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四庫全書流傳下來了嘛

四庫全書流傳下來了嘛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9 20:57:05

陸錫熊:《四庫全書》奪命生涯

◆◆

文 | 石祿生

01

品藏天下,為您揭開曆史的迷藏。說起《四庫全書》,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想到一個名字:紀曉岚;反過來也一樣,提到紀曉岚,人們也會想起《四庫全書》。

可以說,因為十幾年前那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岚》的關系,大多數人都知道了紀曉岚這個曆史人物;又因為紀曉岚的緣故,世人或多或少也對《四庫全書》有所耳聞。

四庫全書流傳下來了嘛(四庫全書背後的血淚史)1

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岚》劇照(張國立飾演)

沒錯,《四庫全書》的确是中華曆史文化著作中的一朵奇葩,從史學價值的角度看,無論用什麼高大上的詞來贊譽它都不過分,什麼曆史“文獻巨制”、“無價之寶”啦等等,這些說法都是成立的,它具有重要的曆史研究、收藏和欣賞價值。

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如果還原到清代乾隆年間那個時空背景下,編纂《四庫全書》也算得上是一個勞民傷财、毀譽參半的政績文化工程。

四庫全書流傳下來了嘛(四庫全書背後的血淚史)2

四庫全書

首先它的内容來源基本上摘抄于古時曆朝曆代的文史檔案和古籍,以抄寫為主,原創部分僅限于添加注釋,算不得多麼了不起的文化創作;

其次為了編纂《四庫全書》,全國上下粗暴搜集曆史檔案和古籍等,被毀損的文檔、善本等不計其數,令人扼腕痛惜;

再有,《四庫全書》的編纂工作,其本質是站在清朝統治者的好惡立場上,對此前中華曆史檔案的一次全面“裝修”,凡是不符合大清皇家利益與觀點,或不讨他們喜歡的曆史真相,統統被編纂者改寫或抹去,所以說《四庫全書》不具有學術的獨立性、客觀性和完整性。

四庫全書流傳下來了嘛(四庫全書背後的血淚史)3

《四庫全書》文淵閣再版樣書

總體而言,從曆史角度看,《四庫全書》的編纂,有益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

更重要的是,《四庫全書》的編纂背後,是一部活脫脫的血淚史。因為這部書,在總編輯一類的人物當中,有人被活活累死,有人郁郁而死。我們所熟悉的紀曉岚,當年也受盡了《四庫全書》的折磨,好在他挺過來了,才有了他後來的燦爛曆史聲名。

四庫全書流傳下來了嘛(四庫全書背後的血淚史)4

修四庫全書的文獻學家之—紀曉岚

話說到這裡,想必看官也猜到了,本文要說的人物重點,顯然不是紀曉岚,而是另有其人。這個人叫陸錫熊,當年跟紀曉岚是平起平坐的《四庫全書》總纂官之一。他的命不好,基本可以确定就是被《四庫全書》編纂工作累死的。

02

陸錫熊是上海人,1734年出生。在他出生兩年後,乾隆皇帝就登基了。衆所周知,乾隆帝在位六十年,執政生涯極其漫長。因此,作為一個會讀書、愛讀書的文化人,陸錫熊注定繞不開乾隆這個愛才、識才、善用人才的皇帝。攤上乾隆這麼個文治武功的皇帝,陸錫熊這個讀書才俊沒得選,累死在文化崗位上,幾乎是他與生俱來的宿命。

乾隆二十六年(1761),陸錫熊考中了進士,年僅二十七歲。跟他一起考中進士的,還有個叫孫士毅的人,他比陸錫熊大了十四歲。後來孫和陸兩個人都做了《四庫全書》的總纂官。

陸錫熊進士出身,初始的職務是内閣中書,做的是文書工作。這個崗位級别很低,大概是七品官吧;但它的職能很突出。

内閣事務的文書工作,意味着很多呈給皇帝看的文件,就是陸錫熊起草的。乾隆皇帝是何等人物啊,誰的文章寫得好,他一眼就看出來了。久而久之,乾隆帝對陸錫熊那是贊賞有加:“陸錫熊這小子不錯哎,文筆這麼好,将來可以擔總纂重任。”

