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講中,我們完成了繪制思維導圖的第一個步驟——畫主題。主題畫完了,接下來要做的,是确定思維導圖的一級分支。我把這個過程稱為“找關鍵”。有些人可能會問,為什麼我們隻找一級分支,而不是一口氣把二級、三級、乃至更多級分支的關鍵詞都找出來呢?
首先,我要告訴你,尋找思維導圖關鍵詞是一件非常燒腦的工作。盡管畫圖和上色會占用我們相當多的時間,但是真正需要我們動腦的部分,主要還是尋找關鍵詞。如此繁重的工作,顯然不适合一口氣做完。事實上,為了提高效率,幾乎每個有經驗的思維導圖繪制者都會把尋找關鍵詞的工作拆分成三部分:尋找中心主題關鍵詞;尋找一級分支關鍵詞;尋找其他關鍵詞。
為什麼要把一級關鍵詞和其他的關鍵詞分開處理呢?大家不都是關鍵詞嗎?難道關鍵詞之間還有高低貴賤之分?
呵呵,你猜對了。一張思維導圖會有很多關鍵詞,但并不是所有的關鍵詞都同等重要。其中,一級分支關鍵詞充當着整幅思維導圖的骨架。其他一切分支關鍵詞都是由一級分支衍生出來的。有些詞單獨看起來似乎很重要,不過如果考慮和一級分支關鍵詞搭配的話,就可以無視掉。相反,有些詞彙,也許你單獨在句子裡看無關緊要,但是如果考慮到和一級分支關鍵詞的關系,就必須要保留下來。
所以,如何确定一級分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它們會影響整個思維導圖的走勢。
其次,首先尋找所有的一級分支會讓你養成一個非常良好的思維習慣。那就是“先看整體,再圖局部”。很多同學都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結果就演變成“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改變這種狀況的根本途徑是改變一個人的思維習慣。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大局觀,先看森林,再看樹木。這樣就可以避免很多因為缺乏對知識的系統性了解而導緻的錯誤了。
可惜“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即便你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如果沒有合适的工具與手段,你還是無法改變這種根深蒂固的思維習慣的。
現在,思維導圖來了。憑借着思維導圖的幫助,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地建立起“先看整體,後圖局部”的思維方式,或者說是系統思考的習慣。因為首先挑選一級分支關鍵詞,會逼着你迅速浏覽整個材料,并憑借着對材料整體的印象找出一級分支關鍵詞。如果你過于糾纏細節,就很難完成這個任務。
其實,課文也好,老師的講課内容也好,一段試題的材料也好,都是由若幹個主要的意思構成。我們要做的,就是問問自己,這些課文或者材料究竟說了幾件事,并把這幾件事提煉成關鍵詞,寫在環繞中心主題的一級分支線上。
接下來,我們還是以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線與角》一章的内容為例,說明如何“找關鍵”。
就教材來說,《線與角》一章主要就講了兩件事——線和角。這個結果似乎不去看教材我們也能猜到。不過如果真的隻采用“線”和“角”這兩個關鍵詞作為一級分支,後面的分支會變得非常臃腫,這不符合我們繪制導圖的原則(這一點,我們在後面還會詳細去講)。所以必須在一開始就開辟多條道路,把後續的交通堵塞的風險扼殺在搖籃之中。
在“線”的部分,我們發現教材主要講了“線的認識”、“相交與垂直”、“平行與平移”這樣三部分内容。而在“角”的部分,教材主要講了“旋轉與角”以及“角的度量”這樣兩部分内容。
因此,我們把這五部分确定為一級分支關鍵詞。在寫的時候,大家要注意從一點鐘方向寫起,按照順時針書寫後面的分支。這與閱讀思維導圖的規則是一樣的。
同時還要注意一級分支内部的分組。前三個分支都是與“線”的知識有關的,所以統一排列在中心主題的右邊,而後兩個分支都是與“角”的内容相關,所以統一排列在中心主題的左邊。
畫出來之後就成了圖4-6的樣子。大家在臨摹的時候,要注意分支線的繪制。每條分支線都必須與中心主題的圖像相銜接,且曲線要飄逸、自然,長度要與關鍵詞大緻相當。至于其中的奧妙,我們後面會詳細講。
至此,整張思維導圖的五個一級分支就畫好了。在下一講中我們将進入繪制導圖最重要的步驟——理分支。小夥伴們千萬不要走丢了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