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巡撫算不算封疆大吏

巡撫算不算封疆大吏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07:47:59

清代的巡撫如果調到京城任某部侍郎,算不算是晉升?這是禦史最近在翻閱清代文官制度史料的過程中,發現的一個問題。結合很多實例來看,覺得這個問題有必要拿出來和各位探讨一番。

巡撫算不算封疆大吏(巡撫調到京城當侍郎)1

清代的文官,上自部院大臣,下至各省知縣佐貳,在晉升方面都有一套嚴謹細緻的規定,很少出現濫提、亂提的形象。簡單地說,就是任何品級的官員晉升都有相應的崗位。

以巡撫來說,向來是在内閣學士、副左都禦史、順天府尹、奉天府尹、布政使等崗位中開列挑選,而巡撫升官按例是總督。也就是說,巡撫如果調到京城,擔任某部侍郎,不符合人事流程是一種少見的情況。

那麼巡撫轉侍郎算不算晉升呢?

這個問題需要理性看待,巡撫原品是從二品,但自乾隆以後各省巡撫例加“兵部侍郎”銜,有了這個加銜,也就成了正二品。不過清代的加銜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這就好比二甲進士“賜進士出身”,三甲進士“賜同進士出身”的道理是一樣,加銜和原品還是略有差距的。

巡撫算不算封疆大吏(巡撫調到京城當侍郎)2

以晚清時期的奕劻為例,他在甲申易樞後,被慈禧晉為慶郡王,之後又加恩贈親王銜,慈禧太後六十大壽時,奕劻才正式晉親王,及至戊戌政變後,親王爵得以世襲罔替。這麼看來,親王銜和真正的親王還是不一樣的。

同理,巡撫加兵部侍郎銜,雖然可以理解是為從一品,但從清代官制的角度而言,巡撫還不是“準正二品”官,之所以加兵部侍郎銜,是為了加強巡撫的事權,可以節制當地的綠營武官,賦予軍政之權。故很多清代史料中,都将巡撫的品級定為“從二品加正二品銜”,這還是有講究的。

如此問題也就清楚了,巡撫轉為侍郎就是晉升,但這個晉升的幅度很小,一般也不是這麼操作的。隻有在一些特定情況下,巡撫才會被調到京城任侍郎。

巡撫算不算封疆大吏(巡撫調到京城當侍郎)3

1、皇帝重點培養對象

清代很多巡撫都不是從基層一步一個腳印爬上來的,多數屬于京城的空降兵。這些人不是科班出身的進士、翰林、官二代,就是根紅苗正的貴族王公子弟。由于他們本身具備較好的素質和潛力,但是資曆尚淺,皇帝就會派他們出任一些級别較高的地方官,至少是道員起步。

在地方上任職,能快速地積累行政經驗,尤其是一任督撫下來,能夠提升資曆。但他們隻是暫時位列封疆,皇帝對他們有更高的期許,如果不出意外,很快就會調到京城擔任各部侍郎、尚書進而入閣拜相,執掌軍機。

巡撫算不算封疆大吏(巡撫調到京城當侍郎)4

2、不能勝任疆臣的

巡撫作為一省最高的行政長官,對其個人能力有着極高的要求,清代對督撫的任命比尚書、侍郎要嚴格得多,考核辦法也細緻入微。有清一代,全國的八督十五撫的調動頻率是很大的,很少有人能在同一省份連續任職的。

那些幹得好的巡撫,任滿後就會從小省調到中省或是大省,如果政績十分突出,又很獲聖心,那麼就會按部就班升任總督。如果總督再幹得好,往往還要加上個内閣大學士銜,比如雍正朝的雲貴總督鄂爾泰,乾隆朝的兩江總督尹繼善等,都屬此例。

對于那些官聲、人品不錯,但政績一般的巡撫,即不能勝任疆臣的,則采取調離巡撫崗位而轉任各部侍郎。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明升暗降,就像省委書記被調任某個部門主任一樣。

巡撫算不算封疆大吏(巡撫調到京城當侍郎)5

平庸巡撫調任侍郎基本上就廢了

清代官場向來有個規律:重文輕武、重外輕内。重文輕武是曆朝曆代的共性,這裡就不細說。自雍正以後,地方官的地位不斷得到提升,明代甯可在京為七品,不屑外任為三品的觀念早已一去不複還了。

雍正、乾隆在用人行政上更重視地方官人選,往往将那些能力差的地方官調到京城,擔任一些閑職。這不僅僅局限于督撫層面,包括布、按、道、府等中級地方官員。

這樣的情況在地方督撫的奏報中也十分常見,各省督撫在年終密考的時候,都要将一些能力平庸的道、府一類官員寫進名單,建議“以京員用”。皇帝也往往會聽取督撫的建議,選用一批幹才予以替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觀念:京官能力不及地方官。

巡撫算不算封疆大吏(巡撫調到京城當侍郎)6

巡撫因能力平庸被改任侍郎,是被官場同僚瞧不起的,顯然他的仕途前程就此終止了,不可能有機會升任尚書、大學士。如果是調到吏部、戶部還好說,畢竟這兩個部事權重,就算不能晉升,好處還是有不少。而如果要是調到刑部、工部,那麼就隻能耗時間等退休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