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注:複活節島
孤島總是給人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那些與世隔絕的動植物奇怪到讓你難以想象,而那些人類文明也是如此。
我們經常會對“失落的文明”感興趣,我們幻想那是世外桃源,事實可能并非如此。如果說孤島的動植物可以用“獨特”來形容的話,那麼孤島與世隔絕的文明隻能用“原始”來形容。
坐落在澳大利亞南部的塔斯馬尼亞島曾經就有一個真正的“失落文明”,這裡的人們(塔斯馬尼亞土著)與世隔絕了8000年。
圖注:紅色部分為塔斯馬尼亞島
但是它們走了一條與外界完全不同的道路,如果把外界越來越先進的文明稱為“進化”的話,那麼他們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退化”,現在的主流科學也都是用退化來形容他們。
大約在34000年前,最早的智人帶着當時最先進的舊石器時代技術來到這裡,但是在最近的8000年裡,他們放棄了幾乎所有技術,回到原始社會。而當19世紀歐洲人到達這裡時,發現他們過着比3萬年前最原始社會還要原始2倍的生活。
那麼問題來了,塔斯馬尼亞的土著究竟經曆了什麼?為什麼他們的文明會倒退?
塔斯馬尼亞土著如何到達這裡?
塔斯馬尼亞島的面積還挺大的,差不多有兩個台灣那麼大,雖然,現在這裡距離澳大利亞最近隻有200公裡(隔着一條巴斯海峽),但原始智人很難跨越。
然而,在最近一個冰河時期(大約4萬年前)到來時,海平面開始下降,原始的智人也是一個喜歡冒險的物種,他們從澳大利亞跨過巴斯海峽來到塔斯馬尼亞。
圖注:塔斯馬尼亞島有點像蘋果
有一些研究顯示,塔斯馬尼亞最早的移民是在34000年前到達這裡的,當時的塔斯馬尼亞比現在要寬闊得多,大約能有14萬平方公裡,而現在隻有6萬多平方公裡。
由于連接澳大利亞,當時的塔斯馬尼亞智人與澳大利亞會有往來。
然而到了大約16000年前,冰層開始消退,海平面逐漸上升了大約120米,到了8000年前,塔斯馬尼亞島土著開啟了真正與世隔絕。
圖注:塔斯馬尼亞惡魔——袋獾
有多落後?
現在塔斯馬尼亞島經常被稱為“世界的盡頭”,是風景不錯的旅遊勝地,島上住着50多萬人,但沒有一個是真正的正塔斯馬尼亞土著,可以說這個民族已經消失了,最後一個純正血統塔斯馬尼亞人在1905年去世。
19世紀歐洲殖民者開始到處擴張,他們發現了這座島嶼,并帶去了疾病和壓迫,塔斯馬尼亞土著無法承受住,它們被抓到集中營,大部分人死于饑餓。
不過,讓歐洲人難以想象的是,這些人真的太落後了。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塔斯馬尼亞人和我們一樣都是智人。
圖注:塔斯馬尼亞族群以4-5個家庭組成
但是塔斯馬尼亞人已經幾乎不穿衣服了,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是裹些獸皮塗點動物油脂了事,要知道他們是在冰河時期遷移過來的,那會它是有衣服的。
因為不用制作衣服,它們失去了“骨制品技術”,在歐洲人到來後,發現他們沒有動物骨頭制成的鈎子、魚叉、骨針等等,而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智人工具。
另外,3萬年前澳大利亞智人廣泛的捕獵工具也沒有,如投矛器、網、回旋镖等等。
除了這些捕獵工具之外,部落紛争需要用到的“柄制工具”技術也失去了(那些把石頭,獸角綁在棍子上的技術)。
要知道這些工具是更久遠、已滅絕的人種都會使用的工具,比如尼安德特人和佛洛裡斯人都會用。
佛洛裡斯人的腦容量比智人小許多,但他們在9萬年前就開始使用這些工具了,而作為智人的塔斯馬尼亞人卻沒有。
其實,開始的時候他們是會使用這些工具的,因為澳大利亞的土著一直在使用,所以可以确定塔斯馬尼亞人是後來自己丢棄的。
圖注:最後四個純正塔斯馬尼亞人
為什麼塔斯馬尼亞人會“退化”?
根據人們使用的工具複雜程度,以及語言表達方式和文字情況,可以判定一個文明的原始程度。
塔斯馬尼亞人隻會一些最基礎、簡單的工具,所以說他們很原始。塔斯馬尼亞人并沒有放棄使用火,隻是他們竟然不知道捕魚。
在歐洲人來到這裡後,發現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這個地方魚群密度太高了,甚至是當時魚群密度最高的地區。
但是,塔斯馬尼亞人卻放棄了這些資源,他們大部分人生活在海邊,隻有女性會潛水尋找甲殼類動物食用。
通過工具的放棄時間推斷,塔斯馬尼亞人大約在3800年前放棄捕魚,而且當歐洲人把魚給他們的時候,他們對這種帶有腥味的優質蛋白竟然産生了恐懼。
另外,他們的主要食物之一是海豹,而海豹周圍經常會有魚群包圍,他們是繞過魚群去捕殺海豹的。
正因為如此,有些學者推斷塔斯馬尼亞人退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信仰發生了改變。
圖注:最後一個講塔斯馬尼亞語的人(左)
比如在某一時刻,他們某些部落中有威望的人突然發現吃魚會影響種群發展,或者說吃魚可能帶來不幸,所以呼籲大家不要吃魚了。
然後,這樣的文化在整個塔斯馬尼亞島蔓延,最終導緻後來的人都不再捕魚。
其他技能和技術也是一樣的,在某一個時刻他們突然覺得這些東西沒有必要了,于是就抛棄了,當然這并沒有影響他們的生存。
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不過還有一種主流的解釋,那就是人口基數,該理論認為需要有足夠的人口基數才能維持技術和技能。
圖注:塔斯馬尼亞土著婦女
當歐洲人到來的時候,據說整個島嶼隻有4000人,這樣的人口基數當然無法維持先進的技術和技能。
你可能知道島嶼上的種群很容易崩潰于基因的多樣性,因為要不了幾代人它們就都會是近親繁殖了,但是4000人還是足夠的。
有些學者通過計算發現,最低隻要98個健康的人類,人類的種群就能夠得到維持。
然而,塔斯馬尼亞島人口阈值肯定也不止4000人,要知道這裡現在常住人口是50萬。
所以我個人認為是前面提到的文化層面誘因最終導緻了人口少,而人口越少越不需要優良的技術和工具,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想象一下,某個文化層面的誘因導緻捕獵技術和工具的落後,進而導緻生産力落後,能養活的人自然就少了,人口自然少了。
而人口少了後,它們就更加不需要優良的技術和工具,以此一步步退化回去。
最後
塔斯馬尼亞島的這種退化現象被稱為塔斯馬尼亞效應,這種現象還挺常見的,在許多地方和曆史都有會看到類似的影子,一旦封閉他們就開始退化。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地球也是這樣的孤島呢?
我們會不會突然有一天發現,無論我們怎麼努力都不可能飛出地球,最終有一個“人類大祭司”站出來提倡放棄使用一切科技技術,保留一些最有用、最原始的、最貼合自然的生存技術就好了,随着時間推移我們是否也有可能回到原始社會,回到最初呢?
這個不是沒有道理的,如果我們真的無法走出地球,科技對我們而言是利還是弊真說不好。
最後,不管塔斯馬尼亞效應是否對地球尺度也有效,但是它給我們的啟示确實有點細思極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