你呢!”“大嫂子這回你樂了吧,你家大姑奶奶回來啦!”這種娘家永遠是你家的親情,在那樣的時代,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不規矩”的姑奶奶

和舊中國整體對女性三從四德的要求相比,老北京的姑奶奶們是有點兒“離經叛道”的,尤其到了清朝末期,更是明顯。

據說,清末時北京城南一帶的茶樓、酒館、戲院、球房,無不夾雜着姑奶奶們的衣香鬓影。逢年過節,姑奶奶們還要盛裝豔服,到茶棚、戲院中男女混坐,毫無顧忌。于是清代北京有諺語雲:“雞不啼,狗不叫,十八歲的大姑娘滿街跑”,就是說的這種景況。

我是你姑奶奶(哎喲我的小姑奶奶)7

姑奶奶們的這些“不規”之舉,在當時也受到了不少衛道士的非議。有人就作詩諷刺:“狂且四面坐中央,目電頻加白面郎。說是名門還北裡,教人納悶是新妝。”京師警察廳甚至還貼出過告示,明令茶棚必須男女分坐。于是又有人寫各種打油詩道:“隔座嬌音喚吃茶,渴猶未解眼先花。而今事事皆皮相,第一須生好腦瓜。”“警察巡邏也太勤,茶棚男女座須分。目中各有陰陽電,空向晴天激雨雲。”“隻恐浪蜂狂戀花,安排警察去巡查。指揮棒子迎頭擊,打散鴛鴦卻是他。”

這些有閑功夫去玩兒的,大都是官宦富家小姐,普通旗人家的姑奶奶沒錢趕這個高級的時髦,不過她們也能享有民人家庭女孩兒所沒有的特權。和裹了小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人家相比,京城普通旗人家時興姑奶奶外出采購。據說慈禧少時就經常出去買買買,當時這位姑奶奶常常挎着籃子,到東城一家店鋪購買食物,掌櫃的很喜歡她,還常常捏捏她的鼻子開玩笑。當然,掌櫃的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慈禧姑奶奶垂簾聽政時,一次與人閑談,偶然問起這家店鋪,掌櫃的聞訊,吓得趕緊攜家逃之夭夭了。

我是你姑奶奶(哎喲我的小姑奶奶)8

姑奶奶們倒是也不能一直在外面浪,等到了婚齡,不定哪天,您逛完廟會一回家,就被告知已經被父母訂婚了,從這以後,姑奶奶們就進入了“小定”階段,不能再亂跑了,美其名曰,“收收性子”。等婚事兒辦完,姑奶奶們升為當家奶奶,才能再恢複各種戶外娛樂。——話說回來,在娘家管家那是實習,嫁人就正式上崗了,當管家奶奶也不容易,累着呢,看看鳳姐就知道啦!

今天的北京姑奶奶

随着文化的交融,“姑奶奶”逐漸成了北京話(還有東北話)裡的一種特定稱謂,如今無論什麼民族的老北京,都有管自家女性親屬叫姑奶奶的說法,尤其是自己姑娘,那更是捧手裡怕摔了,含嘴裡怕化了的小姑奶奶。

當年姑奶奶們的雷厲風行,見多識廣,也被繼承了下來,慢慢的,“姑奶奶”就成了北京女孩天不怕地不怕的象征,覺得自己厲害的大妞,有時候就會以“姑奶奶”自居。

我是你姑奶奶(哎喲我的小姑奶奶)9

但我們要說的是,咱老北京的姑奶奶,絕對不是撒潑打滾的潑婦,姑奶奶們,都是知書達理、持家守業的能耐人,家裡的事兒,要能事無巨細,外面的事兒,要能撐得起面兒,碰到不講理的,能伶牙俐齒怼回去,自己做錯了的,也能幹脆認錯兒。

所以啊,這聲“姑奶奶”,也不是白叫的,姑娘們,想自稱姑奶奶,咱可一定得當得起才行。

轉自:正陽書局磚讀空間 (id:zysjzdkj)

原創内容 以獲取授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