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什麼叫歲祭

什麼叫歲祭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6 12:13:48

什麼叫歲祭?《論語·為政》中有言:“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正因為這種事死如事生的觀念,才形成了我們獨有的喪葬習俗死者下葬前的祭祀叫作“奠”(出殡前叫燒奠,客kei奠),下葬之後的祭祀則稱為“祭”(下葬途中燒奠叫路祭),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什麼叫歲祭?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什麼叫歲祭(話說祭與)1

什麼叫歲祭

《論語·為政》中有言:“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正因為這種事死如事生的觀念,才形成了我們獨有的喪葬習俗。死者下葬前的祭祀叫作“奠”(出殡前叫燒奠,客kei奠),下葬之後的祭祀則稱為“祭”(下葬途中燒奠叫路祭)。

在紀念已經去世的人時,都會用“祭奠”二字,實際上這兩個字可大有來頭。祭奠、奠祭差不多一個意思。然而在古代,“祭”和“奠”分得很清楚——死者下葬前的祭祀叫作“奠”,下葬之後的祭祀則稱為“祭”。在過去“祭”與“奠”可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情況,但是随着時間的發展,二者逐漸地融合在了一起。

“祭”的曆史

“祭”的基本含義為對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儀式,如祭奠、祭禮;引申含義為供奉鬼神或祖先,如祭祖、祭天。“祭”最初的意思就是指“祭祀”,在商代出土的甲骨上便有最原始的“祭”字,原始的“祭”字是上下結構,乍一看像一個人手捧帶血的肉類向上天供奉。在之後的朝代祭字也在不斷地演變,并且更加突顯出儀式感。舉着祭品的不再是人,而是莊嚴的祭台,由此也可以看出古人生産力的不斷發展

“祭”,初見于商朝甲骨文時代,本義是“殺牲以禮拜鬼神”。字形是一隻手拿着肉,放在祭台上進行拜祭。甲骨文有的字形不從“示”,像手持滴血的肉塊,意思是一樣的,後來陸續在商朝金文、楚系簡帛、秦系簡牍、秦朝小篆中發現,“祭”字簡體版的楷書從《說文》演變而來。“祭”的字源演變圖如下:

祭的字源演變

祭的字源演變

說文解字

祭祀也。從示,以手持肉。

說文解字注

祭祀也。統言則祭祀不别也。從示。㠯手持肉。此合三字㑹意也。

商周尚神鬼,所以祭祀的對象主要以信仰的神靈為主,而且祭祀的過程也比較血腥,不僅要宰殺牲畜,還會采用人殉的方式突顯自己的虔誠。

著名的商代民族女英雄“婦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後,同時也是擁有爵位的祭司與将軍,她曾經率領軍隊擊敗了東渡而來的雅利安人,避免了華夏文明遭遇重創的後果。

而為了表示對婦好的崇敬,婦好的墓葬中不僅有大量精美的青銅器,還有殉葬的奴隸。

這些奴隸經過檢測具有明顯的白種人特征,很可能是被商朝人俘虜的雅利安戰俘。

由此可見,“祭”最初的含義沒有任何的悲劇色彩,更多的是一種表彰功績、突顯虔誠的神聖儀式,并且受到祭祀的對象往往也是地位顯赫的人或神明。

“奠”的曆史

“奠”的基本含義為向死者供獻祭品緻敬,是安置、停放的意思。

來自頭條百科

奠字的演變

奠字最早見于商代甲骨文,象形字。“奠”字甲骨文上部是“酉”字,而“酉”初文為酒壇形,代表酒、酒壇,稍後在輪廓内增加了橫豎筆畫,以表示壇壁上的紋飾。下部的“一”表地面,表示将酒壇置放于地面。兩個構件合起來表示設酒食以祭祀死者或鬼神。其字源演變圖如下:

