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北極一号是哪個國家

北極一号是哪個國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7 00:42:09

1985年,自從中國南極站長城站建立以後,便開始将越來越多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地球的另一頭——北極。

南極豐富的研究資源使得中國的科學家逐漸意識到,在北極建立一個科考站同樣重要,對于中國而言有很深的研究價值,因此我國一直為在北極建立一個科學考察站而努力。

可是此時始終有一個問題橫亘在所有人面前,北極圈已經被美國、俄羅斯等鄰近的國家“劃分”幹淨,哪兒還有中國的立足之地呢?

我國科學家一直在苦苦思索這個問題,就在衆人都一籌莫展的時候,中國南極學術委員會忽然發現了一份“北極條約”,成為了衆人的救命稻草。

一時間,世界各國紛紛向中國投來羨慕的眼光,并連聲驚呼:中國真是撿了個“大便宜”!

那麼這個條約究竟是什麼?中國又撿了個什麼“漏”呢?

北極一号是哪個國家(1991年我國憑借北極條約)1

中國南極長城站

中國建站北極困難重重,偶然發現“北極條約”

1985年,中國在南極建立了第一個科考站——長城站,開始了中國在人迹罕至的兩極地帶考察的過程。

南極大量的科考資源使得中國的科學家們欣喜不已,豐富的礦産資源、稀有的聚集魚群、化石等,一切在溫帶沒有或者缺少的東西在這裡都能得到滿足。

第二年,為了對南極地區進行更全面、更系統的考察研究和記錄,科考團成立了“中國南極學術委員會”,招攬了大量的科學家加入其中。

南極的一切都讓他們感到十分興奮,其中巨大的研究價值更是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的科考研究事業。

就在專家們興緻沖沖地在科考站進行摸索研究時,他們忽然想到,南極有着這樣豐富的研究價值,那麼地球的另一頭北極,應該也有着同樣價值的研究資源。

北極一号是哪個國家(1991年我國憑借北極條約)2

南極景色

這個想法一經提出,引起了所有科考人員的注意,于是他們打算在北極也建立一個同樣的科考站。

可是很快,他們就意識到,想要在北極建立科考站是一件多麼“不切實際”的事情。

1961年才開始生效的南極條約中規定:南極洲是僅用于和平目的,促進各國在南極的考察自由以及科學的國際合作。

在這項條約中,南極洲的領土所有權被凍結,我國也是在1985年簽訂協約成為其中的“協商國”,才能夠在南極合理的建立科考站的。

可是北極方面對這方面的條約卻幾乎沒有。

北極雖然和南極一樣沒有領土權的劃分,可是俄羅斯、美國和加拿大等周邊國家已經将北極“劃分”得一幹二淨,中國要想分一杯羹,勢必會引起其他國家的不滿,因此這時候想要在北極建立科考站可謂是困難重重。

