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無處不在,但是你真的了解數字嗎?
有一天孩子問我,現在我們用的數字是誰發明的呀?對于數字我了解的不多,于是我們一起尋找科普知識的書籍。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一起閱讀一本有關于數字的繪本吧!它的名字就叫做《數字的故事》。
如果沒有數字,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
衆所周知,我們現在使用的數字叫做阿拉伯數字,但是發明它的人卻不是阿拉伯人。
在大約1500年前的印度數學家們創造出了10個符号,用于表示數字0到9,印度人最偉大的發明就是發明了0,這個發明0的人就是印度的數學家婆羅摩笈多。
人們可以用算籌,可以用劃線,還可以用其他的物品來記錄數量多少,隻要有實際意義的事物都可以做到,但是當物品沒有了,變了空之後,怎麼來表示呢?
零的出現,有效的幫助了人們,沒有物品的時候,直接把它寫出來,大家都都懂得了。
那麼,為什麼數字要叫做阿拉伯數字呢?
數字在印度被創造出來之後,逐漸的這些符号傳到了中東甚至更遠的地方,然後又演化成了現在的樣子,所以大多數的人們都認為這些數字是阿拉伯人發明出來的,但其實他們是幫助數字傳播。
我們來看看這幅數字演變的圖吧!從最初數字被表示出來,到現在我們所使用的數字經曆了1000多年的時間,最早的人們用過手,算籌,算盤來記錄數字,而如今我們記錄不管多龐大的數字,用這些阿拉伯數字特别方便而且簡單。
你能想象得到沒有數字的世界會是怎麼樣的嗎?
也許開始的時候你會很高興,因為終于沒有數學考試了,那些數學題可能太難了,總是不能得100分。但是慢慢的你就會發現,其實數字還是挺重要的。
我們的生活處處都需要數字,比如每天早上我們起床的時候要看時間,而時鐘上所指的就是數字,如果沒有的數字,我們就不知道現在是幾點了。
走出門去,我們要坐公交車,如果沒有數字,我們要坐的公交車就不會很方便的找到。
看書的時候我們會記不清楚自己讀到哪一頁了。
我們也不能表達自己家裡有幾口人,也表述不清自己的生日具體是在哪一天?距離下一次過生日大概還有多少天?
我們平時使用的計算機其實也是二進制數字組成的,沒有了數字,我們的計算機也不能正常的應用了。
趣味性很強,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人類是唯一會使用數字的生物,而動物們是怎麼計數的呢?
家裡有小寶寶的家長們,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教他們數字時,都是一個一個扳手指告訴他們的。逐漸的,孩子們開始認識了這些數字,後來不管多大的數字,他們都可以寫得出來了,人們就管這種辨别數字的能力叫做數感。那到底是不是隻有人類才有這種能力呢?
自然界中很多動物,也有着不錯的數感,在很多方面都非常有用哦。
01 有一隻懶鳥下的蛋,它想讓别的鳥類幫它把自己的幼鳥孵化喂養長大。然而,這件事情到了骨頂雞那裡,完全行不通!
烏頂雞會記住自己下的蛋的數量,如果巢中突然出現了多餘的蛋,烏頂雞就會将這些蛋踢出巢外。
02 雌性的食蚊魚一眼就能分辨有3條魚的魚群和有4條魚的魚群。
他們會選擇加入更大的魚群,這樣就會減少被捕食者吃掉的可能性。
03 圓蛛似乎能數出諸王蘇捕獲的獵物的數量。在實驗中,科學家趁着圓蛛不注意拿走被它們捕獲的蒼蠅。結果發現,被拿走的蒼蠅越多,圓蛛搜尋的時間就越長。
04 在攻擊競争對手之前,斑鬣狗會後退,并且仔細分辨敵對獸群中有多少種叫聲。它們不是最勇猛動物,為了确保赢得戰鬥,它們隻攻擊比自己數量更少的獸群。
硬币出現之前,人們都是怎麼購買物品的呢?
當我們拿着零花錢的紙币或者硬币去商店裡面購買東西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在這些貨币沒有出現之前,人們都用什麼來購買他們想要的東西的呢?
在石器時代的時候,人們用猛犸象的皮毛換别人的斧子。但是這個方法并不一定總是能成功,因為有斧子的人可能已經有了一件漂亮的皮毛大衣,而她更想要的是一條新的毯子。
01 以前的人們都生活在村子裡,他們交流起來就會比較容易,他們會用自己的一些物品去跟别人交換。比如用自己的牲口和别人去換糧食,或者自己家織的布和别人去換蔬菜。
這像不像是小朋友們用自己的糖果去換别人的巧克力棒啊?
02 再到後來,人們就用貝殼作為貨币,但是卻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因為這種東西的價值在不同的地方,對于不同的人來說,也是存在差異的。
03 直到後來,人們用金屬鑄成硬币來進行商品的買賣。
你知道嗎?,古呂底亞人是最早鑄造貨币的民族之一,大約在公元前700年鑄造了一批貨币。
大約在1700年之後,中國人開始使用紙質的貨币-交子。這就讓比較大額的資金更容易攜帶。
如今,我們還可以使用銀行卡或者手機支付,這種方式更加的便捷。
生活中與數字息息相關的事兒都有什麼?在《數字的故事》中,除了了解數字發展的曆史,我們還了解到了有關于單位和時間溫度相關的知識。
早在大約3500年前,古埃及人就開始利用影子的長度和方向來測算白天的時間。
他們根據對影子的測量,将白天分成12個小時,根據星星的位置,将黑夜分成12個小時創造性地将一天劃分成了24個小時。
這和我們今天用的小時很像,但是兩者之間又有一個巨大的差别。古埃及人用的小時在夏天時更長。
因為夏天的時候,太陽停留在天空的時間長一些,而在冬天的時間就會短。
大約公元前140年,古希臘天文學家喜帕恰斯開始尋找一種更精确的方法來記錄太陽月亮和星星的運動,提出将一天24小時平均分為相等的長度。
為此,喜帕恰斯用360條假想的線将地球從南極點到北極點垂直于劃分。創造性地提出地球經線的概念。
古希臘的天文學家托勒密更進一步,他将360度的經線和緯線各分為60個等份,每個等分又細分為60個更小的部分。
在許多個世紀之後,第一個60等份終于變成了分,而第二個更小的60等份則變成了秒,這就是我們今天日常使用的計時單位了。
寫在最後:
幾千年來,數字不斷推動着人類文明的進步,從計數系統,貨币,時間的發明,到現代曆法,度量衡的定制,人們利用數字構建了基本的生活秩序。
基于這些抽象的數字原理,人們能夠建造摩天大樓,設計,計算機甚至将機器人送到外太空……
我是愛讀繪本的全職媽媽@童書夢想家薇子 關注我,我們一起閱讀繪本,記錄孩子成長的點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