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博物館的發展?作者:鵲華秋近日,國際博物館協會對外發布了2021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博物館的未來:恢複與重塑”,呼籲博物館以創造性的思維去設想和分享博物館創造價值的新方法、新的商業模型和新的解決方案,從而應對未來社會、經濟和環境所帶來的各種挑戰受疫情影響,博物館創新正在提速,未來博物館将更加精彩,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個人博物館的發展?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作者:鵲華秋
近日,國際博物館協會對外發布了2021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博物館的未來:恢複與重塑”,呼籲博物館以創造性的思維去設想和分享博物館創造價值的新方法、新的商業模型和新的解決方案,從而應對未來社會、經濟和環境所帶來的各種挑戰。受疫情影響,博物館創新正在提速,未來博物館将更加精彩。
“二次元”上陣,故宮打造走心圖片展
由故宮博物院、西北大學聯合主辦的“絕域蒼茫萬裡行——絲綢之路(烏茲别克斯坦段)考古成果展”于2020年12月16日在故宮博物院永壽宮展出,這是國内首次對外展示在中亞烏茲别克斯坦境内開展的絲路遺産考古、保護與研究的階段性工作成果。
中亞地區自古以來是絲綢之路上往來商旅必經之地,也是東西方文明交彙的中心,在絲綢之路研究中一直是關注的焦點。兩千多年前,漢代張骞為了尋找大月氏,“鑿空西域”所到達的地方,就在今烏茲别克斯坦境内。
自2009年起,西北大學與烏茲别克斯坦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機構組建中烏聯合考古隊,追尋古代月氏人的蹤迹。2017年開始,故宮博物院加入中烏聯合考古隊。通過考古調查和發掘,發現了大量不同時期和類型的文物遺迹和遺物。
為了對外展示中國國際考古合作成效,及時公布中國考古學的前沿研究成果,故宮博物院和西北大學聯合在故宮博物院舉辦了本次展覽,展出中烏聯合考古隊2015年至2018年在烏茲别克斯坦境内考古發掘的出土文物精品90套/組。
因疫情防控需要,境外文物入境困難,不得已,該展覽臨時由實物展調整為了圖片展。不過,雖然是平面的圖片展,這個展覽卻不一般,還得到了網友們的高度評價。
該展覽中,燈光、展架、展闆、展櫃一個都不少,“文物”雖然隻是展闆,但是從正面看很真實,立牌做得細緻,還特意繪制了陰影,頗具現場感和立體感,用網友的話叫“栩栩如生”。
該展覽被網友戲稱為是“二次元”展覽。“二次元”是一個亞文化圈專門用語,來自于日語,意思是“二維”。日本早期的動畫、漫畫、遊戲等作品都是以二維圖像構成,其畫面是一個平面,所以通過這些載體創造的虛拟世界,被動漫愛好者稱為“二次元世界”,簡稱“二次元”。同時,“二次元”具有架空、假想、幻想、虛構之意。
比起實物展來,該展覽雖然存在不少遺憾,但依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基于辦展方滿滿的誠意所帶來的視覺享受,網友們隔空喊話,建議“以後做展覽宣傳要以此為标杆”。
現代科技賦能,雲觀展越發精彩
由于疫情的影響,2020年,世界各地博物館都出現過數波閉館行動,如韓國博物館閉館三次、雅典博物館工作人員感染病毒導緻緊急閉館。國際博物館協會總幹事彼得·凱勒曾表示,疫情使得全世界約95%的博物館關閉,約85%的博物館遠程工作。封鎖給全球博物館造成了巨大的經濟影響,尤其是亞洲、非洲、阿拉伯地區,也對藏品安全構成威脅,如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
面對沖擊,博物館應對的最主要方式是互聯網。據統計,全國博物館春節期間共上線展覽2000餘項,1300餘家博物館開放在線展覽。“全國博物館雲展覽綜合影響力榜單”顯示,故宮博物院、上海魯迅紀念館和武漢革命博物館的數字全景展廳占據綜合影響力榜單前三位。從級别來看,上榜博物館9成是一級博物館。
“雲展覽”在突破時間、空間及展陳形式限制方面,具有獨特優勢。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的全數字化線上虛拟展覽“古意的生成——明清書畫研究展”,以高水平的交互設計、高清作品圖片,破解了傳統古代書畫展因燈光昏暗,導緻觀賞體驗不佳、書畫作品無法長時間展出、展牆無法承載過多文字信息等難題,收獲了公衆較高的評價。
