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西安杜陵國家遺址

西安杜陵國家遺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19:43:49

西安杜陵國家遺址(你好我的城)1

  西安少陵原十六國大墓,以其規模巨大、形制特殊、結構完整,成功入選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時隔兩年,記者再探少陵原十六國大墓,墓室結構到底如何體現民族交融?墓中遺骨怎樣進行科技檢測?考古勘探工作有無最新發現?《你好 我的城》特别節目“長安文物知多少”為您撥開曆史的厚土,揭秘民族融合背後的故事。

西安杜陵國家遺址(你好我的城)2

  2019至2020年間,西安南郊少陵原發掘出的三座十六國時期的大型墓葬成為“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十六國是中國曆史上,漢唐大統一期間重要的過渡階段,其中前趙、前秦、後秦均以長安為都城,因此,這三座大墓對研究曆史上的中華民族交融進程和古代民俗習慣以及建築風格變遷具有重要的意義。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 孫雪松

  咱們這個十六國大墓發現的時候,發現了三起土雕建築,因為在西北這一片以前發現過,但是像這麼大的連續三處的很少,而且特别是第一個是閣樓式的,有三層閣樓,正基、門窗都有,而且它有高低層次。

西安杜陵國家遺址(你好我的城)3

  第一、第二土碉建築的闆門分别呈現半開啟和緊閉狀态,說明墓葬營建是按照“外閉内敞”的中國傳統院落布局的思路進行。由南向北看去,三處土碉建築以墓道為中軸線,逐漸變大變寬,高度逐漸升高,這樣的表現方式極具視覺沖擊力。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 孫雪松:

  像這樣的一種建築,它還有天井,就相當于建房子的四合院,像這樣的結構咱們這邊第一次發現,這也能代表一個身份等級的層次,這種級别最少在王的級别。

西安杜陵國家遺址(你好我的城)4

  經過考古工作者的發掘确認,墓室的結構為前後土洞雙墓室,中間有甬道相連接。在墓葬後室,發現了東西放置的棺床兩個。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 孫雪松:

  你看左右兩邊都有一個棺床,明顯可以看出棺床是白灰色T型的樣式,這就是墓主人的棺,當時放這個棺的棺迹,這個做的相對來說好一點,在棺床上塗了一層白灰,白灰上放着這個棺,這個棺可以看出一點人骨迹。

西安杜陵國家遺址(你好我的城)5

  後室中的棺床用磚壘砌50至60厘米,并用白灰塗抹。在中古時期,床是居室内主要的坐具,床腿的增高意味着當時的中國北方起居方式的變化,表明跪坐正在向垂足坐演變,為民族的融合帶來了新風。同時,考古工作者對棺床上墓主人的遺骨展開了相關的保護和研究。

西安杜陵國家遺址(你好我的城)6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 洪秀媛:

  因為這個骨骼确實是保存狀況不好,可能也跟墓葬規模比較大,同時經過了多次的盜擾,對骨骼的保存環境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兩個棺床上保存的骨骼都在這裡。

西安杜陵國家遺址(你好我的城)7

  在西安市考古人類學實驗室可以看到,從少陵原十六國大墓M100墓中所取出的部分骨骼樣本呈現出粉末狀和碎塊狀,考古工作者又是如何從這些碎塊中拼湊出完整的考古信息呢?

西安杜陵國家遺址(你好我的城)8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 洪秀媛:

  這個是參雜了一部分骨骼碎末,因為保存的不是太好,我們在提取的時候除了這種相對完整的骨骼,也會提取一些保留環境因素,像這種一般都是除了骨末,還保留有棺床的結構。一般我們都會根據骨骼的保存狀況,還有我們要研究的内容來選擇性的做一些分子生物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骨DNA,來做骨DNA的分析,還有就是通過碳氮同位素的骨化學分析來分析它的史譜,也是結合了考古學研究的時間段,做了一下測年數據。我們現在通過開展這些科技考古相關的工作,目的也是為了進一步深化考古學研究的方向,能夠為考古學傳統的研究來提供更多的信息。

西安杜陵國家遺址(你好我的城)9

  西安少陵原十六國大墓考古工作田野發掘已經完成,但這隻是考古工作的第一步。墓主遺骨的進一步科研分析,文物的修複、制圖,陶俑彩繪的取樣、分析,陶罐内殘留物的分析等等,這些後續工作瑣碎緩慢但又至關重要,而一線的考古工作者們憑借着細心、耐心和恒心,踐行着大遺址保護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為還原西安曆史風貌,展現中華民族進步曆程,無私的奉獻着。

西安杜陵國家遺址(你好我的城)1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