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獸
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寫到:“這些矛盾在他心中亂碰,使他一天到晚五脊六獸的不大好過。”
五脊六獸,在這裡的意思是心煩意亂、神不守舍。北方其他地區,這個詞還有百無聊賴、不知道該做什麼的意思,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閑的 dan 疼...
太和殿上的吞脊獸,又稱龍吻
正式開始之前,先做一下漢字普及,請跟讀:狻猊( suān ní )、鬥牛、獬豸( xiè zhì )、鳳、狎魚( xiá yú )...
這五個神獸,再加一個吞脊獸,就是“五脊六獸”中的六獸。五脊,則是指古代建築屋頂上的正脊和四條垂脊(下圖)。吞脊獸是一條正在吞食屋脊的龍,位于正脊兩端,它四爪騰空,龍首怒目,脊上插有一柄寶劍,防止潛回海中。每條垂脊上排列着五隻尺寸較小的神獸,它們神态各異,蹲坐在那裡,因此也被統稱為蹲獸。這些,便構成了中國宮殿式建築屋頂的最高等級——庑( wǔ )殿頂。
所以,五脊六獸這個詞看似閑散,背景卻相當深厚。
正脊和四條垂脊(庑殿頂)
我們古代建築多為木結構,火災是防範的重點,除了美觀之外,以獸鎮脊,避火消災的祈福意願是那些神獸的重要功能,而正脊兩端的吞脊獸位于瓦片交彙處,同時也起到了嚴密封固,防止雨水滲漏的功效。
不過,庑殿頂在明清時期有嚴格的等級要求,隻有皇家和孔子廟堂才可以使用,平民無權修建此種樣式的屋頂。其中,以故宮太和殿的等級最高,沒有之一。
二十世紀初的故宮太和殿
太和殿的樣式等級之所以高,一是因為采用了重檐式庑殿頂(即兩層屋檐),二是由于它垂脊上有數量最多的神獸。
重檐歇山頂
位于最前方的是騎鳳仙人,一種說法是,戰國時齊宣王之子齊湣( mǐn )王即位後,驕縱自大,緻使君臣不和、内外樹敵,終于引來五國聯軍的讨伐,奔逃之時被各國驅逐。眼看走投無路之時,一隻鳳凰飛到他眼前,齊湣王飛身跨上鳳凰背項,騎乘着它渡過大河,所以,後人用仙人騎鳳寓騰空飛翔、逢兇化吉的意願。其實際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的第一塊瓦件。
垂獸位于垂脊中段,蹲獸之後,為獸頭形狀,内有鐵釘,作用是防止後方垂脊上的瓦件下滑,加固屋脊。
當然,騎鳳仙人和垂獸都是常規操作,它們中間的蹲獸才是重點,也是最高權利的象征。太和殿的垂脊上共有 10 隻蹲獸,從左至右排列的依次是龍、鳳、獅、海馬、天馬、狻猊、狎魚、獬豸、鬥牛和行什 。
太和殿屋脊上的 10 隻蹲獸
乾清宮,地位僅次于太和殿,共 9 個蹲獸;坤甯宮,原是皇後的寝宮,共 7 個;妃嫔居住的東西六宮,共 5 個;一些配殿,用 3 個甚至隻有 1 個。無論等級如何,數量均為奇數。
10 隻神獸
仙人和神獸最早出現在漢朝的冥器上,并沒有固定的使用規則,清朝開始出現官方定制,規則和等級也被固定了下來。
龍、鳳和獅比較常見,在此不贅述。天馬,取“天馬行空,獨往獨來”之意,将其形象用于殿脊之上,有種傲視群雄,開拓疆土的氣勢。
海馬,是海中的瑞獸,造型像馬,傳說能夠入海臨淵,逢兇化吉。
狻猊,是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五子,形如獅,能食虎豹等猛獸,亦是威武百獸率從之意。
狎魚,傳說的海中異獸,它和狻猊都是興雲作雨,滅火防災的神獸。龍生九子排行第八。
獬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形似麒麟。它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能辨是非曲直,是勇猛、公正的象征。
鬥牛,非寵物鬥牛...傳說中是一種虬龍,身有魚鱗,為鎮水獸。明朝賞賜的三品官服上亦有鬥牛,稱鬥牛服。
行什,一種帶翅膀的猴,手持金剛寶杵,象征消災滅禍,逢兇化吉,還有剪除邪惡、主持公道之意。
歇山頂
在中國古建築中,除了庑殿頂,還有一種延伸樣式是歇山頂,它共有九條屋脊,即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戗脊,因此又稱九脊頂。
這幾種樣式的整體排序是:重檐庑殿頂>重檐歇山頂>單檐庑殿頂>單檐歇山頂。我們常見的天安門、故宮太和門、保和殿、乾清門、妙應寺山門、智化寺智化殿、台北府城北門都是重檐歇山頂。
故宮太和殿
現在,你也許明白了,五脊六獸原來是個狠角色,等級并不低。
我們常說的“五脊六獸”最初也是傾向于褒義,就像有人說“你高興的五脊六獸的”,意思就是說你高興得像達官貴人一樣...
怎麼用,随你吧。
(圖片來源于LCA)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