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網絡颠覆實體

網絡颠覆實體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28 00:15:22

網絡颠覆實體?“光明會”,一個由世界頂級政治和社會精英組成的神秘國際組織,在幕後控制着整個世界的運作”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關于世界新秩序的陰謀論,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網絡颠覆實體?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網絡颠覆實體(陰謀論與互聯網的力量)1

網絡颠覆實體

“光明會”,一個由世界頂級政治和社會精英組成的神秘國際組織,在幕後控制着整個世界的運作”。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關于世界新秩序的陰謀論。

數百年來,關于光明會的傳說一直流傳,許多人目前相信光明會仍然存在。相信光明會在全球政治、軍事、金融和大衆媒體等各個領域運作,控制着整個世界的曆史進程,光明會的最終目标是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在 2009 年的電影《天使與惡魔》中——改編自丹·布朗 (Dan Brown) 的同名暢銷書蘭登教授,由湯姆·漢克斯 (Tom Hanks) 飾演——講述了據說起源于啟蒙時代歐洲的光明會的故事。有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質疑教廷權威的“錯誤教義”,投身于尋求真理的科學領域,最終,光明會被迫成為一個秘密組織,并持續招募成員數百年直到今天。

天使與惡魔宣傳海報

在《天使與惡魔》中,曆史事實顯然值得懷疑,尤其是電影出現在2007-2008年的全球經濟危機之後。世界新秩序陰謀論流傳已久,充滿神秘色彩的理論卻說服了許多對世界現狀無能為力和不滿的人。

世界新秩序理論的支持者認為,即使是強大的美國政府現在也隻是一個傀儡政府。而另一個由少數人組成的“影子政府”做出的決定将改變地球的命運。

看到這,你可能認為以上所有内容都隻是瘋子理論。然而,許多人相信這是真的。根據公共政策民意調查基金會 2013 年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28% 的美國選民認為新世界秩序實際上已經站穩腳跟。

光明會

緻力于現代陰謀論研究的匹茲學院哲學教授布賴恩·L·基利認為,陰謀論者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他們引用一些瑣碎的、被忽視的事件,然後提出一個完美的解釋,而不是尴尬的官方回應。陰謀論的解釋之所以能夠廣為傳播,是因為它沒有論證過程可以否認,它隻是一個直接從假設跳到結論的判斷,在論證過程中,隻是對事件的主觀解釋。

盡管如此,對于不完全了解事件的公衆來說,陰謀論為事件不為人知的部分提供了“解釋”,而這種“解釋”是不可否認的(因為它的存在并沒有得到真實的論證和證據的證實),因此,它被許多人認為是一個有效的論點。

例如,沒有人有實質性證據證明光明會确實存在,但沒有人可以證明光明會純屬虛構。因此,你不能否認它們的存在,因為它們的存在是“沒有證據的完美”。

美元上的光明會标志

專欄作家瑪莎吉爾在《衛報》上就此主題撰文,将光明會描述為世界曆史上最持久的陰謀論組織,她寫道:“與 1969 年登月任務、肯尼迪遇刺事件、9/11 襲擊等有關的陰謀論都限于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但支持光明會存在的陰謀論可以将它們聯系起來。”

換句話說,陰謀論的支持者可能有着共同的想象,把一切都歸于這個組織,這樣世界上每一個不合理的現象都可以得到解釋。

雖然沒有人能夠證明光明會的真實存在,但世界上其實存在着一個所謂的“全球影子政府”,它就是彼爾德伯格集團。彼爾德伯格集團每年舉辦一次世界級的私人會議,參與者包括來自政府、企業、媒體、科技等社會各界的精英。

這張圖表顯示了彼爾德伯格集團與世界的聯系

此會議每年召開卻拒絕任何媒體采訪,也不透露任何開會内容,并在開會地點動用大量軍警維安人員阻擋外界靠近,各國主流媒體也不報道這場會議,十分神秘,因此也被譽為“世界上最神秘的會議”。

伯恩哈德王子 (1911-2004) 于 1954 年舉行了第一次會議。由于會議地點是位于奧斯特貝克村(Oosterbeek)的Bilderberg酒店,因此該名稱被用作該小組的名稱。