就在衆人一籌莫展的時候,中國南極學術委員會的科學家高登義一個偶然的發現,為這件事情帶來了轉機。

北極一号是哪個國家(1991年我國憑借北極條約)3

1991年夏天,高登義作為委員會中最年輕的學術委員,為了進一步了解北極的科考價值,便參與了由挪威、蘇聯、中國和冰島四個國家聯合展開的北極科學考察。

在為期一個月的考察中,高登義在這次“旅行”中收獲匪淺,看着北極廣袤的銀色雪地,他覺得距離中國在北極建立科考團似乎又進了一步。

可是一想到中國在北極這片遼闊的土地上沒有半點建立科考站的“資格”,這讓他感到十分難過。

這時,挪威科學家Y·葉新教授一本英文版的《北極指南》引起了高登義的注意。

這本書裡面系統地講解了國際上關于北極的各項研究以及北極的曆史,其中第三章的“斯瓦爾巴條約”引起了高登義的注意。

這份條約中有一條明确規定:所有締約方的船舶和國民在第一條規定的領土(斯瓦爾巴群島)及領水均享有捕魚和狩獵的權利。

而讓高登義最感興趣的還是其中的第三條,這條條約規定在遵守當地法律和法規的前提下,締約國的國民可以在絕對平等的基礎上進行所有海洋、工業、礦業和商業活動。

北極一号是哪個國家(1991年我國憑借北極條約)4

葉新教授贈予高登義教授的北極指南

看到這條條約規定之後,高登義感到異常興奮,因為這不僅承認了所有締約國享有斯瓦巴爾群島的各項經濟性權利,還給予了各國平等和自由的權利保障。

盡管在享受這些權利的同時,締約國要受到其主權國家挪威的法律法規約束,但是對于中國而言,這仍舊是中國在北極建立科考站的重大突破。

《斯瓦巴爾條約》來曆,中國與挪威交涉

為了确認條約的合理性,高登義又查閱了大量資料,終于确定了《斯瓦爾巴條約》的簽訂過程。

斯瓦爾巴群島是在16世紀正式被公之于衆的,自1858年開始,一名瑞典探險家曾先後5次帶領探險隊前去探索,并在那裡發現了大量的礦産資源。而當時全世界大部分國家都在拼命發展自己的工業,這個群島的“問世”就引起了周邊國家的注意。

北極一号是哪個國家(1991年我國憑借北極條約)5

斯瓦爾巴地理位置

随着大量礦産資源的發現,大量的歐洲人開始乘船前去探索,其中人數最多的就是挪威人和俄國人,也就是說,這塊地方在當時還是挪威和俄國近水樓台先得月,占得比重較多。

他們在這裡先是捕獵一些稀有動物拿到市場上賣或者收藏,後來逐漸将目光轉向了煤礦、磷灰石等資源,并且在這裡逐漸形成了一些城鎮。

但是當時俄國正處于轟轟烈烈的革命和内戰時期,挪威又國力弱小,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前往這片資源豐富的群島進行探索,想要從這裡“分一杯羹”。

從這之後,挪威一直就這片群島,在争奪屬于自己國家的權益。尤其是1912年和1914年,在挪威的推動下,各國連續兩次召開相關會議,确認該群島的所屬,并且試圖建立委員會,規範各國在這片土地的資源開發。

可是因為俄國反對美國和德國參加會議,委員會并沒有成功建立。後來這件事也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被擱置下來。

直到一戰結束後,為了重新調整世界秩序,歐美各國決定召開巴黎和平會議。

北極一号是哪個國家(1991年我國憑借北極條約)6

巴黎和會舊照

挪威為了避免各國在斯瓦爾巴群島的利益發生沖突,從而引發新的戰争,強烈要求斯瓦爾巴群島的應當歸屬于本國。

各國雖然同意了這一請求,但是又不願意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傷。

因此1920年2月9日,在巴黎和平會議上,挪威、美國、丹麥、法國、日本、荷蘭、意大利、英國、瑞典9個國家經過長時間的磋商,簽訂了《斯匹次卑爾根條約》,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斯瓦爾巴條約》。

原本這份條約簽訂的時候,中國并不打算摻和進來,畢竟當時中國革命正進行得轟轟烈烈,北極距離中國又這麼遙遠,因此當時的執政人段祺瑞就沒有将這份條約放在心上。

可是為了讓更多的國家承認這份條約的合法性,法國便再三邀請中國也加入締約國的行列。段祺瑞見這份條約對中國并沒有什麼損害,又能和其他國家建立友好的關系,隻好派人前去簽署了這份合約。

1925年8月14日,又先後有20個國家簽訂了這項條約,中國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北極一号是哪個國家(1991年我國憑借北極條約)7

段祺瑞

在簽過字之後,段祺瑞就将這件事抛在了腦後,沒有再提過,畢竟這個條約對于當時實力羸弱的中國而言,确實沒有太大的作用,再加上當時的民不聊生,也就沒有人會考慮到北極旅遊。

直到段祺瑞下台,也沒有人再提起這件事,這份條約就這樣被中國遺忘在曆史中。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份段祺瑞不經意間簽訂的條約,會在近代成為中國向北極發展的極其重要的一步。

這份條約中明确規定了斯瓦爾巴群島的主權國是挪威,但是凡是簽署了《斯瓦爾巴條約》的國家以及繼承國的公民,都可以在這個群島自由進出,并在遵守挪威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不受限制的開展一系列科研項目。

