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長度為 4200 字 20 圖,建議閱讀 12 分鐘 -
- 思考時間 XX 分鐘 -
- 可先收藏後閱讀,能分享就最好不過了 -
(在後台回複【X月X日】,可獲取你的當日植物便簽)
名字,是了解一個人的開始,同時也是了解一種植物的前提。以名字為基礎,我們可以從中窺探一二。
關于植物的名字由來,主要依據相關植物的特征、習性、功能,以及文化等四個維度。而每一個維度之下,還可以再劃分為幾個小類。
(一)植物的特征維度
包括植物在形狀、形态、紋色、氣味、味道等若幹個方面。
因為這些方面,幾乎首先就能引起人們在視覺和知覺上的注意和反應,進而引發人們的聯想,并逐步形成對該植物某種穩定的印象。
所以,人們在給植物取名字時,往往會選取植物的典型特征作為依據。
1.以植物的形狀特征命名
即植物的高矮肥瘦,包括植物各個器官的大小長短、厚薄粗細等外形外觀方面的特征。如:
厚藤,因其葉面上有一層很厚的革質以避免水分散失而得名;
扁豆,因其生出的莢果及莢果中的種子均呈扁平狀而得名;
王蓮,因其具有世界上水生植物中最大的葉片而得名。
此外,由于不同事物間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所以人們往往會使用更為熟悉的舊事物,特别是動物及其部位等,來比拟新出現或後出現的事物。如:
鵝掌楸、鴨腳木、蟹爪蘭、雞冠花、馬蹄蓮、龜背竹、鶴望蘭、荷包牡丹、網球花、彈簧草、勳章菊、風鈴草、大琴葉榕等。
◆ 王蓮 ◆
◆ 大琴葉榕 ◆
2.以植物的形态特征命名
即植物表現出來的生長狀态,包括疏密程度、離散聚合、是否趴地、是否挺直等,以及植物某一部分表現出來的某種特殊的形貌。如:
淩霄,因其“附木而上,高達數丈”而得名;
散尾葵,因其葉片向四方延伸而得名;
地膚,因其分枝攢簇蔓延,敷于地表而得名;
吊蘭,因其枝條下垂懸吊半空而得名,
含笑,因其花開而不放,似笑而不語而得名。
◆ 金邊吊蘭 ◆
◆ 含笑 ◆
3.以植物的紋色特征命名
即植物外表所呈現的斑紋或色彩,包括植物的根、莖、葉、花、果、種的紋路、顔色等。
根據紋路命名的,如:
六道木,因其樹幹有6道縱深的紋路而得名;
人面子,因其果核表面有五個大小不一的眼,看起來像人臉而得名;
龍鱗锉掌,因其葉面紋路酷似龍的鱗片或蛇皮而得名;
網紋草,因其葉面布滿銀白色或紅色的網狀葉脈而得名。
根據顔色命名的更多,如:
綠豆、金橘、藍花丹、銀杏、一品紅、一點紅、朱槿、綠蘿、金銀花、黃栌、紫羅蘭、白千層、鴛鴦茉莉等,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 朱槿 ◆
4.以植物的氣味特征命名
即植物所具有或散發出來的一些特殊氣味,包括香味和臭味等能夠刺激到嗅覺的氣味。如:
臭節草,因其全株有強烈的特殊氣味而得名。
魚腥草,因其草葉含有類似魚腥氣味的特異臭氣而得名;
雞矢藤,又名雞屎藤,因其葉揉碎後會産生一股很濃的雞屎味而得名;
其他如臭蒿、豬屎豆、茅香等,均因植物所具有的氣味而得名。
◆ 雞矢藤 ◆
5.以植物的味道特征命名
即植物所含有的一些化學物質,經過味蕾品嘗後所得出來的味道,包括酸、甜、苦、辣、鹹、澀等能夠刺激到味覺的味道。如:
甘蔗、甘薯、甘草、甜菜、甜瓜等均因其味甜而得名;
苦槠、苦皮藤、苦茶、苦瓜、苦木等均因其味苦而得名;
酸棗、酸豆、酸漿、酸竹、酢漿草等均因其味酸而得名;
其他如:鹽膚木,因其生食酸鹹止渴而得名;五味子,因其皮肉甘、酸,其核辛、苦,且都有鹹味而得名。
◆ 紅花酢漿草 ◆
(二)植物的習性維度
植物生活時間之久,分布範圍之廣,使其具有千差萬别的生活習性和生态習性。
包括植物所處的地理和生态環境、植物生長發育的季節和時間、植物所具有的其他特殊屬性等,都能吸引人的眼球和給人不同的感覺。