彼爾德伯格集團的存在并非秘密,但會議讨論的議題内容絕對保密,主流媒體無法報道會議内容。彼爾德伯格集團每年都會發布新聞稿,介紹會議參與者和讨論主題的概要。多年來,參與者來自世界各地,包括英國王室愛丁堡親王菲利普親王(1921-2021)、查爾斯王儲、英國前首相、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美國前總統布什和克林頓,甚至比爾蓋茨等互聯網巨頭。

2018 年彼爾德伯格會議于 6 月在意大利都靈舉行,根據彼爾德伯格集團官網的描述,主要議題包括歐洲民粹主義、人工智能的發展、量子計算機技術和“後真相”時代。但會議讨論的實際内容和結果從未被報道過。

因此,彼爾德伯格集團自然而然地成為了陰謀論的論點,其中陰謀論者将彼爾德伯格集團描述為極少數精英控制世界的真實證據,并指出會議參與者們正在計劃一個新的世界秩序。

2018年6月,英國王室也被卷入陰謀論。當哈裡王子和他的妻子梅根參加一個節目時,他們被鏡頭拍到一動不動,就像兩個僵硬而遲鈍的機器人,後來相關片段在網上瘋傳,網友們一片嘩然:很多人認為,看似尊貴的皇室成員實際上是高科技開發的機器人。

杜莎夫人蠟像館從王室展覽中移除了哈裡和梅根的蠟像

在事情發生不久後,倫敦博物館的管理人員杜莎夫人蠟像館後來解釋了這個謎團,稱哈裡和梅根隻是由兩名演員扮演,他們臉上戴着極其逼真的蠟像——這都是為了宣傳蠟像展覽。

而在那段短片中,哈利和梅根的容貌沒有變化,表情僵硬得就像機器人一樣。因此,陰謀論者以此為證據證明它們是英國皇室秘密制造的機器人。這個論點是上述“瑣碎證據”的延伸,論證者無視任何論證過程,直接通過上述“瑣碎證據”得出最終結論。這個結論非常具有話題性,也很吸引人。随着互聯網的快速普及,“快真相”自然會被很多人認可和追捧。

我想很多人還記得早些年在互聯網上瘋狂傳播的“曼德拉效應”。 “曼德拉效應”這個名字據信來自自稱為“超自然顧問”的菲奧娜·布魯姆 (Fiona Broome),她創建了一個名為“曼德拉效應”的網站。

曼德拉

“曼德拉效應”的支持者聲稱“記得”南非前總統曼德拉于 1980 年代死于獄中。但現實中,曼德拉出獄後,曾于1994年至1999年擔任南非總統,并于2013年12月去世。

那麼,為什麼有人應該相信這種看似荒謬的說法呢?顯然,互聯網已經成為很多虛假内容、假新聞以及不合理和缺乏正當性的支撐平台。當有人在網絡上與他人分享那段“虛假記憶”時,很多人相信這是真的,甚至突然想起曾經有過這樣一段記憶:“曼德拉當年死在獄中”。于是,與事實不符的謊言不斷蔓延,謊言被重複了數千次,也就變成了事實。

互聯網時代,多維度、多平台的特性,催生了衆多網絡陰謀論的“毒瘤”。而且,它們的傳播能力不僅限于“信徒”。由于網絡社交媒體提供了一個廣泛而廣泛的傳播平台,一傳十人、十傳百、百傳千,以此類推,以幾何的方式傳播,從而成為網絡上的“熱門”話題。互聯網成了絕對真理。願意相信的人,自然有準備,也願意相信。而且,這些網絡上的錯誤觀點甚至可能對現實世界産生影響。

互聯網讓每個人連接到一起

例如,在政治層面,現在每個人都可以評論和參與在線領域。政治家要想獲得話語權和議事日程,關鍵是要依靠互聯網上的公衆導向。互聯網話語已成為政治叙事的主導因素,反之亦然。社交網絡的特點恰恰是陰謀論的溫床。

如今,陰謀論足以影響政治甚至政治發展。一個特定的陰謀論通過互聯網獲得了許多支持者,使其成為公衆中一個高度争論的話題。因此,它從虛拟社區進入真實的政治舞台,其影響可以改變政府決策的方向。

換個角度來看,當陰謀論被放到互聯網上并繼續擴散——不管光明會是否存在——它們都足以建立一個新的世界秩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