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經絡辨證口訣

經絡辨證口訣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2-26 22:23:29

辨經絡病證方法

  所謂經絡辨證方法是指根據經絡循行部位,以及經絡絡屬髒腑的相關生理病理為理論依據,對肢體病證以及内髒病證進行辨證分析的思維方法。

  經絡辨證方法是對髒腑辨證方法、氣血津液辨證方法的必要補充。這種辨證方法和氣血津液辨證方法是髒腑辨證這一主體思維方法的兩翼,使腑腑辨證得以更加充實、完善和廣泛應用。

經絡辨證口訣(辨經絡病證方法)1

  經絡辨證方法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熟悉每一經脈的主要循行部位,以及所聯絡的相關器官;二是掌握每一經脈與内髒的絡屬關系;三是對各條經脈所絡屬内髒的生理和病理特征能熟練地掌握。

  一、辨手太陰肺經病證

  手太陰肺經病的辨證,是指對病邪侵及手太陰肺經所表現病證的一種辨證方法。手太陰肺經病證以肺經所過之處經氣不利症狀及肺衛症狀為特征。

  [臨床表現] 肺脹,咳喘,胸部滿悶,缺盆中痛,肩背痛,或肩背寒,少氣,灑浙寒熱,自汗出,以及脯、臂前廉痛。

  [機制分析] 手太陰肺經起于中焦,下絡大腸,上膈屬肺。沿上肢内側前緣上行,過肘、腕關節,沿前臂桡骨外沿,人大魚際,出于大指之端,其經氣不利,肺失宣降而見肺脹,咳喘之症。經氣不利,故有上肢内側前緣疼痛各症。

  本法常用于對肩背痛、感冒、肺脹、咳嗽、喘病等病的辨證。

  二、辨手陽明大腸經病證

  手陽明大腸經病的辨證,是指對病邪侵及手陽明大腸經脈所表現病證的一種辨證方法。

  手陽明大腸經病證以大腸經經脈循行部位症狀和所合之肺髒津液不足及大腸傳導失職症狀為特征,多為熱證。

  [臨床表現] 齒痛,頸腫,喉痹,目黃,鼻出血,口幹,便秘或洩瀉,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機制分析] 手陽明大腸之脈,起于示指端,沿上肢外側前緣上行,過腕、肘,上肩人缺盆,其一支入胸腔下膈,抵下腹部,絡肺而屬大腸。直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在人中交叉後,止于鼻旁迎香穴。此經有病、經氣不利、故有經脈所過的肩前,大指次指痛,齒痛、鼻出血之症。其經絡肺屬大腸,故有喉痹、便秘、洩瀉之症。

  三、辨足陽明胃經病證

  足陽明胃經病的辨證,是指對病邪侵及足陽明胃經所表現病證的一種辨證方法。足陽明胃經病證以胃經經脈循行部位症狀為特征,多屬熱證。

  [臨床表現]

  發熱以身前較甚,鼻痛,鼻出血,齒痛,口喁,喉痹,頸腫,膝膑腫痛,循乳部、股、伏兔、胫外廉、足面皆痛,足中趾不用等。

  [機制分析] 足陽明胃經起于鼻旁迎香穴,入目内眦,環唇挾口,沿耳前上前額角。其支下頸人胸下膈,屬胃絡脾,出氣街,沿下肢外側前緣,下足抵中趾端。所以該經有病可有此症。

  本法常用于對鼻出血、齒痛、喉痹、中風、溫熱病等的辨證。

經絡辨證口訣(辨經絡病證方法)2

  四、辨足太陰脾經病證

  足太陰脾經病的辨證,是指對病邪侵及足太陰脾經所表現病證的一種辨證方法。足太陰脾經病證以足太陰脾經所過之處症狀及脾胃功能失常症狀為特征。

  [臨床表現] 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矢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體不能動搖,食不下,煩心,心下急痛,溏瀉,癓瘕,洩瀉,水閉,黃疸,不能卧,股膝内腫厥,足大趾不用等。

  [機制分析] 足太陰脾經起于足大趾,沿下肢内側前緣止行,人腹屬脾絡胃。因此該經有病,除經脈所過處出現症狀外,主要以脾胃失調的症狀為其主要診斷依據。

  本法常用于胃脘痛、嘔吐、洩瀉、癓瘕、黃疸、不寐等病證的辨證。

  五、辨手少陰心經病證

  手少陰心經病的辨證,是指對病邪侵犯手少陰心經所表現病證的一種辨證方法。手少陰心經病證以手少陰心經循行部位症狀為特征,多屬熱證。

  [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嗌幹,心痛,渴而欲飲,目黃,脅痛,脯臂内後廉痛,厥,掌中熱痛等。

