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上流傳着這麼一張圖。
“不逼自己的父母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們多有錢。”引起了網友的一片“酸”。
“家底”是一種很玄的東西。
有時媽媽會一面囑咐你“牙膏每次隻能擠黃豆這麼一點大”,一面突然買下一個昂貴的包包;
爸爸可能一面一聲不吭幫你付清房子首付,一面又被目擊在菜場買挑剩的菜葉子。
土豪固然有之,但大多數孩子在長大認清自家家底後,都很難發出“哇”一聲的驚歎。還有網友“驚喜”地發現,家裡幾千萬的古董花瓶和幾百萬的瓷碗,都是爸爸為了防止自己摔碎編造的胡話。
廣發銀行與西南财經大學在調查國内7大區域、23個城市的近萬戶家庭後,發布了《中國城市家庭财富健康報告》。
報告發現,從資産規模來看,2018年我國每戶城市家庭平均擁有161.7萬元資産,而美國家庭在2016年戶均資産規模就已經達到了530萬元,中國家庭戶均資産不及美國家庭的30%。即便是中國總資産規模排在前20%、平均總資産規模為454萬元的家庭,也與美國的平均水平有一定距離。
而《報告》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數字再次佐證了中國家庭對房的熱愛。從家庭财富配置來看,我國城市家庭更偏好買房,住房資産占比高達77.7%,是美國家庭住房資産占比(34.6%)的2倍之多。相較之下,年輕和年老家庭、低學曆家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資産占比更高。
這與我國居高不下的房價固然有關,“安土重遷”、“安居樂業”、“成家立業”等傳統觀念,也讓中國人的購房熱情居高不下。缺乏其他投資途徑的相關知識,也讓大量的家庭資産流入了房地産市場。
這不是一種健康的家庭資産結構。當出現房地産市場波動時,住房資産占比高的家庭财富将會受到巨大沖擊。
而對更多的家庭來說,當樓市經曆波動,已經無暇去考慮收益和損失,因為房子已經是一個家庭最大頭的投資。
有多少家庭為了湊齊首付,續上月供,不惜犧牲了全家的生活水平?每年一次的旅遊肯定泡湯了;媽媽買件漂亮衣服要思前想後;孩子有了更大的壓力,想努力考個不用付擇校費的學校;一家人出去打個牙祭,都要湊着優惠券點菜。當“買房”這樣一個龐大的目标壓下來,許多小小的願望隻得都噤了聲。
你家有過與“房”的恩怨情仇嗎?不如留言告訴我們。
□王言虎(媒體人)
編輯 王言虎 實習生 葛書潤 校對 危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