四庫全書流傳下來了嘛(四庫全書背後的血淚史)5

後來陸錫熊倒是升遷到刑部郎中的高位上去了,但乾隆念念不忘的是他的文筆之好,所以把他調去寫書、編書,是遲早的事。

果不其然,乾隆三十八年(1773),乾隆終于下了決心要做一件他考慮已久的事情:修《四庫全書》。他尋思了一番:“朝中誰能擔此大任呢?”想來想去,乾隆帝拟出了四個名字:陸錫熊、紀昀(紀曉岚)、孫士毅、陸費墀。聖旨令下,調任前三人為總纂官,最後一人陸費墀為總校官。

顧名思義,總纂官負責編寫工作,相當于總編輯;總校官,負責總校對。四人的級别是并駕齊驅的。注意了:在這四個人當中,陸錫熊和陸費墀是年紀比較輕的兩位,最後累死、受牽連而死的,也正是這兩個人。

這就很值得玩味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年長的或者是寫作經驗豐富的文化人都知道,碼字這種工作,大概是世界上最折磨人的差事了。出于愛好或消遣偶爾寫一寫,那是一種樂趣;但要是把它當做一項既要保質又要保量的工作來做,那簡直就是“苦難的非人間”了。

今天的寫作者,就龐大的寫作量而言,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編劇,他們最能體會寫作的辛勞。他們的寫作動力,除了極少數人是出于發乎靈魂的熱愛,大部分編劇都是為了高額的報酬而苦苦煎熬,不會有第三種原因。

龐大的碼字量,跟偶爾寫個小文、随筆,完全不是一回事。而《四庫全書》的編纂,更是碼字界的珠穆朗瑪峰。可見其任務之艱巨。

四庫全書流傳下來了嘛(四庫全書背後的血淚史)6

長沙圖書館新館館藏的《四庫全書》

問題是對于《四庫全書》的四位總編級人才來說,他們本來是在别處當着官的。編書、寫書的待遇,跟在别的機構當官,大體是差不多的,拿的都是級别工資。所以對于紀曉岚和孫士毅這兩位比較年長的資深老鳥來說,他們看得明白:“編寫《四庫全書》的差事,能推脫就推脫,推脫不了也得悠着點幹。把身體搞垮了,就不值當了。”

通過很多曆史的描摹,我們大體也熟悉紀曉岚的工作狀态了:待遇越來越好,工作不慌不忙,從不耽誤大碗吃肉。這都是他跟乾隆争取來的待遇,做着這麼個“非人間”的碼字工作,絕不虧着自己。

而陸錫熊和陸費墀這兩位小字輩就不一樣了,他們還年輕,寫作經驗畢竟有限,至少以前沒寫過大部頭的東西,以為這事跟平時抄寫文書的工作差不多,不但不推脫,還倍感榮幸:“多謝皇上信任和重用。”轉頭就拿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精神頭兒投入編纂工作中去了,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時不休息,以“報效皇恩”。身體、精力、心思,全部交付給《四庫全書》,不留一絲餘地,他們注定到了後期,會有悲催的結局。

03

這裡有一組觸目驚心的數字:《四庫全書》共分七部,抄寫和編纂的史料文檔規模達7.9萬卷,3.6萬冊,約8億字。先後有3800多人參與抄寫。全書的修撰和編寫,曆經十三年才完成。先後參與的高官也有360多人。其中陸錫熊、紀昀、孫士毅、陸費墀四位總編輯,作為全程參與者,苦勞和功勞無疑最大。

關于四庫全書的編纂過程,如同前面所說,紀曉岚和孫士毅算是文壇的老江湖了,對《四庫全書》的編纂工作早早有了論持久戰的思想準備,該工作工作,該吃吃,該喝喝,保持一個張弛有度的節奏,總體來說還不至于太痛苦:“慢慢來,大不了幹它一輩子。”

怕就怕陸錫熊、陸費墀這種年輕人,熱情來得快,去得也快。對項目的艱辛程度估計不足;工作方法不對頭,高舉高打,不利長久。原想着三下五除二把任務完成,在皇帝面前論功行賞,事情就圓滿了。誰能想到:“這事怎麼總也幹不完了?”精力透支得太厲害,不免心地焦躁起來,越焦躁越快馬加鞭,體力透支更甚,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四庫全書流傳下來了嘛(四庫全書背後的血淚史)7

欽定四庫全書提要

最最要緊的是,年輕人理論上還有大把的前程,不願意把畢生的精力都耗費在某一件事情上面去。總之,随着《四庫全書》項目的久拖未果,在陸錫熊的心裡,各種雜亂的念頭紛至沓來,做事也變得毛躁起了:“個中的滋味,幾人能懂?”