中國政府在仔細研讀過條約内容之後,當即和挪威政府取得了聯系。北歐國家對于中國向來不友好,挪威政府剛開始接到中國的通知和消息時,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北極一号是哪個國家(1991年我國憑借北極條約)8

斯瓦爾巴條約簽署

但是條約上白紙黑字的内容,挪威政府即便再不情願,也隻能同意中國的“入駐”。

就這樣,中國順利在北極取得了建立科考站的合法權益。

科考站建立,推動北極研究

1991年9月,在高登義的奔走呼号下,中國科學院院長孫鴻烈在得知他的想法之後,當即對他的建議表示了強烈的支持。

因此中國科學院在“九五”重大科研項目“極地與全球變化研究”中重新增加了一個子課題,那就是“斯瓦爾巴群島建站調查研究”,高登義擔任這個課題的主要負責人。

自此,中國開始了在北極艱難的探索。盡管我國當時在北極的事務上已經有了一定的決策權和發言權,可是由于我國發現條約迄今并沒有多久,因此在這方面幾乎沒有任何的影響力。

1996年4月,在發現《斯瓦爾巴條約》5年後,中國才正式加入了國際北極科學委員會,北極科學考察的正式計劃才被擺在了極地考察辦公室中。

1999年,我國終于成功地組織了北極科學考察活動,這是中國首次踏上北極這片冰天雪地,同時也成為了中國曆史上的一個重大突破。

北極一号是哪個國家(1991年我國憑借北極條約)9

工作人員在北極的考察

兩年後,挪威駐中國大使正式邀請中國到斯瓦爾巴建立科考站,而我國此時也為第二次考察北極做了充分的準備。

第二次北極考察過程中,我國科考人員不僅對北極的地理環境進行了研究,同時選定了建立科考站的位置——新奧爾松

首先新奧爾松距離其他幾個國家的科考站距離都不遠,方便我國的科考人員在這裡展開國際上的合作和交流,同時共享野外的觀測數據資料以及工作條件。

其次,新奧爾松由大峽灣、冰川、冰川河流等結構組成,是一個典型的苔原生态系統,他的地形地貌、地層系統、生态環境的複雜多樣性,為科學家門提供了天然的研究場所。

而由于這片地方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較小,所受污染也比較少,因此同時也是個天然試驗所。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新奧爾松是前往北極點的橋頭堡,在這裡進行試驗工作可以說是百利而無一害。

北極一号是哪個國家(1991年我國憑借北極條約)10

新奧爾松景色

2004年7月28日,中國正式租用了一座斜坡頂設計的兩層小洋樓,在這裡成立了中國在北極的第一個科考站——黃河站。與黃河站相鄰的國家有挪威、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日本和韓國七個國家。

這座兩層的小洋樓總面積大約500平方米,裡面的設施應有盡有。

閱覽室、休息室、宿舍、實驗室全部都有安排,在樓房的最頂層,還有5個小閣樓,這裡面存放的是北極考察過程中最重要的設備——光學觀測平台。專家們可以坐在房間中,通過透明的閣樓頂部,觀測到極光等自然現象的數據。

同時,黃河站中還有着全球最大的空間物理觀測點,這是中國将這棟小樓租過來之後專門建造的,這個觀測點中有3個三波段極光全天空CCD成像儀,用于觀測數據。

除此之外,科考站裡還分别設置了有上下水設備的濕實驗室以及沒有相關設備的幹實驗室,無論是采集的什麼樣品,都能在這裡進行試驗研究,可以說是十分方便。

北極一号是哪個國家(1991年我國憑借北極條約)11

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黃河站和南極的中山站基本上在同一磁緯線上,這個條件在如今各國的空間物理學研究中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地理位置,在地球磁力線圈産生的高能粒子中,我國就能對南北兩極的極光進行同步追蹤和研究,這對中國的科考研究事業同樣是極大的推動。

随着中國在北極科考事業的蒸蒸日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向中國投來羨慕的眼光。盡管隻是百年前偶然簽訂的一份協約,但是這對百年後的中國同樣産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