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的問世使斷層切面解剖學成為解剖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心髒大體形态解剖是心髒斷層切面解剖的基礎,而X線也是CT的成像基礎,下面我們從X線說起。
1895年,倫琴發現X線,并拍下了世界上第一張X線片(圖1)。這個發現在當時引起了巨大轟動,人類曆史上第一次擁有了可以洞察機體内部組織的技術。次年,X線檢查即在醫學診斷領域應用,并在随後的一百多年中大放異彩。倫琴本人也因此獲得190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圖1. X線的發現者倫琴及第一張X線片。
X線的簡單原理如下(圖2)。先用60伏左右電壓點燃X線球管裡面的鎢絲,鎢絲産生電子雲後,再用變壓器産生10萬伏高壓,加載在鎢絲和鎢靶之間,高壓驅使電子向鎢靶發射,電子在撞擊鎢靶的過程中動能急劇下降,并輻射出X射線。
圖2. X線原理示意圖。
X射線具有高穿透性,體内不同組織的吸收和透過率不同,X線透射機使膠片感光。X線不但具有感光效應,還具有熒光效應,所以,在膠片成本很昂貴的年代多采用熒光透視,其輻射劑量大大增加,目前熒光透視已經被影像增強透視取代,但輻射劑量仍然很大,僅限于動态的器官觀察和介入操作等。
既然提到穿透性,這裡讨論的第一個重要概念就登場了。這個重要的概念就是角度,首先了解在放射學上怎麼定義角度(圖3),這是我們讀片的前提。以胸片為例,角度的定義如下。
圖3. X線拍攝體位示意圖。
正位:也叫後前位,患者面向暗盒,射線從背部進入體内,球管高度對準胸6椎體。
側位:左側身體緊貼暗盒保持不動,右側向後旋轉90度,球管高度同上。
右前斜位:從後前位開始,右側身體緊貼暗盒保持不動,左側向後旋轉45度左右,球管高度同上。
左前斜位:從後前位開始,左側身體緊貼暗盒保持不動,右側向後旋轉60度左右,球管高度同上。
上面的左前斜位和右前斜位可以這樣理解記憶,暗盒為參照,暗盒在身體左前方就是左前斜位,暗盒在身體右前方為右前斜,而角度是X線與胸廓矢狀面的前後徑線夾角。同樣,在冠脈造影圖像上,左前斜位、右前斜位也是以圖像增強器(相當于胸片上的暗盒)位置為參照物命名的。這樣我們記憶起來就很方便。
X線方向對圖像有影響嗎?比如前後位和後前位成像一樣嗎?X線片呈現的是黑白半透明視覺效果,如果我們把前後位改為後前位,或者球管高度沒有正對第6胸椎,從空間投影上看成像稍有些不同。為了不把事情複雜化,我們姑且認為它們差不多,暫時不考慮方向。
這裡列出四個位置(後前位、側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的正常X線解剖圖,供讀者參考(圖4~圖7)。
圖4. X線後前位解剖結構及三維對照示意圖。
圖5. X線側位解剖結構及三維對照示意圖。
圖6. X線右前斜位解剖結構及三維對照示意圖。
圖7. X線左前斜位解剖結構及三維對照示意圖。
随着二維超聲、CT、磁共振成像等多種檢查手段的出現,胸片在心髒疾病中的診斷價值被弱化。《醫學影像學》教材甚至已經取消了左前斜和右前斜位片的示意圖,但了解這兩個體位的心髒成像對于理解冠脈造影成像還是有一定的意義。在左前斜位,心尖正對我們,左右室在這個角度大緻可以認為是對稱的。
胸片的缺點是顯而易見的,在胸片中前後器官相互重疊遮蓋,使很多結構顯示不清。另外,胸片為透視影像,沒有立體層次感,三維的信息被壓縮到一張二維平片上,信息量大為減少。
計算機技術的出現使X線的臨床應用有了第二次飛躍。可以說,計算機是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的出現不但改變了我們的世界,改變了我們生活,甚至改變了一百多年前的諾貝爾獎。
設立諾貝爾獎的時候還沒計算機,自然也就不會有諾貝爾計算機獎,但如果我們仔細回顧近幾十年的諾貝爾獎在各方面的獎項,會發現很多與計算機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CT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CT全稱是電子計算機X射線斷層掃描技術。下一期我們将開始介紹CT成像原理和各個切面。
作者介紹
鄭炜平,
醫學碩士,福建省立醫院心血管專業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心血管專業10餘年,對心血管内科常見病的診治和無創電生理診斷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擔任《實用心電學雜志》編委及國内多個專業期刊審稿專家。第一作者在SCI、CSCD等專業期刊發表論著10餘篇,專家筆談、系統綜述、譯著10餘篇,主編《聰明統計學》、《内分泌那些事兒》。
主持和參與國家基金及省廳級科研項目多項。對主流3D建模軟件和編程軟件有較為深入的研究,設計的三維心髒模型及醫學軟件獲國家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2項,其成果在臨床、教學和科研中得到廣泛應用。
座右銘: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
來源:張銘、鄭炜平主編《心血管内科醫生成長手冊》,人民衛生出版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