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萊蕪市萊城區領導成員名單

萊蕪市萊城區領導成員名單

職場 更新时间:2024-12-31 06:37:31

撰文 | 張麗 李岩

從1月9日公布消息到1月16日挂牌,山東省萊蕪撤市設區的動作不可謂不迅速。

最新的消息顯示,新挂牌成立的萊蕪區、鋼城區黨政一把手已經到任。

有趣的是,從這四則新的人事任命中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發現,以前的領導如今和另外三人成了同事。

萊蕪市萊城區領導成員名單(三人升職和前領導成了同事)1

副市長和原下屬成新同事

首先,萊蕪撤市設區為何有四個人履新?

此前的地級市萊蕪下轄萊城區、鋼城區,回顧此次撤市設區方案政知見發現,與其說萊蕪市并入濟南不如說是萊城區、鋼城區劃歸濟南更為形象:

  • 設立濟南市萊蕪區,以原萊蕪市萊城區的行政區域為萊蕪區的行政區域;
  • 設立濟南市鋼城區,以原萊蕪市鋼城區的行政區域為鋼城區的行政區域。

這樣一來,新挂牌的濟南市萊蕪區、鋼城區迎來了區劃調整後的新一任黨政一把手,共四人。

梳理媒體公開報道顯示,此番履新的四人多數是從原先的工作崗位上跟着區劃調整過程轉隸而來,隻有一人例外:

  • 新設的濟南市萊蕪區區委書記馬保嶺此前任原萊蕪市萊城區區委書記;
  • 新設的濟南市萊蕪區區長秦蕾此前任原萊蕪市萊城區區長;
  • 新設的濟南市鋼城區區長曹殿軍此前任原萊蕪市鋼城區區長。

顯然,新任濟南市鋼城區區委書記就是這四人中例外的一個。報道顯示,原萊蕪市副市長武樹華出任濟南市鋼城區區委書記。而這也意味着,在此輪區劃調整前作為領導角色的武樹華,如今和自己原先的三位手下成了平級同事。原萊蕪市鋼城區區委書記張钊目前并未公開去向。

濟南的特殊性讓他們“升半格”

不過,這樣的調整也并不意外。其實從鋼城區這個名字中就能看出來,工業對于這個地方的重要。政知見注意到,全國規模最大的H型鋼精品生産基地、全國最大的齒輪鋼生産基地、全國規模最大的粉末冶金生産基地萊鋼集團正位于鋼城區轄區内。而在“萊蕪市”時代,萊蕪市政府班子的分工顯示,武樹華正是分管該市工業、安全生産、科技等領域的副市長。

此外,和前下屬成為同事并不意味着武樹華的新職務有所降級,相反,是另外三人升職了。

需要強調的是,作為山東省省會的濟南市,同時也是我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而副省級城市在對等的職務設置中,行政級别往往要比地級市“高半格”。此前作為地級市萊蕪市的下轄區,萊城區、鋼城區黨政一把手應對應為正處級,萊蕪市副市長為副廳級。區劃調整後,萊蕪區、鋼城區作為副省級城市濟南的下轄區,黨政一把手的行政級别提升“半格”升為副廳級。

因此,履新的四人裡,三人實現了升職,武樹華則為平調。

政知見注意到,在此輪區劃調整中,山東省不止一次地表明了選任領導幹部的原則。1月9日,在山東全省領導幹部會議、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省委書記劉家義在講話中強調把區劃調整作為鍛煉和檢驗幹部的“考場”,重點提拔使用擔當作為、實績突出的幹部。此外,山東省政府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在區劃調整過程中要做好幹部轉隸安排,正确引導職位調整預期,讓看得準、有潛力、有發展前途的幹部到經濟發展第一線、維護穩定最前沿、改革開放主戰場鍛煉發展。

截至1月18日,武樹華是山東此輪區劃調整中唯一一個公布新去向的萊蕪市政府舊任領導。

“合體”對萊蕪有啥好處?