沒錯,放眼今天,大凡年輕編劇也是這種心路曆程:“這破電視劇什麼時候能寫完?太折磨人了。”這跟時不時寫寫小美文的作者,完全不在一個心理頻道。寫長篇的整個過程,基本上都是用熬的,熬到後面,完全沒有樂趣可言。

四庫全書流傳下來了嘛(四庫全書背後的血淚史)8

《四庫全書》全稱《欽定四庫全書》

乾隆四十六年(1781),《四庫全書》第一部終于完成了,被收藏于清宮紫禁城文淵閣。工程尚未完成,煎熬還要繼續。大夥兒聚起來簡單地吃了一頓慶功飯,繼續投入工作。

乾隆四十七年(1782),《四庫全書》第二部完成。這一部是由陸錫熊主抓的,他親自陪同文藏侍衛把它押運到沈陽文溯閣收藏,心想:“或許我的使命這就完成了,搞不好皇上會把我調任别處。”

事實證明,陸錫熊是想多了。陸錫熊是最主要的總纂官之一,乾隆皇帝怎麼可能放他走呢?傳達口谕:“小陸辛苦了,賞他吃宵夜。但四庫全書,他要負責到底。”

04

修書的艱辛,不必再表。反正在紀曉岚、陸錫熊等人的努力下,《四庫全書》各部陸續完成,直到乾隆五十一年底(1786),七部全部修成,分别入庫。除了早前收入紫禁城文淵閣、沈陽文溯閣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其他的分别收藏于圓明園文源閣、承德文津閣、揚州文彙閣、鎮江文宗閣、杭州文瀾閣,每個地方藏一部,形成“北四閣,南三閣”之勢。

四庫全書流傳下來了嘛(四庫全書背後的血淚史)9

北京故宮文淵閣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翻一翻紀曉岚的簡曆,可以發現,在《四庫全書》長達十三年的修撰過程中,身為總纂官之一的紀曉岚,可一點兒沒耽誤做官,先後任禦史、侍郎、尚書等,一路升遷。還是那句話,紀曉岚是文壇老江湖,做事張弛有度,一心多用也綽綽有餘。總之,他這個總纂官可能是兼職性質的。

反觀另一個總纂官陸錫熊,修書期間查不出任何其他官職記載,十有八九他是全職的總纂官。這就難怪在編纂《四庫全書》過程中,為什麼紀曉岚不緊不慢而陸錫熊卻心急如焚了。

好在《四庫全書》編纂完畢,乾隆皇帝也不忘安撫陸錫熊,第一時間把他調去福建任提督學政。有史以來,陸錫熊第一次嘗到了擔任地方長官的惬意:“再也不用埋頭在史料堆裡了,真好。”

四庫全書流傳下來了嘛(四庫全書背後的血淚史)10

《乾隆南巡圖》中的乾隆帝

但陸錫熊并沒有高興多久,皇宮裡傳來了對他來說不啻是晴天霹靂的消息:乾隆五十二年三月,乾隆皇帝心血來潮,非要閱讀一下剛剛編纂完畢不久的《四庫全書》。結果發現書中有很多抄寫錯誤和觸犯忌諱的詞句。

更重要的是,有些曆史注釋或評價,完全不對乾隆的口味,也就是說沒有跟上乾隆的立場或心思。于是乾隆勃然大怒:“來呀!給我重召陸錫熊和紀曉岚負責修訂,書中所有的錯誤都要勘正。此次重修、抄寫、裝訂,所有的人工費用和材料費用,統統由陸錫熊和紀曉岚照價賠償。”

