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電磁爐在家庭中有着和竈台不相上下的地位,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廚房用具,相比于竈台,電磁爐具有靈活搬動的特點,讓我們烹饪食物也變得更加靈活。尤其對于小戶型住戶來說,空間的重複利用就變得很重要了,所以我對電磁爐更加鐘愛。
作為一名持續關注小米系列産品的米粉,從米家第一代米家電磁爐問世至今,電磁爐已經推出了三款,從第一款外形圓潤的米家電磁爐,到第二款長方體狀的米家雙口電磁爐,産品中都融入了智能控制、精細化烹調、多樣的功能體驗和米家一貫的白色塗裝。
對于第三款米家超薄電磁爐來說,我反而覺得它有些不像米家的産品了,沒有了米家産品特有的白色塗裝,而是改用深灰色的配色方式。
除了外觀,我通過參數比對,發現米家第三代電磁爐相較于前兩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厚度,米家第三代電磁爐的厚度可隻有23毫米,還不及小米便攜藍牙音箱的高度,這麼薄是怎麼做到的,着實很好奇。
于是趁着七夕快速購置了一台,正好可以換下舊的電磁爐。電磁爐的包裝以瓦楞紙箱為主,它的兩側印有相同的圖案,從紙箱上可以看出這款電磁爐主要有五大特點:極緻超薄、低功率持續加熱、精準溫控、99級火力調節、APP在線食譜。
包裝内有厚實的泡沫,将電磁爐緊緊包裹住,清單有兩件,一份使用說明書和一台米家超薄電磁爐。
在看産品介紹時就被這款産品的顔值所吸引,深灰色的配色一點不比白色的差,而且更加耐髒,控制面闆為一整塊平闆,左半部分留空,操作區域分布于右半部分。前面兩代米家電磁使用的旋鈕式操作鍵和面闆溫度傳感器延續到了第三代上,做工也更加細緻。
在微晶面闆正中的溫度傳感感器和之前的米家電磁爐一樣都是為了更精準的控制溫度,這也是為什麼小米的電磁爐在低溫美食的烹饪上做的好的原因。同時也可更加準确的測量出鍋底的溫度。
直徑約6厘米的旋鈕上均勻分布着24條凸起條紋,旋鈕沒有設置限位可以進行360°旋轉,中間有一塊直徑4.7厘米左右的黑色圓形OLED面闆,它既可以當做按鍵使用,也可以進行電磁爐狀态顯示,這樣高度集成的操作鍵在電磁爐産品中不多見。
在旋鈕的右側還有“定時”和“取消”觸摸按鍵,相比于前兩代米家電磁爐,第三代電磁爐加入了能直通米家APP的“NFC”面闆,用手機觸碰一下就能快速進入米家APP端智能食譜界面。
在沒有連接米家APP時,通過旋鈕鍵可以進行煎炸、炒菜、湯粥、蒸煮、火鍋這五種烹饪模式的選擇。
也可以在手動模式下根據需要進行加熱功率的控制,米家超薄電磁爐與米家第一代電磁爐一樣一共有99擋火力調節。在進行火力調節時慢旋轉會以1為單位進行數字增減,快旋轉會以10位單位進行數字增減,不同功率下側旁指示燈的亮燈數量也會不同。
米家超薄電磁爐使用單盤密繞純銅線圈盤和全面布置的導磁條,使得電磁爐最低支持100W的低功率持續加熱,最大支持2100W的爆炒火力,對各種菜品的烹饪都能進行。
在電磁爐背部環繞有一圈散熱出口,米家超薄電磁爐在散熱風扇的選擇上使用了筆記本電腦中常用的雙直流變頻風扇,可以實現在23mm厚度機身下這樣狹小空間裡的快速散熱。
在連接米家APP前先重置Wi-Fi設置,在米家APP裡找到這款“米家超薄電磁爐”,按照提示進行配網連接操作。
配網完成,點擊“我的家”主界面下“超薄電磁爐”小卡片進入智能食譜,就可以通過手機操作電磁爐了。在這個界面下一共有食譜和設備兩個欄目,食譜欄目下有煎炸、炒菜、湯羹、海鮮、肉菜、蒸煮、炖菜和推薦這八項選擇,涵蓋了簡單和複雜菜品的烹饪方式,并以圖文形式附上了詳細的配料和步驟說明,有這麼多菜品教程,做飯小白用這個電磁爐一段時間之後廚藝也應該增長不少吧。
在設備欄目下則可以進行預設的五種烹饪模式的選擇,在手機上選擇好後,再按下電磁爐上的按鍵,烹饪按照設定就開始了。
當然我們也可以對功率和加熱時長進行階梯設定,新建一個模式即可。
為了試試這個智慧食譜如何,用上了口徑30厘米的“知吾煮”不粘平底鍋。這款鍋的手柄長達20厘米,炒菜時拿着很順手。
打算試試食譜裡的可樂雞翅、鍋包肉、洋芋擦擦、慢煮牛排和蒜苔炒肉。
先将備菜和調料按照菜譜中的說明準備好。
在對應食譜上點擊“開始烹饪”,電磁爐OLED屏幕便會出現對應食譜的名稱,然後按照提示進行烹饪操作。
下面是以上幾道菜在炒菜過程中的插圖展示:
1、低溫慢煮牛排
2、蒜苔肉絲
3、洋芋擦擦
4、鍋包肉
5、可樂雞翅
按照米家APP中的智慧食譜步驟一步一步操作,很容易就能上手炒菜,最後還熬制了一碗胡辣湯。用米家超薄電磁爐一共做了6個菜,過程基本順利,沒怎麼翻車。
總結
米家超薄電磁爐顔值高,厚度薄、收納方便,同時繼承了前代電磁爐智能化的控制方法,在細節上進行了提升,整體操作簡便,操作過程富有科技感。使用米家超薄電磁爐和知吾煮不粘鍋完成了晚餐的制作,智慧食譜極大輔助了炒菜的過程,可讓平常不太愛做菜的人快速上手,拿下廚房,有了這款電磁爐以前的電磁爐感覺一下就不香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