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詩詞基礎知識?《對聯格律·對聯譜》,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對聯詩詞基礎知識?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對聯格律·對聯譜》
(之四)
餘德泉
六、馬蹄韻在對聯句中的運用
前面講了,馬蹄韻的運用,除了對聯句腳規則而外,還包括句中規則。這是一個系統的兩個方面,不能割裂。
所謂句中規則,就是句中平仄交替的規則。同樣是平仄交替,同句腳規則相比,句中規則又有其自身的特點。
聯句的字數和節奏是決定馬蹄韻句中運用規則的主要因素
在上下聯對仗工整、結構相應的前提下,決定馬蹄韻在句中運用規則的主要因素有兩個:一是每句的字數,二是句中的節奏。就是說,字數不同的聯句,有不同的平仄運用規則;字數相同而節奏不同者,平仄運用規則也不相同。
不同字數的聯句對馬蹄韻的運用
馬蹄韻在句中的平仄交替方式,呈如下規律:
一言句非“平”即“仄”,配套使用。如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後,有人為追悼死難烈士而作的一副一言聯:
死!
●
生?(倒寫)
○
意為甯肯站着死,也不倒着生。又《聲律啟蒙》:
雨,
●
風。
○
二言句有“仄仄”和“平平”兩種格式。
“仄仄”與“平平”配套使用。如張栻題長沙城南書院聯:
嶽峻,
●●
湘清。
○○
又《分類字錦·巧對》:
白鳳,
●●
烏龍。
○○
三言句有“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四種格式。
“平平仄”與“仄仄平”配套使用。如《酉陽雜俎》摘句聯:
愚公谷,
○○●
妒婦津。
●●○
又《野獲編》所錄京都事物聯:
珍珠酒,
○○●
琥珀糖。
●●○
“平仄仄”與“仄平平”配套使用。如某氏中藥集名聯:
龍膽草,
○●●
馬蘭花。
●○○
又排調集名聯:
天下樂,
○●●
殿前歡。
●○○
四言句有“平平仄仄”與“仄仄平平”兩種格式,配套使用。如陝西渭南鐘鼓樓聯:
三秦要道,
○○●●
八省通衢。
●●○○
又未詳姓氏者聯:
椒花獻頌,
○○●●
柏酒迎春。
●●○○
五言和七言句,與律詩五言和七言句平仄相同。
五言律句,有四種格式。兩種為仄收(末一字為仄聲)句: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兩種為平收(末一字為平聲)句: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因為後兩種與前兩種正好相反,所以隻要記住前兩種,後兩種便可以推出來了。
七言隻是在五言的基礎上增加兩個字,其平仄也隻是在五言的基礎上加上兩平或兩仄。其規律是:五言句首之字按格律為平聲者,則于其前加兩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句首之字按格律為仄聲者,則于其前加兩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把四句的括号都去掉,就是七言律句了。鑒于後兩種與前兩種正好相反,也隻須記住前兩種,後兩種就可以推出來。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中間有三平或者三仄相連,與“仄頂仄,平頂平”的規則不合,句腳原則上是不允許的。但律詩的句式本來有此兩種,且與節奏有關。律詩五言句為二三節奏,五分作“二”和“三”,“平平平仄仄”就成了“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就成了“仄仄——仄平平”,三平三仄就成了兩平和一平、兩仄和一仄,這又在馬蹄韻範圍。五言的問題解決了,七言的問題也解決了。下面就五言和七言分别舉例。
