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空交錯、遠山尚白頭!六月飄雪的紅其拉甫村與重重冰峰在皚皚白雪映襯下交織出的獨特風光,猶如水墨畫一般,宛若仙境。
紅其拉甫村地處祖國西垂,位于新疆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帕米爾高原,平均海拔4300米,年平均氣溫0℃以下,被稱為“生命禁區”“死亡雪海”。紅其拉甫邊境派出所的民警們就長期駐守于此。一代代守邊人用青春和熱血诠釋着對黨和人民的赤誠與熱忱,在長達48年的戍邊路上探索出了獨屬這片雪域高原的“楓橋”路。
由民警和護邊員組成的巡邏隊伍在邊境一線巡邏踏查,宛如仙境一般。
“三特”基因代代傳
“紅其拉甫”是塔吉克語,意為“不可逾越的紅牆”,曾影響了幾代人的電影《冰山上的來客》就取景于此。
《大唐西域記》裡記載的紅其拉甫,“寒風凄勁,春夏飛雪,晝夜飄風”。老一輩紅其拉甫戍邊人在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下,用雙腳和生命書寫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戰鬥、特别能奉獻”的老“三特”精神。
派出所轄區共有數十條通外山口,距派出所130公裡外大山深處的熱斯喀木村就是其中一個。起初,派出所僅有10名民警,民警騎馬前往最少得7天,還得翻越數座海拔4300米以上的達坂,趟過數條刺骨的冰河。
早在2000年4月,在當地牧民的幫助下,時任派出所所長阿巴米思林帶領民警在熱斯喀木村抓獲了5名企圖越境者。“邊境線上有什麼異常情況,無論刮風下雪,牧民都會立即報告給派出所。”有多年邊防工作經驗的現任教導員範川川深知邊境牧民對于國家邊防安全的重大意義。
如今的派出所順應時代發展,民警人數也增至30餘名,平均年齡不到28歲,他們以“愛民·為民·親民”的服務宗旨探索出适應當下“特别講政治、特别守紀律、特别能奉獻”的新“三特”精神,沿着前輩的腳印繼續前進。
派出所榮譽室陳列得部分老物件。
陳列在榮譽室裡發黃的筆記本、殘破馬鞍、手搖式鈴铛等10餘件前輩留下的印記以及30餘面錦旗、獎章牌匾,仿佛能将人帶回到那個年代,重溫“三特”精神的光芒。
風雪邊關護民安
衣拉克素邊境警務站是派出所設立在通往巴控克什米爾地區唯一通道上的第一道關卡,與之遙相呼應的則是遠在雪山那頭的熱斯喀木村警務室,縱深長達130公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為重要管控方向,派出所民警和護邊員24小時駐守,警長臧帥和張志昊分别紮根其中。
臧帥和張志昊都是主動申請來紅其拉甫戍邊的年輕民警,年齡相仿,一個96年出生,一個98年出生,因同一個夢想相聚在一起,一個在這頭,一個在那頭,共同戍守在紅其拉甫這片熱土上。
在衣拉克素邊境警務站執勤現場的民警李延慶,強烈的紫外線已将稚嫩的臉龐曬成紫紅色。
冰雪覆蓋、洪水滔天、滾石飛降,面對同一季節的不同惡劣天氣,對派出所民警來說已是家常便飯。
已在此堅守8年的副所長陳鏡全說:“别說一天感受四季之變,這裡什麼惡劣天氣都能遇到。”
去年6月29日,民警張志昊與戰友皮爾達吾斯在熱斯喀木村岔河口附近走訪時發現有一村民被困河水中央,面對湍急的河水,顧不上危險,第一時間涉水将群衆救出轉移至安全地帶。
同年7月3日,在這一區域中部的蓋加克達坂上,海拔5300米,因連續降雪導緻多處雪崩将部分山路掩埋,給本就狹窄的路面增添了更大隐患,警長臧帥及時聯系鏟雪車,耗時8個小時,疏通路面,擔任起臨時交通員,保障群衆安全出行。
同日,民警張志昊走訪依色克布拉克牧場群衆途中,遇到山體落石,及時聯系附近牧民封閉該路段,保障了過往車輛安全。
“别看他們年齡小,群衆有難時,總是搶着去。”教導員範川川說。
派出所的“愛民為民”檔案裡,詳細記錄了每次幫助群衆的經過。自2019年以來,達坂兩側的駐勤民警累計為群衆辦實事346起,救助過往群衆128人、34輛被困車輛,被救群衆先後送來10餘面錦旗。
熱斯喀木村警務室駐勤民警救助被困洪水中的群衆。
風雪護學是派出所每年都要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每到開學季,艱難的風雪護學任務都會如約而至,已經持續了近10年。