上海博物館推出的“春信”“如意”“有魚”“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大展”等系列展覽,選題契合節氣背景、串場化詩入文、解讀生動清晰、遊戲精妙有趣,創造出獨特的記憶點,吸引大批網民。
江南絲綢文化博物館與南京市檔案館合作,對封存10年的中興源雲錦檔案資料進行搶救性保護與複原,并成功舉辦“雲錦色彩暨數字化保護成果彙報展”,向公衆發布了南京雲錦色譜,還原了雲錦常用27色。此後,線下的展覽閉幕,但觀衆依然可以在手機中回看。線上展覽置于官微中,讓觀衆直觀了解“八寶團龍紋”雲錦保護成果,近距離360度“觸摸”大花樓織機,欣賞雍容華貴的雲錦藝術品,獲得深度的沉浸體驗。
可見,VR、AR、3D全景息等技術,為博物館展現豐富館藏、傳播優秀文化提供了有力支撐。疫情之後,雲展覽的熱度可能會有所降低,但線上的産品不會消失,“線上+線下”将成為趨勢。
互動社交娛樂休閑,博物館有無限可能
博物館想要恢複與重塑,其實還有許多路徑可以走。也許在未來,博物館可以引領時尚和潮流,真正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博物館可以與餐飲相結合。相比同一座城市裡的盧浮宮,巴黎鑄币博物館是一座我們不太熟悉的博物館。它的前身是全球最古老的機構之一:建造于864年的法國鑄币廠,收藏着關于法國錢币制造最完整的曆史。如今,法國頂級名廚把自己的同名餐廳搬到了這幢古老建築裡,讓它成為全球唯一藏在博物館裡的米其林三星餐廳,引得資深吃貨們打卡。在阿姆斯特丹有一個電影博物館,館内有很多售貨店與餐廳。據統計,每年進入該館三分之二的人都是來逛商店和吃美食的。此舉培養了國民遊逛博物館的習慣,也使博物館成為凝聚當地生活和文化推廣的新地标。
博物館可以與DIY相結合。愛沙尼亞國家博物館是一座以曆史與藝術為主、系統展示愛沙尼亞民族悠久文化曆史的綜合性博物館。該館把陶罐複制成拼接木質品,随手打碎後,再把碎片像積木一樣組合拼接,趣味體驗考古挖掘之後文物的修複過程,成為吸引遊客的“殺手锏”。
博物館可以與住宿相結合。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是将“五星級酒店+精品博物館”的成熟模式引入國内的民辦博物館。館内設有三個特色專題展廳:中國古代壁畫源流展、建窯瓷器精品展、斯洛文尼亞珍寶展。在這裡,既可以享受五星級酒店的住宿條件,又可以欣賞中國古代壁畫,可謂一舉兩得。
博物館可以與演藝相結合。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推出的《秦》秀,将現代科技與曆史文化相結合,成為博物館旅遊的又一張新名片。這場演出用演員、雜技、武術等多種元素再現大秦雄風,塑造出光影之中的古今面龐與大秦帝國。曆史與現實、藝術與科技的碰撞,再現大秦帝國的心靈與意志的多重層次,讓兩千多年前的傳奇曆史,如時光倒流般呈現在世人眼前。
博物館可以與時裝相結合。2016年,蘇州博物館與阿裡巴巴電商平台合作,在蘇州舉辦以當地建築與文化為元素的時裝秀,煥發了博物館的現代活力。同時,時裝秀展出的部分衣服也在淘寶首頁做推廣,活動引起業界關注,有300多萬人在網上互動,着實讓蘇州博物館火了一把。
博物館可以與沉浸式體驗相結合。2020年12月28日,由深圳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博物館主辦,深圳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資産運營分公司承辦的“錦衣王朝——穿越大明風華曆史文化藝術展”在深圳書城開幕。值得關注的是,本次藝術展借助實物展品、多媒體沉浸體驗、數字科技互動等方式,讓文物“活起來”“動起來”。在展廳裡,參觀者可以穿着漢服撫琴、下棋甚至蕩秋千,充分展示明代服飾文化的精美、華麗,頗具魔幻色彩。
博物館可以與研學相結合。中國水利博物館近期推出了一款特色研學遊活動,同學們可以進行角色扮演,組成“考古揭秘隊”“舟行江南隊”“晚清危局隊”“水利新生隊”四支治水隊伍,帶上任務卡在四個展廳開啟各自的治水之旅。每支隊伍依據任務卡設置的故事情節,在展廳中尋找一個個關卡的答案。在故事中同學們分别化身“考古學家”“知府大人”等角色,每個關卡的答案需經博物館研學導師評判為正确後方能通關,充滿了趣味性。
能夠預見的是,随着公衆文化素質的提高,未來的博物館除了基本的展陳宣教功能以外,還将擔負更多互動、社交、休閑、娛樂的功能,博物館的未來,有無限可能。(鵲華秋)
原标題:二次元、雲觀展、吃住遊學…… 博物館的未來
來源: 齊魯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