在五言句的四種平仄格式中,“仄仄平平仄”和“平平仄仄平”配套使用。如陝西耀縣五台山聯:
峭石千重立,
●●○○●
藤蘿百道開。
○○●●○
又陝西鳳翔張(載)公祠聯:
學貫天人際,
●●○○●
名垂宇宙間。
○○●●○
“平平平仄仄”和“仄仄仄平平”配套使用。如某地一春聯:
黃莺鳴翠柳,
○○○●●
紫燕剪春風。
●●●○○
又江蘇沈婉璋題長城聯:
山風驚虎嘯,
○○○●●
海浪喜龍吟。
●●●○○
在七言句的四種平仄格式中“平平仄仄平平仄”和“仄仄平平仄仄平”配套使用。如徐文長撰枭矶孫夫人祠聯:
思親淚落吳江冷,
○○●●○○●
望帝魂歸蜀道難。
●●○○●●○
又湖南臨湘鄧振球詠竹聯:
千竿鳳尾搖龍域,
○○●●○○●
十萬龍孫繞鳳池。
●●○○●●○
“仄仄平平平仄仄”和“平平仄仄仄平平”配套使用。如魏源題居宅聯:
置酒常邀佳客屐,
●●○○○●●
焚香快讀古人書。
○○●●●○○
又福州古藤書屋聯:
萬菊充庭秋富貴,
●●○○○●●
雙藤蔓地古煙霞。
○○●●●○○
五言句和七言句的這些平仄格式,而今尚經常使用。
對于律句中的平仄,古人有所謂“一三五(字)不論”(五言為“一三不論”)的說法,意思是說七律的第一、三、五字(五律為第一、三字),可平可仄。這種說法《切韻指南》後有載,王力先生的《漢語詩律學》和《詩詞格律》兩書,均有專節評論。這種概括,對初學者可能有些幫助,但也引起一些誤會。因為仄收的律句确實如此,平收的律句則不然:“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五律為第一字)必須是平聲,否則就要犯孤平(除句腳外,全句隻有一個平聲);“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五律為第三字)必須是仄聲,否則就會出現三平尾(亦稱“三平調”,即句末三字為“平平平”)。“孤平”與“三平尾”,律詩不允許,對聯也不允許。三平尾犯忌,三仄尾也應屬犯忌。
說不許出現孤平與三平尾的現象,是因為這兩種現象太缺乏平仄交替,讀起來太單調,太沒有聲韻美。有人認為隻要意思好就行,平仄可以不管,這至少對所謂“金石之聲”在聽覺上有些麻木。如果這種理論可以成立,古人還要宮商角徵羽乃至七音十二律,今人還要求七聲音階的巧妙組合與變化幹什麼呢?
誠然,有些規則打破一點,隻要不是太過頭,也是允許的。但可以允許并不等于說就是很好甚至最好。如果總是為缺陷去辯護,那就不僅會降低别人,而且首先就降低了自己。
“一三五不論”的問題,盡管是就律句而言的,事實上從三言句起就存在了。
前面說過,三言聯有四種平仄格式,即“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這四種格式隻有第一字才有“不論”的可能性。如第一字不論,這四種格式就變成了“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在不分節奏的情況下,“仄平仄”與“平仄平”尚有平仄交替,還可以允許,分為一二或二一節奏,變成一個一言句,一個二言句,平仄更無問題,後文還會專述。“仄仄仄”和“平平平”則不管其節奏如何,因全句完全是一個調子,聯律上無論如何說不過去。除非全句都用同韻字,不過,這又屬于技巧的範圍了。