所以,人們在給植物取名字時,也經常會選取植物的相關習性作為依據。
1.以植物所處的地理和生态環境命名
這類型的植物命名通常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比如名字中會含有沙、石、山、崖、地、海、水等字眼,即以空間維度命名。如:
沙芥、沙棗、沙棘、沙參等喜生于沙地之中;
石松、石韋、石斛等喜生于石壁及附近;
山姜、山菅、山丹、山韭、山蒜等喜生于山野;
崖柏、崖藤等喜生于石崖上;
地錦、地菍、地榆、地椒等喜貼地而生。
海帶、海藻等喜生于淺海的岩石上;
水蔥、水芋、水柳、水杉、澤蘭、澤瀉等喜生于近水邊的潮濕地帶;
◆ 地菍 ◆
◆ 澤瀉 ◆ ◆ 澤瀉 ◆
另外,還有一些在不同曆史時期引入推廣的外來植物,往往會帶有一定的曆史特征和地域特色,這點在它們的命名上,也是有迹可尋的。如:
秦漢至魏晉引進的異域物種,多冠以“胡”字,主要來自匈奴、西域等地。如胡荽,即芫荽;胡桃,即核桃;胡麻,即芝麻;胡瓜,即黃瓜;胡蒜,即大蒜等。其中,胡蘿蔔為元代傳入,胡椒則來自東南亞。
南北朝以後,則多用“海”字,如海棗、海芋等。
隋唐時期,新引進的植物沒有太大共性,如蓖麻、菠菜、杧果、西瓜等。
宋元及明清時期傳入的域外植物多冠以“番”字,如番薯,即紅薯;番茄,即西紅柿;番豆,即花生;番椒,即辣椒;西番菊,即向日葵等。其中,在此期間傳入的還有玉蜀黍,即玉米、棉花、占城稻、豇豆、甘藍等。
到了晚清,從海路傳入中國的植物則多用“洋”字,如洋槐、洋芋、洋姜、洋蔥、洋白菜等。
這些在外來植物名字前加上“胡”、“海”、“番”、“洋”等前綴,往往是因為中國具有同類或類似作物,加前綴用以區分原産并标明其來源。
另外,有一些在中國是完全沒有的,則可能會直接以音譯或意譯來命名。如石榴、蘋果、葡萄、淡巴菰,即煙草等。
2.以植物生長發育的季節和時間命名
這類型的植物命名通常帶有一定的時間詞語,即以時間維度命名。如:
迎春花,因其開後即迎來春天而得名;
半夏,因其于農曆五月生,夏天正過半而得名;
夏枯草,因其春生夏枯而得名;
款冬,因其在十二月開花而得名;
六月雪,因其在六月前後開白花而得名;
月見草,因其花朵在月亮升起時盛開而得名。
千日紅,因其花期很長,幹燥後的苞片可以持久不褪色而得名;
◆ 美麗月見草 ◆
3.以植物所具有的其他特殊屬性命名
這類型的植物命名通常包含其在形态、結構、功能上所具有的特殊屬性。如:
大血藤,因其莖斷時有紅色汁液流出而得名;
忍冬,因其枝葉在秋季枯萎後又會新生枝葉,且在冬季不會凋零而得名;
冬青,因其在光照較少的冬天也可以保持常青而得名;
含羞草,因其葉子受到碰觸便會收縮且植株微微下垂而得名;
合歡,因其葉片易受光線刺激而變化,于夜間相合而得名;
兩栖蓼,因其能在陸上及水下生活,且能根據環境不同發生形态變化而得名;
絲瓜,因其果熟時,内部網狀纖維硬化成絲瓜絡,可代替海綿用作洗刷竈具及家具而得名;
韭菜,“韭”得名于“久”,因其生長長久的生物習性而得名。
◆ 含羞草 ◆
(三)植物的功能維度
包括植物在食用、藥用或其他功用等若幹個方面。從這類型的命名中可以看得出來,人們對于它們的關注,集中體現在其實用性上。以功能維度命名更能看出這類植物在人們實際中的使用會更加頻繁。
1.以植物的食用功能命名
涼粉草,因其是常用來制作涼粉的材料而得名;
面包樹,因其果實用火烤後,吃起來味似面包一樣松軟而得名。
◆ 面包樹 ◆
2.以植物的藥用功能命名
決明,因其具有清熱明目的功效, 可用于目赤澀痛、羞明多淚、目暗不明等症狀而得名;
防風,因其具有防風辛溫的功效,可用于祛風解表、風寒感冒等症狀而得名;
遠志,因其具有安神、益智強志、交通心腎的功效,可用于心神不甯,神情恍惚等症狀而得名;
還陽參,因其具有補腎陽、益氣血、健脾胃等功效而得名;
益母草,因其具有活血調經的功效,為婦科要藥而得名。
◆ 黃槐決明 ◆
