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知府和知州哪個權力大

知府和知州哪個權力大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17 21:57:53

知州如果幹得好下一步該升什麼官?估計很多讀者都會認為是知府,因為他們都是地方官,不論是品級差距還是工作崗位,都是順理成章的。然而實際上,知州晉升為知府是個小概率事件,大部分知州往往還要在其他崗位上蹉跎數年。

知府和知州哪個權力大(直隸州知州升任知府有多難)1

知州是有等級差異的

州的設置在周代就有,盡管各朝州的長官品級不一,但基本上同一時期各州的行政等級是一樣的。清代的情況就不同了,州分為直隸州和屬州(散州)。

直隸州的建置始于清代,凡是那些不設府,而仍轄有屬縣的州,則直接隸屬布政司,等級與府相同。直隸州有的是特設,有的是由府改設,還有的是屬州升為直隸州。

按照《光緒會典》的記載,全國共設直隸州73個,屬州145個。也就是說,清代的知州共有218缺,比府略多但比縣要少很多。

直隸州知州秩正五品,按照清代的官制,直隸州知州出缺,例由各部滿、漢主事,都察院都事、經曆,大理寺右丞,太常寺滿寺丞,光祿寺滿署正等補授;如果晉升,直隸州知州則應升六部員外郎、各省知府及鹽運司運同。

知府和知州哪個權力大(直隸州知州升任知府有多難)2

屬州知州秩從五品,屬州知州出缺,例由外府通判、外縣知縣、布政司經曆、布政司理問、鹽運司運判、直隸州州同。如果晉升,則例升六部員外郎,順天府治中、奉天府治中、鹽運司運同、府同知何直隸州知州。

這麼看來,直隸州知州和屬州知州因為相差了一個品級,所以晉升的崗位是完全不一樣的,直隸州則有可能升任知府,而屬州知州按規定不能補授知府。

直隸州知州升知府也很困難

自乾隆以後,為了平衡道與府之間的關系,将知府由原來的正四品改為從四品。以品級而言,直隸州知州是正五品,與知府差距不大。但在崗位性質上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用清代官方的話來說就是铨選的方式不同。

清代的地方官系統中,以知府為界限,以上為中級官員,以下為低級官員。低級官員的任命權一般掌握在吏部手裡,一旦州縣出缺,候補應升該崗位的官員,都有資格通過吏部铨選進而實授州縣官。對于這些低級官員的任命,皇帝和軍機處幹涉得較少,頂多就是要經過一個皇帝引見的過程。

知府和知州哪個權力大(直隸州知州升任知府有多難)3

而任命各省知府卻不是吏部所能掌控的,必須要經過皇帝欽定。按照程序,知府出缺吏部要列出一個清單,稱為“開列”。此外,在任命知府的過程中,皇帝還往往要征求地方督撫的意見。這樣一來,知府的任命就顯得比較慎重了。

按照清代的官制,升任知府的往往都不是地方官,很多都是從京官中揀選外放的。以晉升順序而言,依次是獲京察(京官三年一次考核)一等記名的翰林院侍讀、侍講,内閣侍讀、給事中、禦史及各部、理藩院郎中、員外郎,順天府、奉天府治中,鹽運司運同、各省府同知,直隸州知州。

知府和知州哪個權力大(直隸州知州升任知府有多難)4

從這個晉升順序就可以看出,直隸州知州排在了最後。事實上,知府出缺基本上都是京城空降兵居多,尤其以翰林院官和六部司官居多。這是因為皇帝對這些京官比較熟悉,知根知底,讓他們去治理一個府比較放心,而且也借這個機會讓他們得到曆練。比如劉墉、紀曉岚等名臣,都曾以翰林官外放知府。

至于直隸州知州,一般情況下都是先調到京城擔任各部司官,任滿之後經過皇帝考核,下一步才有可能外放知府或是升任京堂。

知府和知州哪個權力大(直隸州知州升任知府有多難)5

直隸州知州升任知府的必備條件

一是政績十分突出,獲大計(地方官三年一次的考核)卓異。如果看過電視劇《于成龍》的讀者,都知道于成龍曾三次獲得卓異,這樣的榮譽有清一代找不出第二個。因為各省卓異的名額很少,隻有區區幾個名額。

于成龍算是清代地方官升遷很快的類型。他第一次在羅城知縣任上獲卓異,被升為四川合州知州,任滿後升黃州府同知。第二次獲得卓異後,才成功晉升武昌知府。于成龍盡管三次獲得卓異,但每一次升官都是按部就班的,沒有出現跳級的情況。至于考核一般的直隸州知州,想要升任知府幾乎沒有可能。

二是庶吉士出身。乾隆以後,知縣、知州大部分都是進士出身,所以進士在地方行政系統中,算不上稀缺。而庶吉士則不同,原本庶吉士是很少外放的,一般都在京城任職。明清有個說法叫“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閣”。所以,庶吉士擔任地方的州縣官,屬于高配,更容易得到提升,但這樣的人顯然又很少。

知府和知州哪個權力大(直隸州知州升任知府有多難)6

至于屬州知州,和知府還差上二級,必須先升任直隸州知州,又或是府同知之後,才能按程序歸入知府候補的行列。從清代官員的晉升過程來看,知府無疑是地方官的一道坎,邁過這道坎,則有機會成為地方大員,有朝一日位列封疆也未可知。但如果要是邁不過,這一輩子仕途就基本結束了,隻能是混日子等退休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