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文藝複興盛期的美術

文藝複興盛期的美術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11:03:27

我是趙鳴程,鳥鳴山更幽的鳴鵬程萬裡的程

先來和大家談談一些美術學習的内容,一起來看看你是這樣劃分的嘛,若小夥伴們有不同的想法,在留言區留言小編及時修改、更新。

盛期文藝複興是意大利文藝複興的全盛時期,這時藝術走向成熟,新的古典藝術規範确立。佛羅倫薩城在15世紀末的政治動亂後已失去了它作為意大利經濟和文化中心的地位,取而代之是教皇所統治的羅馬城和繁榮的北意大利商業城市威尼斯。

1、羅馬中部及意大利藝術

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最負盛名的美術家、雕塑家、建築家、工程師、科學家、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大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和發明家。正因為他是一個全才,所以他也被稱為“文藝複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他生于佛羅倫薩郊區的芬奇鎮,卒于法國。壁畫《最後的晚餐》、祭壇畫《岩間聖母》和肖像畫《蒙娜麗莎》是他一生的三大傑作。這三幅作品是達·芬奇為世界藝術寶庫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歐洲藝術的拱頂之石。

文藝複興盛期的美術(盛期文藝複興藝術)1

聖母岩畫

拉斐爾·桑西(RaphaelCenci)(1483~1520)意大利畫家。1483年4月6日生諾,1520年4月6日卒于羅馬。他的一系列聖母畫像,和中世紀畫家所畫的同類題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溫情和青春健美而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帶金莺的聖母》(藏佛羅倫薩烏菲齊美術館)、《草地上的聖母》(藏維也納美術史博物館)和《花園

中的聖母》(藏盧浮宮博物館)。1512~1513年繪成的大型油畫《西斯廷聖母》,人物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聖母、聖徒組成的三角形構圖,莊重均衡,聖母和耶稣的體态健美而有力量,表現了母愛的幸福與偉大。另一幅更為高大的是祭壇畫形式的《福利尼奧的聖母》和稍後創作的《椅中聖母》《阿爾巴聖母》,都堪稱是他完美無缺的作品。1509年後,他被羅馬教皇尤裡烏斯二世邀去繪制梵蒂岡皇宮壁畫,其中簽字廳的壁畫最為傑出。這批遍布大廳四壁和屋頂的繪畫,分别代表了人類精神活動的4個方面:神學、哲學、詩學和法學,作品除發揮了他特有的繪畫風格外,還特别注意到了繪畫表現與建築裝飾的充分和諧,給人以莊重顯明、豐富多彩之感。這期間重要作品還有為埃利奧多羅廳繪制的《埃利奧多羅被逐出神殿》和《波爾申納的彌撒》,為火警廳繪制的《波爾戈的火警》和為法爾内西納别墅繪制的《加拉泰亞的凱旋》等。這些作品的形象塑造和光色運用都達到了新的境界,被譽為古今壁畫藝術登峰造極之作。他的肖像畫也有很高成就。特點是形神兼備,氣韻盎然。多采用微側半身姿态,将背景隐去,唯以人物自然親切的神态突出于畫面。代表作為《卡斯蒂廖内像》和《披紗女子像》。

文藝複興盛期的美術(盛期文藝複興藝術)2

《帶金莺的聖母》

在金字塔形的構圖中,倚在聖母懷中的小耶稣和小約翰,撫弄停在聖母膝上的金莺的動作,自然且貼切地傳達出對幼小孩童的呵護情意;聖母左手拿着祈禱書,視線一時從書上移開,轉向兩個孩童,則是時刻關注的表現。在這裡最引人注意的,是聖子的腳輕輕踩在聖母腳上,這種身體的接觸充沁親情,動人心弦。這确實是一個不平常的動作,具有表現人情與天倫樂趣的特殊意義;這樣一個細節,透過拉斐爾充滿愛意的完美筆觸,随着時間季節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光線與色彩所描繪的環境,顯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統一、簡練的構圖來自拉斐爾為創作每幅作品而畫的一張張草圖,他在描繪人物時,總是先畫出人物的裸體像,然後再添加服飾上去。這點與米開朗基羅相似,可以一方面表現出人物的穩重感,另一方面則呈現出人物的立體感,從而使其躍然紙上。這些構圖的細節與人物的表情姿态,為畫作蓄積了豐富的情感。