3.以植物的其他功能命名
掃把竹,因其能制作掃把、編織用具而得名;
捕蠅草,因其具有一定的捕蟲能力而得名;
燈心草,因其莖内白色髓心可供點燈和燭心用而得名;
漆樹,因其樹幹韌皮部能割取可作為防腐、防鏽塗料的生漆而得名;
醉魚草,因其搗碎投入河中能使活魚麻醉、便于捕捉而得名。
◆ 捕蠅草 ◆
(四)植物的文化維度
許多植物的名字,從中我們并不能得到關于它的任何具象上的特點,而是來源于故事或傳說、民間習俗或傳統意識等。
這類型的命名,可以說是社會百态和人們價值觀念的一種折射和反映,具有濃烈的文化意味和屬性。
1.以故事或傳說命名
徐長卿,全草可藥用,有解毒消腫、治毒蛇咬傷等。因徐長卿以此草汁液治愈李世民蛇毒傷而得名;
杜仲,樹皮藥用,能醫腰膝疼痛等。因杜仲為得此藥救治百姓不幸離世,後人為紀念其而得名;
劉寄奴,現多指奇蒿,有活血、解毒、消炎、止痛等療效。因劉裕首得此草,曾以其治愈金瘡而得名;
其他如:諸葛菜、韓信草、使君子、丁公藤、何首烏等,也皆源自民間故事或傳說。
◆ 諸葛菜 ◆
◆ 使君子 ◆
2.以民間習俗或傳統意識命名。
當歸,其有思夫之意,古人在思念遠方親人盼其歸來時,常以當歸寄之而得名;
龍船花,相傳百姓在端午期間會把龍船花插于龍船之上,以避邪驅魔、消除病瘟、祈求吉祥而得名;
相思子,因其莢果中的籽半紅半黑、晶瑩鮮豔,人們視為貞妻摯婦的血淚凝成,稱為“紅豆”,又叫“相思子”。
五行草,即馬齒苋。因其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分别對應木、火、土、金、水之五行而得名。
◆ 龍船花 ◆
最後,以上大體是植物命名的主要維度和類型。不過需要注意,命名維度往往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互相聯系、互相滲透的。如:
米仔蘭,因其小花如粟米,芳香如芝蘭而得名。即包含形狀及氣味特征維度;
文竹,因其姿态文雅潇灑,葉片輕柔,枝幹似竹而得名。即包含形态及形狀特征維度;
白千層,因其樹皮灰白色,樹皮多層,仿佛不斷在更換而得名。即包含紋色及形狀特征維度。
◆ 米仔蘭 ◆
這種選擇從多個維度去命名植物的方式,反映出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更加細緻與精确。
畢竟,植物特征、習性、功能、文化非常多樣,在命名的時候,常常都是“抓住一點,不及其餘”,隻能以最突出的點去描述,緻使其他點并不能體現在名字當中。
此外,同一種植物在選取不同的維度去命名,或在命名時受自身及所處環境的影響時,又會産生不同的命名結果,導緻同物異名的情況出現。
如:九裡香,又名石辣椒、九秋香、九樹香、七裡香、千裡香、萬裡香、過山香、黃金桂、山黃皮、千隻眼、月橘……
◆ 九裡香 ◆
而不同植物由于命名的角度相似,也可能産生相同的植物名稱,産生同名異物的現象。
這種同名異物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在植物生長過程中,相似的生長環境使其具有相似的外形,但不同的地域分布使其在各自的區域命名相同卻又不沖突導緻的。
如:苦菜,可以指苦芥、敗醬、龍葵……
◆ 少花龍葵 ◆
盡管現在正處于網絡和信息時代不可逆的發展階段,很多人想了很多辦法,希望盡量淡化以上兩種現象導緻的交流障礙,比如使用統一的中文學名或拉丁學名,毫無疑問這是對的。
不過,也不能夠抹殺掉祖宗給予它們的各種俗名,因為這些俗名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古代先民的生存狀況、發展模式、思維特點等,加深我們對植物命名方面的認識。
最重要的是,植物的俗名,曾伴我們度過童年。
講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