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本為會意字。金文像門裡有門闩之形。小篆複雜化,隸變後楷書寫作“關”。
《說文.門部》:“關,以木橫持門戶也。”(關,用木頭橫着支撐門扇。)
“關”的本義為門闩。軍隊駐守的卡口都是交通要道,卡口的作用猶如門闩,這樣的地方就叫“關"或“關塞”。如李白《蜀道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又引申指關卡。如“難關”、“鬼門關”。又引申指轉折處。如“通關節”、“ 賣關子”。
由門闩可以引申為動詞關閉。如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門雖設而常關。”
又引申指涉及、牽連。如“有關”、“事關重大”、“息息相關”。
“半”是會意字。金文從八(表示分),從牛,會把一頭牛分成兩部分之意。小篆的形體基本上同于金文。隸變後楷書寫作“半”。
《說文.半部》:“半,物中分也。從八;從牛,牛為物大,可以分也。凡半之屬皆從半。”(半, 物體從中對分各為一半。 從八,表示分;從牛,牛是大的物體,
可以分割。大凡半的部屬都從半。)
“半”的本義指一半、二分之一。古人常
說的“半壁江山”,指的就是國家的一半。
後泛指半邊。如“半斤八兩”、“半信半疑”。又引申指部分、不完全地。如白居易《琵琶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由一半引申指在中間。“夜半”即子時,處于夜晚的中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