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在農田裡的噴灌設施
水資源緊缺一直是農業發展的短闆。近年來,永登縣立足水資源緊缺的縣情實際,着力實施高标準農田建設項目,通過建成特色高效節水灌溉項目推動農業産業化發展,采用噴灌、管灌和滴灌的灌溉方式,實現将7000多畝山旱地變為水澆地的目标。截至目前,該縣已建成高标準農田2.4萬畝,解決了水資源緊缺的短闆,為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
1
旱地引渠噴灌 吃飯不再看老天爺“臉色”
永登縣坪城鄉長山河村與武威天祝縣相連,海拔高、氣溫低,8月份就已是山風呼嘯,凍得人直打哆嗦。在李玉良勞作的地頭,一眼望不到頭的旱砂地裡鋪滿了碎石子兒,成片的扁豆、豌豆、馬鈴薯,能在這樣的土地上生長、豐收,全靠地裡半人高的噴灌設備。
“我們這個地方是十年九旱,以前主要靠天吃飯;2019年政府在我們這裡搞了滴灌模式,旱地也能澆上水了,這幾年莊稼長勢特别好。現在糧食産量提高了,畝産從400斤左右提高到600多斤,收入也從每畝800元提高到1000多元。”李玉良說,有了水就有了穩定的收成,農民們心裡都高興着哩!
田間地頭安裝的噴灌設施,讓以前隻能靠天吃飯的村民,再也不為水發愁了。“我們在這片地上修建了一個6000方的蓄水池,并鋪了100多公裡的渠道,這裡3000多畝地安了6000多個噴頭,全面實現了噴灌作業。通過我們這個項目的實施,讓原來3000多畝的旱砂地,現在直接變成了水澆地,使每個村民的人均水澆地面積又增加了1.8畝。”永登縣農業農村局農田基建科負責人高頂山介紹,根據初步測算,實施噴灌項目以後,不僅解決了當地農業用水的問題,還使得旱地畝産由原來的300多斤提高了到了500多斤,這樣算下來的話,畝均就增加了500多元,讓農民人均增收了900多元。
2
改善農業生産條件 讓粗放農業向精細農業轉變
據永登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永登縣着眼于解決水資源緊缺的短闆,大力推進高标準農田建設,将農業節水作為突破口,突出耕地保護、地力提升和高效節水灌溉,切實履行農田建設管理職責,加快構建農田建設集中統一管理新格局,為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奠定堅實基礎。截至目前,全縣建成高标準農田2.4萬畝,項目總投資3753.31萬元;實施了2個高效節水灌溉項目,規劃結合項目區地形、田塊布局,構築與水源配置相适應的節水工程體系,采用噴灌、管灌和滴灌的灌溉方式,實現将7000多畝山旱地變為水澆地的目标,打破了固守的産業種植結構,改善了項目區的農業生産條件。
在高标準農田建設項目中,該縣堅持把高效節水灌溉新技術作為重要内容,2019年高效節水灌溉項目采用“管灌 噴灌”的方式,将5000多畝山旱地變為水澆地,2020年高效節水灌溉項目采取了“管灌+滴灌”雙模式設計,将2000多畝山旱地變為水澆地,優先選擇“水肥一體化技術”,使項目區在旱地變水地的基礎上将“大水漫灌”方式變革為“精準滴灌”,實現了粗放農業向精細農業轉變。
據了解,項目實施完成後,較傳統大水漫灌方式比較,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到0.9,節水灌溉相較渠道灌溉年可節約水量70萬立方米,單位畝産提高了300斤左右。同時,調整了原有種植結構,實現了種植由傳統單一的豆類、小麥、玉米向經濟價值更高的蔬菜轉型。
3
建設與管護并重 确保農田設施長效良性運行
高頂山介紹,高标準農田建設項目實施以來,永登縣按照“統一規劃布局、統一建設标準、統一組織實施、統一驗收考核、統一上圖入庫”的要求和“建管結合、建管并重”“誰受益誰管護、誰使用誰管護”的原則,出台了《永登縣高标準農田建設項目建後管護實施辦法》,明确項目産權歸屬和管護主體,落實管護責任,積極探索政府主導、村集體管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的長效管護機制,并選聘農民監督員全程參與項目監管,形成了“建管護一體化”新機制,确保了農田設施長效良性運行。
同時,在高标準農田規劃建設過程中,永登縣優先在糧食生産功能區和重要農産品生産區布局建設高标準農田,通過科學設計建設内容,實施撂荒耕地複墾、中低産田改造,推廣機械深松、增施有機肥等科技措施,最大限度挖掘了新增耕地資源潛力,提升了耕地質量,增加了糧食種植面積和産量,保障了糧食供給安全。
市農業農村局四級調研員甘廷玉表示,永登縣的高标準農田建設,主要的特色就是把旱地變成水地,通過噴灌的這種措施,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産增收。“從今年的效果來看,非常明顯,下一步我們将繼續在這方面加大投入,大力倡導發展這種措施,盡量通過這種模式,提高閑置的撂荒地、旱地的土地利用率和産出,增加農民的收入。”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譚安麗 文/圖
來源: 蘭州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