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70年,西夷犬戎再次來犯周王室。面對中原地區不斷風雨飄搖、東夷西戎南蠻北狄不斷進犯的嚴峻局勢,各諸侯拒絕率兵來救援。
周平王無奈下,試着派人向秦人部落求救,當時的秦襄公聽聞王室有難,馬上派兵攻打西戎。這首《詩經·》便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這首戰歌短短六十個字,卻将秦人尚武好戰、愛國無畏的本性表露無疑。整首詩歌共計三章,重章複唱,戰意層層遞進。從詩歌中,我們可以想象出秦軍一邊高歌一邊視死如歸往前沖的勁情形。
一、詩意
第一章:同一個目标
戰事緊急,全套"軍服"一時半刻并不能備齊(不過這種情況也可能有誇張成分在裡面,也可理解為戰士們不計較"無衣"的現實困難),但誰說我們沒有衣服穿呢?我們可以和戰友們共穿一件長袍。
君王讓我們出兵作戰("王于興師"),我們馬上修整好戈和矛。大家都認識到,攻打敵人是我們共同的目标,這個目标就是我們一緻的夢想。
第二章:一緻的行動
與戰友們同穿衫衣("與子同澤"),一起修整矛和戟,大家都行動起來,讓我們一起上陣殺敵,一起征戰四方。
第三章:共赴戰場
與戰友們同穿戰裙,一起修整我們的铠甲和兵器,一起高歌,讓我們一起奔赴戰場。
每一章都以"豈曰無衣"的問答方式開頭,這樣的反問也是為自己、為他人加油鼓勁:"與子同袍!與子同澤!與子同裳!"
這樣理直氣壯的回答也徹底掩蓋了原本心底的那一絲憂心,是的,即使沒有條件,我們也要創造條件!
詩歌裡還有能讓人一聽便遐想到的衆多将士齊齊備戰的激情場面:"修我長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
我們好似看到戰士們在出征前一起磨刀霍霍、揮戈弄戟,修整兵器。
我們也可以從這十二個字可以看出,如果矛、戟等兵器經常用的話,将士們根本不用經常修整,起碼不會有一起修整的現象發生。
這也說明那個時候秦國的戰争不多,也可能是在避免戰亂、保存實力,不管是哪種情況,不變的是,一旦有戰争來臨,無論敵人強弱,将士們都會積極備戰,因為戰争是為了長久的和平!
不管怎樣,殘破的兵器掩蓋不了臨戰前人們熱火朝天的氣氛,将士們的高漲士氣,為這即将到來的戰争率先赢得了一半勝算!
最後大家的目标和行動都一緻:"與子同仇!與子偕作!與子偕行!"
保家衛國是我們的使命,我們不怕死!将士們的愛國情懷和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在這裡得到了充分地體現。
為此,班固在《漢書》中曾贊美此詩:
"風聲氣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謠慷慨風流猶存焉。"
二、說秦
班固在《漢書》中這麼說秦人:
"民俗修習戰備,高上勇力,鞍馬騎射。"
朱熹的《詩集傳》中也說:
"秦人之俗,大抵尚氣概,先勇力,忘生輕死,故其見于詩如此。"
意思是,秦國人勇猛尚武,平常進行農耕和軍事訓練,一上戰場便騎馬射箭、舍生忘死地殺敵,這也正如《無衣》中所述。
當時秦人部落裡實行的是"兵農合一"制度,即"出則為兵,入則為民"。那時的"軍服"由自己來置備,所以免不了出征的時候有"你缺衣衫我缺戰裙"的情況發生。
雖然看起來"軍服"不太統一,但秦人在王室處于危險之際,聽到"王于興師",便一呼百應、同仇敵忾、團結作戰。
無論有什麼困難,都澆不滅将士們勇往直前為國家戰鬥的決心。
再接着說說秦襄公的事兒,當初秦襄公助周平王平息西戎之亂和都城東遷後,被周王封為諸侯(名分很重要),并被賜給了周王室無法掌控的岐山以西的地盤。
周平王當時是這麼說的:"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他。"
雖然是"空頭支票",但有名有分,你既然敢給,我就敢拿!
雖然有替王室"擋刀"的意味,但何嘗不是為日後"強秦"打下堅實的基礎呢?
換個思維想想,如果這塊守不住,那麼給多大地盤都守不住;如果守得住,任他來西戎還是北狄都不怕,我秦國男兒勇猛無畏,時刻準備着給敵人緻命一擊!
三、傳承
這首詩歌充分歌頌了秦人慷慨激昂的英雄氣概,它作為戰歌在秦國流傳了一代又一代,而這不隻是單純地詩詞傳承,它也成為了秦氏家族赴戰前的誓詞,其所賦予的秦人精神也在代代相傳。
《左傳》中記載了一則"申包胥哭秦庭"的故事。
春秋時期,楚國郢都被伍子胥帶領的吳國軍隊攻陷,楚國大臣申包胥為此奔赴秦國求援。
到了目的地後,秦哀公對他置之不理,申包胥不肯無功而返,竟在宮外痛哭了七天七夜,期間也不吃不喝。
秦哀公看到了這一幕,感慨于申包胥對楚國的忠誠:"楚雖無道,有臣若是,可無存乎?",便發令出兵救楚。
秦軍出征之前,誓師大會上,這首《無衣》便被秦哀公喝出。秦軍聽了無不熱血沸騰,人人高呼"進攻!進攻!"。
原來,秦人骨子裡勇猛無畏的精神一直都在!
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再讀此詩時,耳邊好似又聽到了戰鼓雷雷,誓師大會上的将士們一邊把武器舉過頭頂,一邊高歌"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一聲聲呼嘯鼓舞着将士們一往無前地奔向了戰場,依舊那麼無畏,依舊那麼慷慨雄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