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經理指數已成為世界經濟運行活動的重要評價指标和世界經濟變化的晴雨表,建立中國采購經理指數(CFLP-PMI)對于完善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監測體系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01
定義
采購經理人指數(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PMI)是一個綜合指數,按照國際上通用的做法,由五個擴散指數即新訂單指數(簡稱訂單)、生産指數(簡稱生産)、從業人員指數(簡稱雇員)、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簡稱配送)、主要原材料庫存指數(簡稱存貨)加權而成。采購經理指數已成為世界經濟運行活動的重要評價指标和世界經濟變化的晴雨表,建立中國采購經理指數(CFLP-PMI)對于完善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監測體系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02
調查範圍
涉及《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1)中制造業的31個行業大類,從全國抽取820家樣本企業進行調查。
03
調查方法
制造業采購經理調查采用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抽樣方法,以制造業行業大類為層,行業樣本量按其增加值占全部制造業增加值的比重分配,層内樣本使用與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成比例的概率抽取。
本調查采用聯網直報的調查方式對企業采購經理進行月度問卷調查。
04
計算方法
PMI指數計算公式如下:PMI=訂單×30% 生産×25% 雇員×20% 配送×15% 存貨×10%
制造業采購經理調查問卷涉及生産量、新訂單、出口訂貨、現有訂貨、産成品庫存、采購量、進口、購進價格、原材料庫存、從業人員、供應商配送時間等11個問題。對每個問題分别計算擴散指數,即正向回答的企業個數百分比加上回答不變的百分比的一半。
PMI是一個綜合指數,由5個擴散指數(分類指數)加權計算而成。5個分類指數及其權數是依據其對經濟的先行影響程度确定的。具體包括:新訂單指數,權數為30%;生産指數,權數為25%;從業人員指數,權數為20%;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權數為15%;原材料庫存指數,權數為10%。其中,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逆指數,在合成PMI綜合指數時進行反向運算。
美國商業部對PMI與制造業發展趨勢和GDP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一般情況下,當PMI大于50%時,預示着制造業經濟的擴張發展;而小于50%時,則預示着制造業經濟的衰退。50%點為衡量制造業是否擴張或陷入衰退的臨界點。而當PMI在一段時間内持續高于42.8%,則預示着GDP的擴張;而當PMI在一段時間内持續低于42.8%,則預示着GDP的衰退。
05
季節調整
采購經理調查是一項月度調查,受季節因素影響,數據波動較大。現發布的PMI綜合指數和各分類指數均為經季節調整後的數據。
06
重要意義
采購經理指數(PMI)是國際通行的宏觀經濟監測體系,涵蓋生産與流通、制造業與非制造業等領域,對國家經濟活動的監測和預測具有重要作用。建立中國采購經理指數的重大意義在于:
首先是有利于與國際接軌。
目前,已有美國、英國、新加坡等22個國家制定了PMI指數。中國加入WTO之後,正在日益成為世界采購中心與制造中心,中國經濟發展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中國經濟形勢如何已是全球關注的焦點,所以是中國需要PMI, 世界也需要中國的PMI。建立中國PMI,将在兩個方面與國際接軌:一是調查方法與統計方法的接軌;二是數據的可比性。
第二,有利于國家經濟與産業經濟的宏觀調控與預測。
PMI是各國特别是發達國家反映經濟活動快速的、及時的先行指标。通過PMI,可以及時監測和預測經濟與商業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和趨勢,使政府對宏觀經濟的走向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
第三,有利于指導企業的采購、生産、經營等活動。
PMI調查涉及企業生産、采購、庫存、銷售、價格等多個環節,反映了企業全面的商業活動,PMI以及基于PMI的商務報告對企業實際經營活動具有極強的指導作用,使企業特别是大企業集團的戰略決策與業務調整有一個可靠的依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