來自頭條百科

說文解字

置祭也。從酋。酋,酒也。下其丌也。《禮》有奠祭者。堂練切文七重三。

說文解字注

(奠)置祭也。置祭者、置酒食而祭也。故從酋。者、所置物之質也。如置于席則席爲奠。引伸爲凡置之偁。又引伸爲奠高山大川之奠。定也。大玄天地㞟位。假㞟字爲之。從酋。酋、酒也。見酋下。置之物多矣。言酒者、舉其一耑也。丌其下也。丌下各本互譌。今依箕篆下正。堂練切。古音在十一部。禮有奠祭。各本下有者字。韻會無。說文禮有刷巾、禮有柶、禮有缙緣、句法皆同。無者是也。禮謂禮經也。士喪禮、旣夕禮祭皆謂之奠。葬乃以虞易奠。又文玉世子篇。釋奠于其先師。注雲。釋奠、薦馔酌奠而巳。無迎屍以下之事。召南。于以奠之。毛雲。奠、置也。箋雲。謂敎成之祭也。昏義注雲。此吿事耳。非正祭也。

所以奠的本意就是将酒食等放置‬在‬台面‬‬上‬,用來‬祭祀。并且“奠”字也慢慢出現在葬禮上的每個角落,不論是在莊嚴的靈堂正中,還是黝黑的棺木上都能見到這個字眼。還有一些地區保留了貼“奠”字的傳統,葬禮上就會換成寫着“奠”字的白紙,為親人的離去更增添了幾分哀戚之色。

成語夢奠兩楹來曆,73歲的孔子夢見自己“坐奠于兩楹之間”,預感到自己即将不久于人世,果真“寝疾七日而沒”。

孔子“夢奠兩楹”

“奠楹、夢奠”後來就成為對德才者死亡的婉稱。這裡的“奠”,是安置、停放的意思。

人初死入殓暫厝後,需要陳設飲食以安其靈魂,這個過程叫做奠。

古人認為,逝者沒有下葬之前,他并不算真正意義上的死亡,會用對待生者的禮儀對待他,将棺柩停在家裡,準備酒食供奉;下葬之後,才是真正的離世,以活人對待他的禮到此結束,而以鬼神對待他的禮從此開始。

葬禮上的奠禮在逝者下葬前進行,而下葬之後,奠禮就被祭禮取而代之,由悲劇轉為了欣喜之事,這也蘊涵了古人對生死的觀念,以及對過去釋懷的态度。

《搜神記》裡就講過一個叫田琰的西晉人,母親死後得在她墳邊搭個草棚住上三年,隻吃粗飯和水,連一句話都不能和妻子說。

官員們如果遭逢父母的喪事,必須辭官回到祖籍,守孝二十七個月,這就叫“丁憂”。要是敢匿喪不報,被發現了就得革職!

曾子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其實歸根結底,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在形式中賦予的精神寄托。死亡并不是我們與親人交往的終點,祭奠便是對于親人深沉的追思,給生的人一些牽挂的希望,慢慢接受生命的離逝。“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對于故去的親者,我們終此一生也并不淡忘,這便是“追遠”。列甯說,忘記過去意味着背叛!

奠祭和祭奠主要有以下區别:

1.讀音不同。

奠祭讀作diànjì,祭奠讀作jìdiàn。

2.側重點區别。

奠祭是指獻上酒食等祭祀死者、鬼神,側重點在獻上酒食。祭奠是指追念死者并安撫其在天之靈而舉行的儀式,側重點是對逝者的一種悼念,儀式形式是多樣的,不一定是獻上酒食。

3.适用對象不同。奠祭對象一般是死者和鬼神,祭奠是指對死去的親人朋友,多用于關系親密或者值得尊敬的人。

4.詞語出處不一樣。

奠祭出自南朝梁任昉的《齊竟陵文宣王行狀》:“遣大鴻胪監護喪事,朝夕奠祭。”祭奠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祝盟》:“祭奠之楷,宜恭且哀。”

整理者:孫智敏 曹縣第三中學高級教師,政協菏澤市第十六屆委員,鄉土曆史記錄者。頭條号:老虎69090。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