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統是南北朝時期梁朝開國皇帝蕭衍的長子,他一歲時就被蕭衍立為太子,他不光是一枚大帥哥,還才華橫溢,最為難得的是他還有一顆帝王的仁愛之心,後世對他的評價非常高,可是他卻因為盡孝,受到蕭衍的懷疑,最終成為曆史上最悲催的太子,這是怎麼回事呢?
蕭統生于公元501年,生母丁令光。
(蕭統雕像)
公元502年,蕭衍建立南梁政權,在建康(今南京)稱帝,是為梁武帝。蕭統因是長子,才1歲的他便被立為太子。而丁令光也母以子貴,被立為丁貴嫔。
蕭統自幼好學聰慧,記憶力超群。據史書記載,他讀書時“數行并下,過目皆宜”。5歲就能熟讀儒家《五經》,8歲就已經在壽安殿宣講《孝經》,并能闡明經義,聽者無不欽佩。
(梁武帝像)
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戰争不斷。再加上天災人禍,老百姓生活極為不易。蕭統見了十分不忍,要求東宮上下節衣縮食,并将節省下來的衣食,拿去救濟貧困的老百姓。
蕭統除了體恤民情和研讀詩文,還特别孝順母親丁貴嫔。他出居東宮後,因不能常見丁貴嫔而悶悶不樂。梁武帝知道後,便命他五日便可去永福宮向丁貴嫔問安一次。
公元526年,丁貴嫔病重,蕭統日夜侍奉在丁貴嫔身邊。丁貴嫔去世後,蕭統悲痛欲絕,食不下咽,整日悲啼不止。梁武帝強迫他進食,他才勉強吃一點點。等出喪後入朝,本來健壯的小夥子,已經瘦得脫了形,讓朝官都十分感動,無不垂淚。
可是,這樣一個完美太子,後來卻失去了梁武帝信任,怎麼回事呢?
這就要說到丁貴嫔了。在埋葬母親前,蕭統親自為她挑選了一塊墓地。不過,就在破土動工之前,蕭統突然接到梁武帝命令,要他立刻改換墓地。
原來,當時有個地主聽說蕭統為丁貴嫔選墓地的事情後,找到梁武帝最寵信的宦官俞三副,跟他私下交易說,如果能讓朝廷花300萬買他的那塊地,他就拿100萬作為俞三副的酬金。俞三副是個很貪婪的人,立刻和這個地主達成協議。
(鮑邈之擇機告密)
俞三副跑去對梁武帝說:“這段時間,城中有名的陰陽師都在傳,說太子挑的墓地對您不利。我為了您能萬壽無疆,親自帶着那些陰陽師們查勘了一塊風水寶地。如果把丁貴嫔葬在那裡,必定能保您福壽綿延。”
此時的梁武帝已是七旬老人,特别怕死,所以立刻同意了俞三副的建議。同時,對蕭統産生了懷疑,認為蕭統是想早日繼位,才故意挑對他不利的墓地。
梁武帝的想法,蕭統當然不知道。他是個很聽話的兒子,于是便聽從梁武帝的命令,将丁貴嫔葬在了梁武帝指定的墓地上。
蕭統笃好玄學,身邊也有一些玄學高人,其中有個道士特别會看墓地風水。聽說改墓之事後,便讓蕭統帶他去新墓地看一看。結果看完後,他說:“雲地不利長子,若厭伏或可申延,乃為蠟鵝及諸物埋墓側長子位。”意思是說,這個墓地雖是好,但不利于太子。破解之法是将蠟鵝等物,埋于墳東。
在道士的幫助下,蕭統埋下了蠟鵝。
當時随蕭統和道士前往的侍從中,有個太監叫鮑邈之。他起先很得蕭統重用,後來蕭統認為他為人奸滑,便漸漸冷落了他。鮑邈之因此對蕭統懷恨在心。于是,後來梁武帝生病的時候,他便對梁武帝說,梁武帝生病的原因,就是因為太子做了厭禱之事。
所謂“厭禱”,就是利用某物對某人下咒的一種巫術。
梁武帝聽後,半信半疑。
鮑邈之便添油加醋地将蕭統埋蠟鵝的事情說了一遍。
梁武帝顧不得病體,趕緊随鮑邈之前往丁貴嫔墓地,果然挖出了蠟鵝。人證物證俱全,梁武帝勃然大怒,認為蕭統是詛咒他早死,所以先将道士誅殺,又準備治蕭統的罪。
幸得朝中大臣苦勸,梁武帝才沒有繼續追究,當然也沒有和蕭統談過這件事。
可是梁武帝不談,反而讓蕭統有冤不能伸,他看着梁武帝對他日益冷淡,心裡郁郁寡歡。再加上對道士之死心存内疚,不久便病倒了。
公元531年,蕭統在抑郁中病逝于東宮,卒年31歲。他死後,百姓恸哭不止,許多人還特意做了衣冠冢祭拜他。
(參考史料:《南史·昭明太子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