2019年2月底,連續降雪使得熱斯喀木村通往縣城的衣拉克素區域路段全部被覆蓋,厚度高達3米左右。讓村裡316名不同年級的孩子準時前往學校報道是派出所的工作目标,山兩頭的駐勤民警協調鏟雪車翻越2座5300米以上的冰達坂,克服零下30℃的低溫,連續5天作業,夜以繼日地進山鏟雪,最終打通了被積雪覆蓋20餘公裡的上學路,與村幹部一起将孩子們平安護送至200公裡外的縣寄宿學校。
“孩子出來時要翻越海拔5300米的蓋加克達坂,上面隻有一條勉強容下一輛推土機通過的懸崖路,遇上風雪天,再好的車子也會“高原反應”,故障頻發,更别說人了,那得多大勇氣!”陳鏡全說。
2019年3月,衣拉克素邊境警務站民警夜間接送前往縣城求學的孩子 。
多年來,不論天氣好壞,駐紮山兩頭的民警一刻也沒敢放松,除去走訪入戶、巡邏查緝,操心最多的就是每一位過往群衆的安危,也創下此區域連續22年來無一起涉邊案事件發生的佳績。
警民同心守家園
群衆工作是派出所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不論是入戶走訪,還是巡邏防控,在村莊、牧場,看見派出所民警,牧民都會主動迎上遞一碗奶茶、掰一塊脆香的馕餅,用民警地力夏提·熱克甫的話講:“平日裡把心掏給群衆,走到哪兒都是家。”
地力夏提是土生土長的新疆人,2018年大學畢業後來派出所開始戍邊,一直駐守在紅其拉甫村警務室。
2020年初,疫情導緻學生們隻能在家上網課,距離縣城80餘公裡的紅其拉甫村有數十戶牧民住在離村子較遠的牧業點,網絡信号差,有近20名牧區孩子無法實現網絡學習問題,急壞了家長們。
為此,地力夏提和戰友王一決定用村警務室當課堂,利用線上網絡資源為孩子們輪流輔導。對于來不了的學生,就把課程錄下來,走訪時送課上門,不能落下一節課。
那段時間,地力夏提成了“牧區臨時課堂”的主講師,也被孩子們稱之為最貼心的警察“老師”。
牧區臨時課堂成立後,駐勤民警利用走訪時機将錄好得課程送到牧區氈房供孩子們學習。
和地力夏提一樣,副所長周峰是國家移民管理局選調前往邊疆一線挂職的民警,在派出所一年多的時間裡,他憑借精湛的針灸醫術走遍了紅其拉甫的角角落落。
與護邊員一起駐勤時,周峰發現脫去上衣的護邊員有好幾人後背滿是疤痕。原來,常年守邊護邊加之高原高寒緻使多人患有嚴重腰疼病,在疼的厲害時就用“土辦法”:用燒熱的木棍灼傷疼痛部位,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
當晚,周峰便為護邊員們用針灸治療。
“當時他們看見銀針都害怕,講了半天,才肯接受這種療法。”周峰介紹說。
圍觀的護邊員也拿手機記錄下這新奇的一幕,發到村裡的微信群,大家都稱他是神醫。
自此,每天都有人到派出所來找他求醫問藥。
副所長周峰利用走訪時機為轄區群衆免費問診。
一年多以來,經過周峰診療的群衆高達400多人,其中150餘名群衆的偏頭痛得到有效緩解,98人的腰椎病逐漸恢複;參與高原救援多達31次,每一次都為求助群衆守護平安;前往邊境前沿牧場、抵邊企業開展義診62次,贈送出價值3萬元的醫療藥品。
“這裡醫療條件差,周神醫每次來家裡都帶着醫藥箱,一邊察民情,一邊給我們當家庭醫生。”戍邊15個年頭的塔吉克族護邊員艾提買買提·百克買買提說。
護邊員艾提買買提帶兒子一起巡邊。
6月12日,飄了一夜的雪花覆蓋了整個紅其拉甫村。
一大早,43歲的艾提買買提帶上年幼的兒子又一次前往邊境一線木孜吉力尕進行巡邏踏查。
“他是男孩子,該出去見世面了。”問其為何帶上兒子時,他說。
在平均海拔超過4300米的山口巡邏,車輛無法通行,隻能靠馬和牦牛前行,馕餅就雪成了大家習以為常的午飯,一路巡視完畢,大家回到家中才能安心睡去。
用艾提買買提的話講:派出所的民警都能時刻守在這裡,何況守的是他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警民齊心全力守護,決不能丢一寸。
15年來,艾提買買提和一茬又一茬的戍邊民警在這平均海拔4300米的荒山雪嶺中巡邏,遇過危險,有過離别。隻因他們認為,自己的腳下是邊境,身後是萬家燈火,護邊就是護着自己的家!
(李展朋、王九峰)
(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