四言聯的兩種平仄格式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若第一字不論,可得“仄平仄仄”和“平仄平平”兩式。若第三字不論,可得“平平平仄”與“仄仄仄平”兩式。如果說“仄平仄仄”與“平仄平平”平仄交替尚無大礙,那麼“平平平仄”與“仄仄仄平”,前者平聲太集中,後者仄聲太集中,聽起來是有些單調的,除非第一字或第二字後有節奏性的停頓。
從三言句和四言句的分析可以看出,除五言的第一字和七言的第三字平仄有時不能不論而外,三言的第一字,在可能出現使全句變為三平或三仄的情況下,其平仄也不能不論。四言的第三字在可能使聯句僅在最後剩下一個單仄或者單平而第一字或者第二字後又無節奏性停頓的情況下,其平仄也最好論一論。
總之,隻要聯句一連出現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平聲字或者仄聲字,就要考察一下了。如果并非全句一平或一仄到底,且屬于不同的節奏,分解為每節三個以下後,即呈現平仄交替,一般沒有大的問題。但若分解後相鄰兩個節奏仍全是平聲字或者仄聲字,即使其中一個屬領字範圍,也不好,那就要對其中一個節奏的平仄進行調整。
當然,如果作者根本不懂或者不願遵守聯律,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但這種對聯,不管作者如何孤芳自賞,其水平到底如何,行家一見便知。
不同節奏的聯句對馬蹄韻的運用
漢語很有節奏感。對聯的句子當然也不例外。前面的舉例,已涉及到了節奏問題。但是對于這些句式來說,都隻是比較通常的節奏罷了。除此而外,它們都還有别的節奏形式。而别的節奏形式,又往往同别的平仄格式相聯系。因此,如果說馬蹄韻在句式中的平仄采用何種格式,除了字數而外,就取決于句中的節奏,這是一點也不過分的。單純以律句的規則來給聯句定平仄,是出于對聯句特點的不了解,不僅是片面的,而且也是行不通的。為了對節奏有一個總體性的認識,看下面一副對聯:
問九老——何處飛來,一片碧雲——天影靜;
悟三乘——造空望去,四山明月——佛光多。
這副對聯,題于四川峨眉山九老洞。上下聯的兩句都是七個字。但前七字為三——四節奏,後七字為四——三節奏,就不相同。
又成都杜甫草堂聯:
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蜷虎卧幾詩客;
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
這副對聯,上下聯前兩句均為五個字,第一句為二——三節奏,第二句為一——四節奏,也不相同。
一個聯句不管有多長,隻看它可以分成幾個節奏,每個節奏可以包含幾個字。包含一個字,就按一言句的平仄格式處理。包含兩個字就按二言句的平仄格式處理。包含三個字,就按三言句的平仄格式處理。以此類推。這樣,再長的句子也可以變得比較短,平仄也就好安排了。
一言句和二言句無所謂節奏。三言句起,才有節奏可言。下面就對三言到七言句的主要節奏形式,分别加以叙述。七言以上,隻作舉例性的說明。
三言句通常的節奏為二一式,即在第二字後略作停頓。上一節所舉“愚公——谷”、“龍膽——草”等八例,均屬此類。也有作一二節奏者,即在第一字後略作停頓。如“綠——浮萍”、“麻——十縷”等。
不管是二一節奏還是一二節奏,其基本平仄格式,仍然是上一節講的四種。但是,亦有用因第一字不論而出現的“仄平仄”與“平仄平”這兩種格式的。例如:
婦——持帚。┐
● ○● │
├ 一二節奏
新——畫屏。│
○ ●○ ┘
四分——律。┐
●○ ● │
├ 二一節奏
多福——堂。│
