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飛魚說史
晉文公,古所謂明君也,亡居外十九年,至困約,及即位而行賞,尚忘介子推,況驕主乎?靈公既弑,其後成、景緻嚴,至厲大刻,大夫懼誅,禍作,悼公以後日衰,六卿專權,故君道之禦其臣下,固不易哉!——(西漢)司馬遷《史記·晉世家》
春秋,百家争鳴,禮崩樂壞,國異政教。
戰國,各自為政,兵革不休,詐僞并起。
這是一個生靈塗炭的時代,但同時又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因為它以鮮血為代價推動了整個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
新興的制度要想取代舊的制度,幾乎沒有能夠和平演變的,一種制度會讓一部分人成為人上人,這部分人為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勢必會使出最大的力氣進行反撲,這是人性使然。
春秋戰國就是如此。
戰争的表象下,反映的不僅僅是國與國之間的矛盾,還有階級之間的矛盾,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讓原有的土地國有制逐步私有化,舊奴隸主和農民之間的關系逐步水火不容,所以為了調和這種國内無法緩和的矛盾,隻有變法或者對外擴張亦或者兩者皆有。
抛開階級矛盾我們暫且不講,隻講戰争。
戰國時期城池
韓趙魏三家分晉是春秋戰國的分界點,那麼在瓜分晉國的過程中誰的算盤打得最精?其實不是叫嚣的趙家,而是一聲不響的魏家。
晉悼公上台執政之後,晉國内部六位卿大夫已經架空了晉公室,而在這六卿中魏氏的存在感很低,那麼為何分晉後魏國能碾壓群雄稱霸中原呢?
此事我們還得從三家分晉說起。
三家分晉是必然中的偶然。春秋末期,如果論實力在晉國六卿中排個名次的話,範氏、中行氏、智氏的實力遠遠要超過韓氏、趙氏和魏氏,尤其是智氏聯合韓趙魏把範、中行打跑之後,智氏逐漸呈現出一家獨大的局面。
當實力強大之後,就會膨脹,智氏也是如此,智氏到了智伯瑤時期,不僅對外征戰,對内的兼并也沒有落下分毫,但相比對外的暴力,對内的手段則比較直接,因為他是打着晉公的名義直接伸手問韓趙魏三家要地,要人。
如果真是晉公室要地,估計韓趙魏三家都拿出,畢竟老大的面子還是要給的,範氏和中行氏被打跑就犯了不能攻打晉公的禁忌,但此時的晉公室都那樣了,還要土地幹嘛,這明顯是智伯瑤在背後要地嘛。
韓家和魏家幾乎沒有任何含糊就給了智家土地,但到了趙氏這就不行了,因為智家雖是老大,但趙家也穩穩能坐上第二把交椅,何況他想當老大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于是乎,趙氏不給土地,智瑤就率領韓魏就攻打趙氏,結果韓魏在趙氏封邑快被攻破時反水了,智氏大敗,此後晉國的山頭上也就隻剩了韓趙魏。
三家在分晉時各自的小算盤。智氏滅亡之後,韓趙魏自然很不客氣的就瓜分了智氏的土地,瓜分的結果是什麼樣呢?最開始其實分的城池和土地很散,韓趙魏三家各自都有成片的“飛地”。
飛地,并不是指會飛的土地,而是指土地和自己的封邑不接壤,後來三家為了方便管理,進行過多次換地行動,但有些具有戰略意義的城池和土地,三家中誰都不會妥協,比如晉國的上黨郡。
韓趙魏三家,在上黨郡都有自己的管轄範圍,足見此地的重要性,後來秦趙之間的長平大決戰也就是因為韓國的上黨郡引起的紛争,當然這是後話,暫且不議。
三家協商和換地的最後結果,就是趙國占據北部,魏國占據中部,而韓國占據南部,這其中趙氏占有的土地最為遼闊,魏氏占據的土地最為肥沃,也是原先晉國的中心疆域,魏氏占有的土地優勢,其實也正是魏國能率先在戰國初期稱霸的基礎。
魏國率先稱雄的背後。說到三家分地,你或許會有疑問,為何存在感很低的魏家能占據最肥沃的土地,而不是強大的趙氏呢,這是因為趙氏被兩次大戰給打弱了,一次是範氏和中行氏攻打趙氏,一次是智伯瑤攻打趙氏,雖然兩次戰争,趙氏都反敗為勝了,但自身的消耗也不容忽視。
尤其是智瑤攻打趙氏那次,幾乎要了趙氏的老命,就在智瑤和趙氏相持的狀态下,魏國其實已經悄無聲息地開始崛起了。
所以在三家瓜分晉國土地的時候,魏氏俨然成為了三家中的老大,尤其魏國還出現了一位超級明君——魏文侯,後來的魏國正是在此人的帶領下,稱霸了中原,成為戰國首霸。
而魏文侯為何能讓魏國稱霸呢?其一,魏文侯有着憂患之心,處于四戰之地卻不忘奮發圖強,其二,魏文侯能知人善任,吳起、翟璜、李悝、西門豹、樂羊等等都在他的麾下不遺餘力奉獻力量,其三,魏國的變法,魏文侯以法治取代人治,清明了政治。
飛魚說:三家分晉中誰的算盤打得最精?不是叫嚣和智家對抗的趙家,而是一聲不響的魏家,智家要土地,魏家就給,智家說打趙家,魏家立即跟上,這種跟着老大在背後喝湯的主,其實最能成為大BOSS。
别人打仗,魏國發展自己,當實力不濟,不能抵抗時,立即選擇對自己最有益的選項,老大被打殘了打死了,結果才發現,原來一直跟在自己屁股後面的小弟,已經成為了晉國山頭上的新任大哥。
晉國六卿魏氏的存在感很低,為何分晉後魏國能碾壓群雄稱霸中原?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魏國占據了有利位置,并且有條不紊地率先開始變法,再加上魏文侯的賢明,也就是這三點,讓魏國稱霸了100餘年。
魏文侯時期的魏國,其實也是秦國後來能完成一統的縮影,魏文侯稱霸戰國初期做的的這三點,被秦國自秦孝公之後曆代君主都堅定不移的貫徹着,所以秦國能完成一統,也并不是偶然事件,如果拿魏國和秦國相比,遺憾的是,魏國沒有富過三代。
對此,您怎麼看?
參考文獻:《史記》、《戰國策》、《資治通鑒》等。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