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每年農曆的第四個節氣。《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所以,春分在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
春分意思有二:
其一是說一天時間晝夜平分,各為12小時。
其二是說春分正值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春季。
在這風和日麗、草長莺飛、鳥語花香的陽春三月,泡一杯香茗,捧一卷詩詞,走進詩人騷客筆下的 “春分”節氣,别有一番意味。
春分是一場出人意料的三月雪
蘇轼《癸醜春分後雪》中寫道:“雪入春分省見稀,半開桃李不勝威……從今造物尤難料,更暖須留禦臘衣。”
春分後的雪讓剛剛綻蕊的桃杏和剛剛脫下寒衣的人們都禁受不起,從而啟迪人們,造物主操縱的陰晴冷暖,變幻莫測,不可預料。
即便在已經很暖和了的時候,大家也必須準備着禦寒的衣物。
春分是一幅意境悠遠的水墨畫
同樣是寫“春分”,但在《阮郎歸·南園春半踏青時》中:“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歐陽修卻隻用寥寥二十餘字,将仲春景色勾勒得生動有趣,美不勝收。
豆梅絲柳,日長蝶飛,清婉靈秀,含蓄質樸,仿佛淡淡的意境悠遠的水墨國畫,是古代“春分”詩詞中少見佳篇。
随古詩詞走進春分節氣,品讀詩人們在春分節氣中的種種思緒,不禁感慨于今朝的大美春光,于是生活中的一切便也充滿了詩情畫意。
本文由學國學網(lexueguoxue)發布
【學國學網】一個有視角的國學傳播平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