○● ○ ┘
這兩種平仄格式,如聯句無節奏停頓,可以算是對上一節講的四種平仄格式的打破。但已作二一或者一二節奏停頓後,就等于将三言句分為一個一言句和一個二言句,這樣這兩種平仄格式就等于也分成了一個一言句的平仄格式和一個二言句的平仄格式,又不是什麼打破而屬正常範圍了。下文各言句的平仄若表面看來已打破基本平仄格式而按節奏又屬正常範圍者,原理與此相同。
水墨丹青,國粹。路過東湖,偶然見。
四言句通常的節奏為二二式,即在第二字後略作停頓。上一節所舉“三秦——要道”等四句,均屬此類。也有作一三或者三一節奏者,即在第一字或者第三字後略作停頓。例如:
聽——子夜歌。┐
● ●●○ │
├ 一三節奏
民——盡知之。│
○ ●○○ ┘
書卷氣——濃。┐
○●● ○ │
├ 三一節奏
千竿竹——短。│
○○● ● ┘
這樣分為一言和三言節奏後,隻要分别合一言和三言的平仄格式就行。
五言句通常的節奏為二三式,即在第二字後略作停頓。上一節所舉之“峭石——千重立”、“黃莺——鳴翠柳”等八句,皆屬此類。也有作一四、三二和四一節奏者,即在第一字、第三字或者第四字後略作停頓。例如:
似——言猶在耳。┐
● ○○●● │
├ 一四節奏
曾——玉笛鳴悠。│
○ ●●○○ ┘
劉世德——義深。┐
○●● ●○ │
├ 三二節奏
讀書台——安在。│
●○○ ○● ┘
白馬将軍——令。┐
●●○○ ● │
├ 四一節奏
三生石上——人。│
○○●● ○ ┘
這三種節奏,将五言句分為一、二、三、四言者皆有。隻要分别合于這幾言的平仄格式就行。
六言句通常的節奏為二二二式,即在第二、第四兩字之後皆略作停頓。例如:
希賢——希聖——希文。┐
○○ ○● ○○ │
├ 二二二節奏
匠心——彩筆——宏論。│
●○ ●● ○● ┘
也有作一五、二四、三三、四二、五一等節奏形式,即在第一字、第二字、第三字、第四字或者第五字之後略作停頓。例如:
如——大海浴蛟龍。┐
○ ●●●○○ │
├ 一五節奏
樹——十年之豫梓。│
● ●○○●● ┘
每思——禁暴安民。┐
●○ ●●○○ │
├ 二四節奏
行藏——安于所遇。│
○○ ○○●● ┘
開絕學——在城南。┐
○●● ●○○ │
├ 三三節奏
先存本——後有文。│
○○● ●●○ ┘
陽春白雪——怡意 ┐
○○●● ○● │
├ 四二節奏
蔚秀亭前——有約 │
●●○○ ●● ┘
通絕世文章——者 ┐
○●●○○ ● │
├ 五一節奏
對青衣女使——雲 │
○○○●● ○ ┘
這五種節奏,将六言句分為一、二、三、四、五言句者皆有。隻要分别合于這幾言的平仄格式就行。
七言句通常的節奏為二二三式,而在第二、第四兩字之後略作停頓。上一節所舉之“思親——淚落——吳江冷”、“置酒——常邀——佳客屐”等八句,皆屬此類。也有作一六、二五、三四、四三、五二、三二二、三三一、四二一等節奏者,即在第一、二、三、四、五、三與五、三與六、四與六字之後略作停頓。例如:
此——皇天後土之功。┐
● ○○●●○○ │
├ 一六節奏
思——賞花蟲觀竹石。│
○ ●○○○●● ┘
泗水——為文章冠首。┐
●● ○○○●● │
├ 二五節奏
妻夫——五百載修來。│
○○ ●●●○○ ┘
愛此間——水鎖虹橋。┐
●●○ ●●○○ │
├ 三四節奏
想當年——窮途末路。│
●○○ ○○●● ┘
嵩陽學府——傳千載。┐
○○●● ○○● │
├ 四三節奏
萬點桃花——百仞岡。│
●●○○ ●●○ ┘
壽喻福生聯——猶在。┐
●●●○○ ○● │
├ 五二節奏
栩栩然蝴蝶——夢成。│
●●○○● ●○ ┘
撫孤琴——禦史——曾遊。┐
●○○ ●● ○○ │
├ 三二二節奏
休提說——王柯——丹鼎。│
○○● ○○ ○● ┘