文藝複興盛期的美術(盛期文藝複興藝術)3

文藝複興盛期的美術(盛期文藝複興藝術)4

《花園中的聖母》

文藝複興盛期的美術(盛期文藝複興藝術)5

阿爾巴聖母

文藝複興盛期的美術(盛期文藝複興藝術)6

雅典學院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Michelangelo Bo that Rorty)(1475-1564),是文藝複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文藝複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1496年,米開朗基羅來到羅馬,創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庫斯》和《哀悼基督》等。1501年,他回到佛羅倫薩,用了四年時間完成了舉世聞名的《大衛》。1505年在羅馬,他奉教皇尤裡烏斯二世之命負責建造教皇的陵墓,1506年停工後回到佛羅倫薩。1508年,他又奉命回到羅馬,用了四年零五個月的時間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1513年,教皇陵墓恢複施工,米開朗基羅創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縛的奴隸》和《垂死的奴隸》。1519-1534年,他在佛羅倫薩創作了他生平最偉大的作品倫佐教堂裡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1536年,米開朗基羅回到羅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時間創作了偉大的教堂壁畫《末日審判》。之後他一直生活在羅馬,從事雕刻、建築和少量的繪畫工作,直到1564年2月18日逝世于自己的工作室中。

文藝複興盛期的美術(盛期文藝複興藝術)7

文藝複興盛期的美術(盛期文藝複興藝術)8

文藝複興盛期的美術(盛期文藝複興藝術)9

摩西

《摩西》是一尊半神半人的雕像,是基督教和世俗的完美結合形象。傳說摩西立法時已年過80歲。所以米開朗基羅塑造一位體格強健的老年智者,他處于激憤的瞬間,坐着側轉頭部,頭頂上生出兩隻觸角,那是神所發出的“神光”;他是一位真理、正義、至高權威化身的神,準備向世俗的罪惡宣戰;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立法、護法、執法者的象征;一個憤怒的神所發出的可怕的預言,是神對人類的愚蠢和野蠻所作的判決。實際上,摩西是米開朗基羅、意大利以及全人類心目中理想的君王形象,它的意義是超越一切的永恒。

文藝複興盛期的美術(盛期文藝複興藝術)10

這是一幅宏大壯麗的圖畫,初看上去,似有紛繁雜亂之感,細觀之,則人物組合有序。畫家塑造了二百多個真人大小的、具有力士般的裸體巨人。全畫以耶稣為視覺中心,形成一個視覺左右對稱均衡和諧的章法,人物的組合動勢構成旋渦形,猶如暴風卷起的人群。基督居于畫幅上方中心地位,他站立雲端,高舉有力的臂膀作出最後判決的手勢,他莊嚴、不可動搖,在他的表情裡沒有仁慈和憐憫,隻有毫不容情的公正無私、令人敬畏的威嚴和至高無上的權力,這權力是上帝和人民賦子的,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這時候聖母蜷縮在耶稣的臂下,不安地看着這世界末日的到來,她是無能 為力的了。在耶稣的周圍人眼裡,既有英雄也有敗類,他們都亳無保留地 昰現自己的業績和罪悲,接受耶稣的審判。

2、威尼斯畫派和北意大利藝術

威尼斯畫派是15世紀末至16世紀上半葉産生于意大利威尼斯城的一個繪畫派别。

威尼斯的陸路和水路交通發達,東西方的貿易頻繁,具有商業城市的自由氣氛。國家積累了大量财富,國力強盛,社會安甯,人們過着自由、富裕、甯靜的生活,因此世俗的享樂主義在此盛行,這些因素和條件使威尼斯畫派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

這裡的畫家更注重風景和色彩的描繪,雖然他們也畫宗教和神話題材,但遠不如羅馬和佛羅倫薩畫家那麼嚴肅。他們的作品充滿自由的世俗氣息和追求舒适豪華生活的享樂情調。

威尼斯畫派是意大利文藝複興中、後期活躍在新興城市威尼斯的畫家組成的美術流派。藝術特色表現為:色彩華麗,造型生動,世俗享樂的基調明顯,并且善于把詩意的自然風景和人物形象結合起來,形成華麗優美的藝術效果。

前期以喬爾僑内、提香等人為代表,後期出現了丁托列托、委羅内塞等人。

喬凡尼·貝利尼

貝裡尼是威尼斯繪畫派的創立人,并使威尼斯成為文藝複興後期的中心。他創新了許多新的題材、在繪畫形式和配色上帶給大衆新的感受,将文藝複興的寫實主義提升到另一個新的境界。

在貝裡尼的早期畫作中,他使用蛋彩畫法,将樸素、死闆風格的宗教感情和溫和的人性做深度的結合。在他繪畫生涯的初期,姐夫曼泰尼亞給了他很深的影響,并且從他那裡學到了如雕刻般的畫像風格、對輪廓線條的感覺與掌握、和偶來的靈感創作。