從萊蕪市轄區變成濟南市轄區,作為各自領域内一把手,四位剛剛履新的領導幹部所面對的不僅僅是變更的頭銜。更多的則是區劃調整為其轄區帶來的新的發展機會,畢竟,幹得好不好全國都在看。

那麼,此次區劃調整在幾位履新領導心中是如何看待的?剛剛走馬上任,濟南方面的媒體便進行了專訪:

萊蕪市萊城區領導成員名單(三人升職和前領導成了同事)2

  • 馬保嶺表示:“将緊扣‘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這條主線;咬定‘全面融入濟南、全力争先進位’和‘打造森林水城、建設生态萊蕪’兩個坐标;聚焦聚力‘生态産業、生态城鎮、生态環境、生态人文’四個重點領域,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展現萊蕪擔當、貢獻萊蕪力量。”
  • 武樹華表示:“濟南市鋼城區的挂牌成立,标志着鋼城建設發展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更為鋼城區帶來了一次借勢而上、借力奔跑、借勢追趕的重大曆史機遇。要以‘全面融入、等高對接、跨越發展’為工作主線,全面對标‘1 474’工作體系。”

剛剛劃歸濟南,兩位新設區的區委書記在采訪中無不提到融入、借勢,那麼加入濟南到底能給萊蕪區、鋼城區帶來什麼?

政知見在多條報道中注意到,新舊動能轉換的陣痛讓這座本就在山東省内排名靠後的小城市舉步維艱。2017年底,馬保嶺出席中國能源互聯網大會時表示:“萊蕪市是山東最艱辛的城市,我們是三鋼兩電之城,這幾年我們也經曆了轉型的痛苦,再按老路子走不下去了。”更早的時候,馬保嶺還在媒體上呼籲,建設“大萊蕪”、“強萊蕪”必須依靠濟南的帶動。

顯然,搞新舊動能轉換,在濟南整個城市層面推進,要遠比原萊蕪市這個層面要更好操作。事實上,早在2013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出,要出台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規劃和“濟萊協作區”實施意見,增強省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山東省政府秘書長申長友對此表示,“濟萊合體”有利于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聚焦要素資源,破解發展瓶頸制約,促進傳統産業提質增效、新興産業做大做強,為實施“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打開廣闊空間。

提升濟南城市首位度

加入“大家庭”對于此前的“弱小”一方,好處自不必多言,那麼“濟萊合體”對于濟南市的意義又在于哪裡?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城市首位度這樣一個概念。

去年底,十九屆中央第一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陸續公布,多個城市被點名“引領帶動作用不夠”,其中便包括山東濟南。措辭中提及“龍頭作用不夠”、“省會作用不夠”、“中心城市作用不夠”,這些特點歸納而言,即城市首位度過低。

資料顯示,城市首位度所代表的是一個城市所屬區域的實力和地位,強調的是一個城市對生産要素的聚集能力。其中,GDP和人口規模是兩項重要的衡量标準。越強大的城市在聚集人員和資金方面的作用越明顯。在中心城市帶動區域發展的時代,可以說中心城市強,則省域強。目前,國内常見的一種計算方法是,将城市GDP在全省GDP的占比視為城市首位度。此外,首位城市與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規模之比,也被認為是一種計算方法。不管用哪種計算方法,濟南的指數都排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的末流,也因此山東一直背負“大省小省會”的帽子。政知見注意到,此番調整之前濟南下轄8區兩縣,常住人口700多萬、GDP全省第三;調整之後,濟南市轄10區2縣,面積10244平方公裡,區域範圍内人口870萬。

對于此次“濟萊合體”,申長友解讀認為,這有利于高水平打造濟南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打破行政區劃壁壘,進一步構建起統一的土地、人才、資金、技術、信息等資源要素市場,形成更加合理的國土開發格局和産業布局,完善濟南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載能力、增強發展後勁。

資料丨新華社 濟南日報 北京青年報 每日經濟新聞

校對丨羅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