駐鳳岩——留星嶺——崇。┐
●●○ ○○● ○ │
├ 三三一節奏
千竿竹——百本蕉——茂。│
○○● ●●○ ● ┘
垂楊十裡——随風——舞。┐
○○●● ○○ ● │
├ 四二一節奏
兩地姻緣——一線——牽。│
●●○○ ●● ○ ┘
前面列舉三至七言之節奏形式,均為各言之并不難見者。比較罕見的均略之。在劃出的節奏中,有的也具有一定的相對性。如七言句之“思——賞花蟲觀竹石”,如果作“思——賞花蟲——觀竹石”,并非絕對不可以,這樣,一六節奏就變成了一三三節奏。又“妻夫——五百載修來”,若作“妻夫——五百載——修來”,亦非絕對不可以,這樣,二五節奏就變成了二三二節奏。一三三和二三二節奏,前面尚未列出,若作這樣處理,則七言句又算多列出了兩種節奏形式。
各種節奏句例之平仄,也是就事論事,碰上是平就标平,是仄就标仄,并未窮盡所有的平仄格式。有的平仄格式,特别是因“一三五(字)不論”而出現的一些平仄格式,因為沒有必要一一列舉,這裡沒有全包括進來,但别的場合還可能見到或者用到。
超過七言的聯句,亦像前面這樣分節奏安排平仄。下面僅擇要分析幾個長句,平仄仍按标準式注明,若碰上實際用字的平仄與标準式不合者,仍像句腳部分那樣表示。
水墨丹青三清山 1
八言句,如袁枚贈某園主人聯:
勝地怕重經,記當年——絲竹宴諸生,回頭是夢;
●○○ ◎●●○○
名園須得主,幸此日——樓台逢哲匠,著手成春。
⊙●● ○○○●●
這副對聯,上下聯第二句皆為八言、三五節奏。分出的兩個三言句和兩個五言句,除了“幸此日”為三仄連用而外。其餘都合馬蹄韻。“絲”字當仄而用平,不算破律。
十言句,如下聯:
李谪仙——欲以千金裘換酒,
●●○ ●●○○○●●
陶彭澤——不為五鬥米折腰。
○○● ⊙○●●●⊙○
此聯可分為三七節奏。上下聯前三字平仄皆合三言句律。後七字上聯合七言句律;下聯首字可平可仄,當平而用仄聲字“不”,不算破律,唯倒數第二字當平而用了仄聲字“折”,使全句犯了孤平。但“不為五鬥米折腰”為一成語,無從更改,盡管用“折”字與七言句律不合,隻好聽之。
十一言句,如趙熙題四川峨眉山聯:
有天地便有此山,當白雪團空,誰将這——萬丈毫光——蕩成大澥。
○○● ●●○○ ⊙○●●
問菩薩并問諸佛,自青蓮歸寂,可許那——千年秋月——提上西皇。
●●⊙ ○○◎● ◎●○○
此聯上下聯之第三句皆為十一言、三四四節奏。除“那”字當平而用仄應予改正而外,其餘均分别合馬蹄韻三言和四言句的平仄運用規則。上聯之“蕩”字當平而用仄,下聯之“秋”與“提”當仄而用乎,無礙。
十三言句,如朱仙鎮嶽飛廟聯:
若斯裡朱仙不死,知當日金牌北召,三字含冤,定擊碎—你這—極惡滔天—黑心宰相;
⊙⊙● ⊙⊙ ●●○○ ⊙○●●
倘比鄰關聖猶生,見此景鐵騎南旋,萬民留哭,必保全—我那—精忠報國—赤膽将軍。
●●○ ●● ○○●● ●●○○
這副對聯,第二句句腳,上聯改為平聲字,下聯改為仄聲字,就合馬蹄韻了。從句内應平仄交替上看,下聯末句完全合三言、二言與四言句律。上聯末句後八字即“四四”兩節奏亦合四言句律,“黑”字位雖當平而用仄,因本可平可仄,無妨;唯“三二”兩節奏,全是仄聲,不僅聯内無平仄交替可言,與下聯亦無平仄對立,應作破律看待。若将“定擊”與“你這”改為平聲,就合律了,但内容上恐怕又難以照顧。
十八言句,如南京臨時政府成立賀聯:
滾滾長江,流不盡——我族——四千六百餘年——無量英雄無量血。放眼觇鐘山王氣,
○●● ●● ⊙○●●○○ ◎●○○○●●
楚水霸圖。半壁奠東南,大野玄黃,已逐秋風齊變色。
茫茫震旦,要争個——全球——八十三萬方裡——自由民意自由魂。舉手慶漢日再中,
●○⊙ ○○ ●●○⊙◎● ⊙○◎●●○○
