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文人學者的角度上來說,“焚書坑儒”的确是一場文化浩劫,但站在秦始皇的角度上來說,“焚書坑儒”卻是一場不得已而為之的政治行為。
秦始皇一統河山後的第八年,公然反抗秦國統治的大小勢力絕大多數已經被骁勇善戰的秦國鐵騎剿滅,唯有曾經的六國貴族們,隐藏在陰暗的角落中謀劃着一個驚天的陰謀……
不知從何時起,遍布天下的儒生們,異口同聲的向社會大衆傳播廢除郡縣制,恢複分封制的理論,并以儒家為名,号召萬民向秦始皇請願。更有甚者竟公然向朝廷上書,請求秦始皇學習周天子力行王道,恢複分封制賜予六國皇族子孫們封地。
秦始皇對此大為震怒。
儒生們妄談國事,企圖利用儒家的影響和社會輿論操控政治,其勃逆狂妄的行為,已經超越了法律所能寬容的極限。 那麼手無寸鐵的儒生怎麼敢于公然和秦始皇作對呢?
第一,秦始皇信奉法家思想,提倡依法治國,儒家在秦始皇的統治下失去了發展的市場,所以儒生們迫切的希望秦始皇施行分封制,這樣一來,儒家便能夠在其他諸侯國中謀求發展。
第二,儒家的背後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所支持着,這股力量便是渴望複辟王朝的六國貴族。 分封制是複辟王朝的首要條件,因為六國貴族們隻有獲得合法的土地擁有權,才能進一步的謀劃複辟之業。
六國貴族們殘忍的利用那些“智商高、情商低”的儒生們為試探秦始皇态度的“探路石”,試圖利用儒家的強大背景,瓦解秦始皇鞏固統治的根基。 面對天下儒生的挑釁,虎視天下、一統六合的秦始皇一反常态的采取懷柔的手段,想給儒生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于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郡縣制的忠實支持者,大秦國丞相李斯出面,苦口婆心勸說儒家弟子們:“别鬧了寶貝們,分封制那一套不行啊,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懂不懂啊!”
儒生們全然不顧李斯的勸告,依舊大談“仿古之道”,請求秦始皇恢複分封制。
火冒三丈的李斯向秦始皇建議,除了醫家學說、農家學說、墨家學說(倡導和平)、陰陽家學說、曆史古籍等等實用的學說之外,禁止百姓們私下學習具有煽動性的“王道理論”、“治世理論”,以起到打壓儒家左右天下輿論的嚣張行為。
最終秦始皇采用了秦始皇薄古厚今的說法,收天下書籍以典藏。不然你以為劉邦當年在鹹陽的那些書是哪兒來的?
"何(蕭何)獨先入收秦丞相、禦史律令、圖書藏之……漢王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 ——《史記·蕭相國世家》不可否認,這樣的作法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文化的發展,甚至于禁锢了思想。但其更多的隻是民收官用,穩定當時的一個社會秩序,并不是大家常說的愚民之策。秦始皇也沒有焚書,真正焚書的是誰?是項羽!
當年他一把火燒了鹹陽宮,秦國收繳的天下書籍大都付之一炬。這就是為何我們關于先秦的曆史記載多有空白,而且雜亂。因為沒有具體的資料參考,很多的就是道聽途說。
所謂“坑儒”,坑的也不是儒家弟子,而是那些欺騙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藥” ,最後卻拿着“公款”私逃的方士們,即坑術士。
比如徐福、侯生、盧生和韓衆這些人,他們以尋仙問藥的名義花了秦始皇不少錢,可是最終沒有結果。秦始皇肯定要問罪了。而更有趣的是,當時的盧生和韓衆等方士,因為交不了差,便找借口。說是秦始皇太殘暴,所以仙人不給賜藥。你說你不行就不行,學學徐福跑路撈一筆之後跑路不就行了,偏偏要來作死。秦始皇一氣之下,下令搜捕這些方士,全部給處決掉了。欺君罔上,殺他們沒有錯。
魯迅先生說過,秦始皇收書是為了穩固思想,而且并沒有燒醫術、農書、史書。跟項羽坑殺20萬俘虜和乾隆篡改數萬本古書比起來,秦始皇坑殺了幾百人人,燒了幾筐破書,就被後世的儒生唾罵了幾百年,簡直冤枉的很。
那這些儒生為什麼這樣做呢?其實也是一個宣傳需要。他們将謊言變成曆史,将焚書坑儒這個真假參半的合成詞,變成包裝自己的華麗外衣。他們可以借着這個譴責專制暴君、譴責文化暴行之名,将儒家經典擡舉為聖經,将儒生擡舉為殉教的聖徒。如此一拉,儒家的形象将會無比的高大。
綜上所述,“焚書坑儒”的真相是秦始皇為了鞏固統治,而施行的一個“雷聲大、雨點小”的政治威懾行為。我國最偉大的領導人毛爺爺,曾這樣評價“焚書坑儒”:“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糟糠。”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
的确,秦始皇統一文字、推行郡縣制、統一錢币的制度沿用至今,雖然秦國已經滅亡,但秦始皇的豐功偉業卻成為曆史中最閃耀的存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