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家裝水電改造詳細教程

家裝水電改造詳細教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23:21:11

地面布電線管兩點之間走捷徑有兩點好處:

一、降低成本

二、減少線管彎道确保活線,後期維修更換随時更換,不用砸牆砸磚重新開槽布管

家裝水電改造詳細教程(家裝水電改造工程施工工藝圖文)1

市場存在的橫平豎直地面布線工藝,電線彎道多,易造成死線,而且繞線造成成本上升。

家裝水電改造詳細教程(家裝水電改造工程施工工藝圖文)2

家裝水電改造詳細教程(家裝水電改造工程施工工藝圖文)3

比較下兩種不同工藝吧

家裝水電改造詳細教程(家裝水電改造工程施工工藝圖文)4

隻有先埋管後穿線,才能确保電線100%是活線,後期更換維修時不用砸牆撬磚,才能100%杜絕偷工減料,避免把散線、幾節短電線接成整線暗埋管内(先埋管後穿線,有接頭的電線穿是不進去線管的)

先把線管埋好,再通過鋼絲把電線穿進去,由于費工費事,而且透明無法偷工減料,行業有很多不願意這麼做。但統領一直是這麼做的

家裝水電改造詳細教程(家裝水電改造工程施工工藝圖文)5

強弱電交叉處傳統做法是做錫箔屏蔽處理,防止強電對弱電的幹擾,但這種效果一般

真正的屏蔽處理是從材料控制,使用具有國家入網認證的弱電線,且帶四屏蔽的電視線才能真正有效抗幹擾,保證信号傳輸質量。網線最基本的要用超五類的具有國家入網認證的線。

家裝水電改造詳細教程(家裝水電改造工程施工工藝圖文)6

為什麼廚房、櫃機、電熱水器等大功率電器要用4平方或6平方線?

常用絕緣導線的安全載流量

電流通過導線時,由于導線有電阻,便會發熱,從而使導線的溫度升高,熱量通過導線外包的絕緣層散發到空氣中去,如果散發的熱量正好等于導線所發出的熱量,則導線的溫度就不會再升高。如果這個溫度剛好是導線絕緣層的最高允許溫度(一般規定為65度),那麼這是的電流就稱為該導線的安全載流量,或稱導線的安全電流,若通過導線的電流超過其安全載流量,導線的絕緣層就會加速老化,甚至損壞而引起火災。

導線的安全載流量與導線環境的溫度和布線方式有關,為了防止導線絕緣層過早老化,導線的實際載流量一般不應超出期安全載流量的70%

家裝水電改造詳細教程(家裝水電改造工程施工工藝圖文)7

電線接頭正确工藝:

1、纏繞5圈半以上并做焊錫處理:因為銅在空氣中會氧化,産生銅鏽,易造成接觸不良,打火

2、同時外層要貼一層防水膠布,一層絕緣膠布

3、老式的擰麻花式接線方法容易導緻接觸不良,打火,輕則燒毀電器,重則引發火災

家裝水電改造詳細教程(家裝水電改造工程施工工藝圖文)8

上水下電

存在嚴重安全隐患

冷熱水軟管處時間久存在滲水隐患,插座在正下方,易發生觸電事故

家裝水電改造詳細教程(家裝水電改造工程施工工藝圖文)9

據傳說這是合肥某論壇某老總家幾年前裝修時的電線,導緻家裡每晚定時跳閘:

1、假線

2、接線方式--麻花式易打火、接觸不良

家裝水電改造詳細教程(家裝水電改造工程施工工藝圖文)10

電線管要有柔韌性,非再生料生産,且必須是阻燃品

家裝水電改造詳細教程(家裝水電改造工程施工工藝圖文)11

好材料要好手藝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與價值。

安諾雙層納米抗菌管防僞性能好,不易造假;不結污垢、不長青苔,能有效殺菌。

熱熔焊接是個技術活,再好的材料,如果把握不好熱熔的時間、溫度,會導緻焊通,焊堵塞,同樣會存在漏水或出水量小等隐患。

家裝水電改造詳細教程(家裝水電改造工程施工工藝圖文)12

家裝水電改造詳細教程(家裝水電改造工程施工工藝圖文)13

水路改造提倡走頂部走地

優點:萬一發生漏水滲水事故能及時發現,把隐患降到最低

缺點:水管長度增加,成本上升

家裝水電改造詳細教程(家裝水電改造工程施工工藝圖文)14

給水管應登高背穿進入衛生間

家裝水電改造詳細教程(家裝水電改造工程施工工藝圖文)15

水平進入衛生間易滲水

家裝水電改造詳細教程(家裝水電改造工程施工工藝圖文)16

水嘴要預留粉刷和貼磚厚度,深淺一緻,水平一緻,間距合适。

不然影響後期水龍頭或角閥安裝,導緻滲水或影響美觀

家裝水電改造詳細教程(家裝水電改造工程施工工藝圖文)17

瓷磚開孔用專用開孔器

橫向開槽不能超過70公分,且開槽不能隔斷主鋼筋

家裝水電改造詳細教程(家裝水電改造工程施工工藝圖文)18

橫向開槽不得超過70CM

家裝水電改造詳細教程(家裝水電改造工程施工工藝圖文)19

細節決定成敗

暗盒要用擋闆保護,防止雜物落入導緻死線

家裝水電改造詳細教程(家裝水電改造工程施工工藝圖文)2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