胡塵盡掃。雄師指西北,卿雲糺缦,重安夏甸仗群材。
此聯上聯倒數第二句之“黃”改用仄聲字,下聯倒數第二句之“經”改用平聲,就合馬蹄韻了。上下聯第二句皆為十八言、三二六七節奏。若将下聯之“個”、“萬”二字改用平聲,各個節奏就分别合三言、二言、六言和七言的馬蹄韻平仄運用規則。“四”、“自”兩字當平而用仄,“無”“方”、“民”三字當仄而用平,皆無礙。
尚有兩點需要作總體說明。
一、對節奏的劃分,不是随意的,它在語法和邏輯上有一種制約關系。如上文十言句隻劃為“李谪仙——欲以千金裘換酒”兩個節奏而不劃為“李谪仙——欲以——千金裘——換酒”四個節奏,就在于“欲以千金裘換酒”在句中是整個地受“李谪仙”制約的。如果分為四個節奏,句子割得支離破碎,其平仄格式也看不出真正的面目了。要是沒有“李谪仙”三字,“欲以千金裘換酒”分為三個節奏則無妨。
二、有些節奏的平仄,若單就某言句本身而言,照實标上則可。但既處于一副對聯之中,與其上下聯相應的平仄之間,也有一種制約關系。如上文十八言句之“要争個”,如不與上聯“流不盡”對應,直标“仄平仄”(第一字可平可仄)未嘗不可。但上聯已有“流不盡”三字的平仄——“平仄仄”在那裡,要與之相反,“要争個”的平仄就隻能視為“仄平平”了。既視為“仄平平”,“個”字就隻能作破律看待。
水墨丹青三清山 2
領字的平仄問題
領字一般是由一至三字組成、可将一個乃至幾個聯句置于其統管之下、具有承啟作用的語言成分。
領字為一個字的叫一字領,為兩個字的叫二字領,為三個字的叫三字領。
領字與其所統管的聯句都不分開,但其後一般都須作節奏性停頓。也就是說,不管是一字領、二字領還是三字領,都自成節奏。這樣一來,一字領就相當于一言句,二字領就相當于二言句,三字領就相當于三言句,其平仄就可以分别按馬蹄韻一言句、二言句和三言句的格式來處理。
在對聯中,領字的平仄安排,主要有兩種方式。
一是領字與所統管的聯句(不管有多少句,領字都隻與與之相連的一句)合在一起安排平仄。如南京燕子矶永濟寺聯:
江水滔滔,洗盡千秋人物。看閑雲野鶴,萬念皆空,說什麼晉代衣冠,吳宮花草。
○ ● ○○○●● ○ ○ ●
天風浩浩,吹開大地塵氛。倚片石危欄,一關獨閉,更何須故人祿米,鄰舍園蔬。
● ○ ●●●○○ ● ● ○
上聯之“閑雲野鶴”,句中平仄為“平平仄仄”,其前之“看”為統管此句的領字,平聲。若“看”與“閑雲野鶴”合在一起作一句看,全句便為五言,平仄為“平平平仄仄”,合馬蹄韻五言句的規則。下聯“倚”與“片石危欄”,情形同此,唯平仄相反而已。
又蔣茂華題益陽裴公亭聯:
舊地展新姿,欣看綠水飛虹,碧津映月,青龍獻舞,白鹿銜花,亭樹鎖煙霞,
○ ○○●●○○ ● ● ○ ○
天寶物華開畫卷;
●
名城多勝事,遙想關侯躍馬,魯督揮兵,唐相傳經,明臣奮筆,勳猷昭史乘,
● ◎●○○●● ○ ○ ● ●
文韬武略擅風流。
○
上聯之“綠水飛虹,碧津映月,青龍獻舞,白鹿銜花”,為其前之領字“欣看”統管。“綠水飛虹”四句,句中平仄為“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自相對應。“欣看”為平平。将“欣看”與“綠水飛虹”合為一句,句中平仄為“平平仄仄平平”,合馬蹄韻六言句的平仄格式。下聯之“遙想”與“關侯躍馬,魯督揮兵,唐相傳經,明臣奮筆”四句,情形同此,唯平仄相反而已。“遙”字當仄而用平,無礙。
二是領字單獨安排平仄。如南京雞鳴寺豁蒙樓聯:
遙對清涼山,近臨北極閣,更看台城遺址,塔影橫江,妙景入樽前,一幅畫圖傳勝迹。
○ ● ⊙○○○◎● ○ ○ ●
昔題憑墅處,今日豁蒙樓。卻喜玄武名湖,荷花滿沼,好風來左右,數聲鐘磬答蓮歌。
● ○ ●●◎●○○ ● ● ○