沈陽故宮-文溯閣

看見沒有,給皇家修書從來都不是好玩的事情。編纂者得完全摸透皇家的心思,才能形成正确的編纂思路。否則,重則砍頭,輕則返工賠錢。陸錫熊和紀曉岚算是遇到輕罰的待遇了,但就算這樣,也夠他們喝一壺的。

老江湖如紀曉岚,這次也得老實認栽了。他剛好在北京做官,沒法逃避,隻得老老實實翻開《四庫全書》大部頭,逐字審閱修訂,連帶還要出聘請抄寫員的費用。

四庫全書流傳下來了嘛(四庫全書背後的血淚史)11

而此時陸錫熊尚在福建任職,親自返工重修書籍,暫時是免了,但重修的花費他必須得跟紀曉岚平攤。本來他就沒什麼積蓄,這麼一來,他也是叫苦不疊。更要緊的是,陸錫熊這人心腸軟,他看不得紀曉岚一個人在北京受煎熬:“紀大人畢竟年長于我,讓他一個人受累,實在過意不去。”但眼下也隻好如此了。

在三位總纂官當中,有曆史記載受罰的,隻有陸錫熊和紀曉岚兩位。孫士毅年紀最大,可能出于這個原因,沒有受到牽連。至于擔任總校官的陸費墀,受到的處罰最重:他被革去一切職務,回到老家閉門思過,成天以淚洗面:“我修了十三年的書,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怎麼修到最後,連官職都沒有了呢?”

乾隆五十五年,提心吊膽、百般不平的陸費墀,終于郁郁而終,生病而死。他死後,全部家産被抄,用于賠償重修《四庫全書》的費用。這位最年輕的《四庫全書》總編人物,結局不可謂不慘。

05

乾隆五十五年(1790),陸錫熊作為提督福建學政任滿結束,他憂心忡忡地回到了北京。按道理,朝廷還會指派新的職務給他,他還可以一邊做官,一邊利用業餘時間校對修正《四庫全書》書稿,就像紀曉岚那樣;當然,他該平攤的費用一分都不能少。

四庫全書流傳下來了嘛(四庫全書背後的血淚史)12

但是,還是那句話,陸錫熊是個性格過于實在的人,既然乾隆皇帝對《四庫全書》不滿意,他就把這個事當成是天大的事。他暫時放棄了仕途,心急火燎地趕到沈陽文溯閣,全心投入到四庫全書第二部的校書工作中去。

需要再次強調的是,從接觸《四庫全書》開始,陸錫熊的做事境界跟紀曉岚比,都要遜色不少。不錯,論責任心,可能陸錫熊更強。但要論處事智慧,陸錫熊比紀曉岚差了不止一丁半點。對待《四庫全書》這種超大規模的項目,心态放松是最重要的,哪怕秉持拆東牆補西牆的态度都是可以的。最忌諱急火攻心,因為那終将害己。

陸錫熊滿腦子想的都是趕快完成書稿修訂工作,好讓乾隆皇帝滿意,同時也便于自己的仕途生涯能夠持續下去。他的性格,注定不能一心二用的,一次隻能做一件事。所以他常年夜以繼日地埋頭修訂書稿,基本放棄了休息。

《四庫全書》最終掏空了陸錫熊的身體,他果然被自己的心态給害死了。乾隆五十七年(1792),陸錫熊積勞成疾,累死在校書修訂崗位上,時年五十九歲。

縱觀《四庫全書》前後近二十年的編纂、修訂史,活脫脫是一部催人淚下的血淚史。苦差催人淚,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更令人唏噓不已的,是陸錫熊、陸費墀等年輕輩的碼字匠官,在處世眼光和做事智慧方面,跟紀曉岚等文壇名家的差距所在。忠于人、忠于事,固然是必要的美德,但做事亦要講究方式方法,靈活變通不是?否則就不啻為大寫的迂了。

匾額《清時耆老》,陸錫熊題匾于任提督福建學政期間,題匾時間為1788年。匾文含義:贊譽受匾人是太平時期受人尊敬的老人。此匾目前收藏于福建品藏文化公司。

四庫全書流傳下來了嘛(四庫全書背後的血淚史)13

陸錫熊題【清時耆老】匾額

四庫全書流傳下來了嘛(四庫全書背後的血淚史)14

陸錫熊題【清時耆老】匾額 局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