文藝複興盛期的美術(盛期文藝複興藝術)11

在花園裡苦惱

文藝複興盛期的美術(盛期文藝複興藝術)12

文藝複興盛期的美術(盛期文藝複興藝術)13

喬爾喬内

喬爾喬内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意大利威尼斯畫派畫家,架上畫的先行者。喬爾喬内是威尼斯畫派成熟時期的代表人物,喬爾喬内師事G.貝利尼,并受達·芬奇的影響,出師後即以風格獨創引人注目。

喬爾喬内藝術風格形成以後的第1件代表作為祭壇畫《卡斯泰爾弗蘭科》(約1504),又名《聖母與聖弗蘭奇斯和聖利貝拉萊》,是為故鄉教堂制作的。此畫一反當時流行的聖母祭壇畫的布局,把聖母置于高台之上,無階梯或他物與地面相連。台下站立兩聖徒,左為卡斯泰爾弗蘭科的保護主,全副武裝的利貝拉萊,右為身披袈裟的弗蘭奇斯。聖母和兩聖徒構成一完美的三角形。但在聖母兩邊,畫面透空顯露山水遠景,則是喬爾喬内最具特色之筆,其左為山寨風光,右為海濱遠眺,著色澹雅,富于詩意。風景陪襯于人物恬靜莊重的神态,有相得益彰之妙。另外兩幅公認的喬爾喬内代表作是《暴風雨》(約1505)和《三位博士》(約1510)。前者完全把人物從屬于風景的描繪,因此被認為是西方繪畫中第1幅風景畫傑作。

文藝複興盛期的美術(盛期文藝複興藝術)14

入睡的維納斯

文藝複興盛期的美術(盛期文藝複興藝術)15

提香

他對色彩的性能及其相互關系有着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他用色大膽,色調極其豐富明快、微妙而準确;他的筆觸熱情奔放,流暢自如,不拘陳規;畫面響亮而又和諧,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雄渾、華貴之美,他被稱為西方油畫之父。

文藝複興盛期的美術(盛期文藝複興藝術)16

這是一幅肖像性很強的主題性繪畫,畫中是位手持花束的威尼斯美人,整個形象就像盛開的鮮花令人傾慕。據說畫中女子是畫家當時熱戀的情人,畫家隻是借神話之名,表達自己對情人的愛慕之情。畫家以半身肖像構圖。畫中人轉身俯視,目光專注作沉思神态;似乎由于轉身的動态而使寬松的内衣自然滑落,裸露出豐腴的酥胸;金黃色的秀發披散在圓渾的雙肩上,與充滿生命的肉體形成對比,使健壯的身體透露出青春活力,整個形象給人以莊重、典雅之感。提香是一位偉大的色彩大師,他特别強調色彩的和諧,繪畫筆觸要服從于色彩與光線對比的需要,筆觸不僅要刻畫對象的質感,同時筆觸的動态起着塑造形體結構和傳達情緒的作用。我們在花神的形象上看不到筆觸和色彩,映入眼簾的是真實的秀發、肉體和服飾,它們之間所富有的節奏韻律恰似一首優美和諧的交響樂曲。

文藝複興盛期的美術(盛期文藝複興藝術)17

劫奪歐羅巴

文藝複興盛期的美術(盛期文藝複興藝術)18

酒神祭

文藝複興盛期的美術(盛期文藝複興藝術)19

那手套的男人畫像

文藝複興盛期的美術(盛期文藝複興藝術)20

丹娜依

丁托列拖

丁托列托(Tintoretto,1518年9月29日-1594年5月31日),真名Jacopo

Comin[1],是意大利文藝複興晚期最後一位偉大的畫家,和提香、委羅内塞并稱為威尼斯畫派的“三傑”之一。

托列托出生于威尼斯,父親是染匠,他是父親的長子,因此獲得一個綽号“丁托列托”(意思是小染匠)。他從小就有繪畫天才,經常在染坊牆上塗畫,他的父親注意到他的才能,将他送到提香的畫室學徒,但僅過了十天,就被提香送回家,據說是提香嫉妒他的才能,另一種說法是提香認為他的才能可以自己作為一個畫家,而不用再作學徒。

他的恢弘風格被稱為“瘋狂熱情的”(IlFurioso),他戲劇性地利用透視和光線效果,使他成為巴洛克藝術的先驅。

文藝複興盛期的美術(盛期文藝複興藝術)21

銀河的起源

文藝複興盛期的美術(盛期文藝複興藝術)22

聖馬可的奇迹

說到這裡今天的分享就要接近尾聲了,你學到了嘛?喜歡我寫的文章的夥伴們可以相互分享并轉發給你身邊的人們,為他們介紹普及文人的這些事,希望我們能夠每天學習點點滴滴,堅持是最偉大的力量,每一個你、我、他都是最棒的

明天為大家來分享 晚期文藝複興藝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