上聯之“台城遺址,塔影橫江”,句中平仄格式為“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遺”字當仄而用平,無妨。句前之領字“更看”應為“平平”,“更”字當平而用仄,可視為第一字不論平仄所緻。若将“更看”與“台城遺址”合為一句,平仄為“平平平平仄仄”(或“仄平平平仄仄”),不合馬蹄韻六言句的平仄格式。将“更看”與“台城遺址”作兩個節奏分别單獨安排平仄看,則與馬蹄韻二言句和四言句的平仄格式,完全吻合。下聯“卻喜玄武名湖,荷花滿沼”之“卻喜”與“玄武名湖”,情形同此,唯平仄相反而已。“玄”字當仄而用平,無妨。
又焦石仙題貴州江南會館聯:
靖國亘六七年間,最堪憐無定河邊,春閨夢裡;
○ ●○○◎●○○ ●
轉戰在數千裡外,休再話五溪鴉陣,三峽猿聲。
● ○●●⊙○◎● ○
上聯之“無定河邊,春閨夢裡”,句中平仄為“仄仄平平,平平仄仄”,自成對應。其前之領字“最堪憐”,其平仄為“仄平平”,合馬蹄韻三言句的平仄格式。“無”字當仄而用平,無妨。因将“最堪憐”與“無定河邊”合為一句,平仄為“仄平平仄仄平平”,與馬蹄韻七言句平仄格式不合,故隻能分開各計平仄。下聯之“休再話”與“五溪鴉陣,三峽猿聲”,情形同此,唯平仄相反而已。“五”字當平而用仄,“鴉”字當仄而用平,無礙。
上面兩種安排所舉的四個例子中,領字的平仄安排,都是比較合規則的。但領字的平仄安排并不都是如此,打破規則的情形,時有所見。為第一字可平可仄而出現的變化,屬正常現象。若上聯已用“平平仄”,下聯又用“平平仄”或者“仄平仄”,或者上聯用兩平或兩仄,下聯又用兩平或兩仄,或者上聯用三平或者三仄,下聯又用三平或者三仄,等等,均屬打破規則的範圍。領字打破平仄規則,有的出于不得已,有的則是失于斟酌。如“莫負了”三字,全是仄聲,有的對聯就這樣作領字用。對此可以不作苛求,但若将“莫”字改為“休”字,“仄仄仄”變為“平仄仄”,恐怕就要更好一些。
領字亦有用四個字的,所見極少。夏國權先生題長沙嶽麓書院聯,乃其一例:
名山自昔集名流。曆稽宋元明清,有千秋正學,有一代通儒,有九域楷模,有萬世師表。
○ ◎ ● ○ ○ ●
∥尤追思那三賢六君五峰二仲,楚材興盛,靈麓峥嵘。偕來濟濟英髦,優遊文津道岸。淵源
○○○●◎◎⊙○⊙○●● ● ○ ○ ●
洙泗,緒衍潇湘。想當年披瀝陶甄,緝熙若入春風座。
● ○ ○ ●
勝地而今留勝迹。縱覽樓閣園林,或台恃赫曦,或亭标愛晚,或碑镌北海,或記著南軒。
● ○ ○ ● ● ○
∥複點綴些橫塘曲澗碧嶂丹崖,雲氣氤氲,江濤舒卷。閱盡茫茫浩劫,依稀鼓舞弦歌。霧潤
●●●○○○●●●●○○ ○ ● ● ○
琴書,巒含棟宇。欣此日騰骧奮發,彪炳頻增上國光。
○ ● ● ○
這副對聯,句腳僅上聯第二句之“清”字當仄而用平,因朝代排下來無從替代,隻能如此。“三賢六君五峰二仲”,句中平仄本為“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兩個四字節奏自相對應。若一三五不論,“三”字當仄而用平,“六”和“五”當平而用仄,均無礙。唯“賢”字當仄而用平,打破了馬蹄韻四言句的規則。但朱熹、張栻、呂祖謙為理學之友,時稱“東南三賢”,“賢”字無從置換,隻得仍之。“尤追思那”為四字領。句中平仄為“平平平仄”,與馬蹄韻四言句規則不合。但此四字,又可分為“尤——追思那”這樣一個一三節奏,平仄變為“平——平平仄”,則合馬蹄韻一言和三言的規則。下聯“複點綴些”與“橫塘曲潤碧嶂丹崖”,情形相同,唯平仄相反且無任何打破而已。
水墨丹青三清山 1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