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講“足”部的四個漢字:(上将下足)、䠪、䟔、踰。四個字中,隻有“踰”算常用字,因此,本課的重點漢字是“踰”。因為課程是依《說文解字》字序的連續課程,所以生僻字解說相對枯燥,請大家堅持。四個字的詳情如下:46
1、(上将下足)。(這個字GBK字庫沒有收錄,隻能描述字形,上面一個“将”,下面一個“足”)。讀qiāng。《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上将下足),行貌,從足,将聲。《詩》曰:‘管磬蹡蹡’。”形聲字。本義是行走的樣子。
(壁畫上古人行走的樣子)
這裡的《詩》,指的是《詩·周頌·執競》,現在的《詩經》,這一句都寫作“蹡”,漢前版本都寫“磬筦将将”,有的版本還寫作“锵锵”、“瑲瑲”、“鎗鎗”,都是同聲借用,是借音不借義。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許(上将下足)為行貌;蹌訓動也。然則《禮》言行容者皆‘(上将下足)’為正字,‘蹌’為假借字。”《詩經》這一句話的意思是:擊磬和管樂,蹡蹡聲和諧,用作象聲詞,所以隻借其聲,不借字義。
(上将下足)字本義之外,還指“敬”。唐代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三十二引《三蒼》曰:“(上将下足),敬也,容止貌也。”
(上将下足)的小篆寫法如圖:
(上将下足)的小篆寫法
2、䠪。讀duà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䠪,踐處也。從足,斷省聲。”形聲字。本義是踐處,足迹。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此與‘疃’同義。《田》部:‘疃,禽獸所踐處也。’”也就是說,“疃”是專指禽獸的足迹,而䠪指所有的足迹。《楚辭·九思·悼亂》:“鹿蹊兮䠪䠪,貒貉兮蟫蟫。”大意是:麋鹿踐踏留足迹,豬獾小貉相逐戲。
(足迹)
也指踐踏。《篇海類編·身體類·足部》:“䠪,踐也。”
本義之外,䠪還有兩個用法:
(1)行速。《玉篇·足部》:“䠪,行速也。”
(快速行走)
(2)行遠。《篇海類編·身體類·足部》:“䠪,行遠也。”
䠪的小篆寫法如圖:
(䠪的小篆寫法)
3、䟔。讀音有兩個:
(一)fù。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的解釋是:“䟔,趣越貌。從足,蔔聲。”形聲字。本義是趨。行急。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趣,疾也。小徐作趨。䟔與赴,音義略同。”錢坫《說文斠铨》:“䟔,《西京賦》:‘紛縱體而迅赴,若驚鶴之群罷’”薛綜注:‘赴節相越也。’即此字。”指腳步輕快,舞姿如鶴般飛揚。
(漢磚上的舞蹈)
(二)bó。這個讀音出自《集韻》。同“踣”。僵仆,倒仆。
䟔的小篆寫法如圖:
(䟔的小篆寫法)
4、踰。讀音有三個:
(一)yú。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踰,越也。從足,俞聲。”形聲字。本義是越過。比如《詩·鄭風·将仲子》:“将仲子兮,無踰我牆。”《毛傳》:“踰,越。”将鐘子啊,不要翻越我的圍牆。
(将仲子兮,無踰我牆)
又比如杜甫《潼關吏》:“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踰。”用的也是踰的本義。
踰在本義之外,還有其他用法,比如:
(1)度。過渡。《廣雅·釋诂二》:“踰,渡也。”《龍龛手鑒·足部》:“踰,度也。”《左傳·隐公元年》:“士踰月,外姻至。”杜預注:“踰,度月也。”孔穎達疏:“踰月度月者,言從死月至葬月,其間度一月也。”這句話的大意是:士死了一個月以後下葬,親戚參加葬禮。
(2)超過。比如《三國志·魏志·徐晃傳》:“将軍之功,踰孫武、穰苴。”再比如《淮南子·主術》:“夫疾呼不過聞百步,志之所在,踰于千裡。”這裡的踰,都指超過。
(連環畫:戰功卓著的徐晃)
(3)勝過。也作“瘉”。《集韻·噳韻》:“踰,越也。通作瘉。”《淮南子·道應》:“子發攻蔡,踰也。”高誘注:“踰,越,勝之也。”
(二)yáo。這個讀音出自《集韻》有兩個用法:(1)通“遙”,假借用法,用“遙”的本義。(2)行。《五音集韻·宵韻》:“踰,行也。”未見典籍有應用實例。
(三)chū。這個讀音也出自《集韻》。用于專用詞“跇踰”。獸走貌。《集韻·虞韻》:“踰,跇踰,獸走貌。”
踰的小篆寫法如圖:
(踰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329,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