  [機制分析] 手少陰心經起于心中,下絡大腸。其直行部分沿上肢内側後緣尺側上行,過肘、腕、上小魚際、出小指端。故其脈病證有上肢内側、手掌、小指之症,還有心及小腸失常的病證。”

  本法常用于對心痛、目黃、脅痛等病的辨證。

  六、辨手太陽小腸經病證

  手太陽小腸經病的辨證,是指對病邪侵及手太陽小腸經所表現病證的一種辨證方法。手太陽小腸經病證以手太陽小腸經循行部位經氣不利症狀為特征。

  [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咽痛颌腫,不可以顧,肩似拔,臑似折,耳聾,目黃,頰腫、頸、颔、肩、臑、肘、臂外後廉痛等。

  [機制分析] 手太陽小腸經從小指外後側上行,沿上肢外側後緣,過肘上肩,入缺盆,入胸腔下腹部,絡心屬小腸,上行部分,過面頰,入目内眦。該經有病以上肢外側後緣症狀為主。

  本法常用于對喉痹、耳聾、目黃等病的辨證。

經絡辨證口訣(辨經絡病證方法)3

  七、辨足太陽膀胱經病證

  足太陽膀胱經病的辨證,是指對病邪侵及足太陽膀胱經所表現病證的一種辨證方法。足太陽膀胱經病證以足太陽膀胱經所過之處經氣不利症狀為特征。

  [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寒熱,鼻塞,頭痛,目似脫,項如拔,背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胭如結,臑如裂,足小趾不用等。

  [機制分析] 足太陽膀胱經起于目内眦,上頭,過頭頂後項,夾脊下行,過臀下胴,沿下肢後側止于小趾外側至陰穴處。所以該經有病以所過處疼痛、活動受限為主。

  本法常用于對頭痛、感冒、痹病等病的辨證。

  八、辨足少陰腎經病證

  足少陰腎經病的辨證,是指對病邪侵及足少陰腎經所表現病證的一種辨證方法。足少陰腎經病證以足少陰腎經循行部位症狀及腎陰精不足症狀為主要特征,多屬虛證、熱證。

  [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饑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有血,喝喝而喘,心如懸若饑狀,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口熱,舌幹咽腫,上氣,嗌幹及痛,煩心,心痛,背、股内後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熱而痛等。

  [機制分析] 足少陰腎經起于小趾外側,過足心,沿下肢内側後緣上行,過膝股,抵會陰,分别沿腹及腹腔後壁上行,屬腎絡膀胱。其經氣不利,故有如上諸症。

  本法常用于對心悸、怔忡、咽喉痛、心痛、痿病、厥病、咳喘、消;渴等病的辨證。

  九、辨手厥陰心包經病證

  手厥陰心包經病的辨證,是指對病邪侵及手厥陰心包經所表現病證的一種辨證方法。手厥陰心包經病證以手厥陰心包經經脈循行部位症狀及心功能失常症狀為特征。

  [臨床表現] 手心熱,臂肘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憺惦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煩心,心痛等。

  [機制分析] 手厥陰心包經起于心包,下膈曆絡三焦。其主幹出于腋下,沿上肢内側中線上行,過肘、腕人掌中,出于中指端。所以其經有病,可有上述諸證。

  本法常用于對心痛、癫、狂、心悸、怔忡、目黃等病的辨證。

經絡辨證口訣(辨經絡病證方法)4

  十、辨手少陽三焦經病證

  手少陽三焦經病的辨證,是指對病邪侵及手少陽三焦經所表現病證的一種辨證方法。

  手少陽三焦經病證以手少陽三焦經所過之處經氣不利症狀為特征。

  [臨床表現] 耳聾,心脅痛,嗌腫,喉痹,汗出,目銳眦痛,頰痛,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等。

  [機制分析] 手少陽三焦經起于環外後側,沿上肢外後側中線上行,過肘上肩,上頸循頰,止于目外眦。其支入胸下膈,絡心包而屬三焦。此經有病,故見上述諸症。

  本法常用于對心痛、脅痛、耳聾、喉痹、目疾等病證的辨證。

  十一、辨足少陽膽經病證

  足少陽膽經病證的辨證,是指對病邪侵及足少陽膽經所表現病證的一種辨證方法。足少陽膽經病證以足少陽膽經經脈循行部位症狀及膽功能失常症狀為特征。

  [臨床表現] 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甚則面微有塵,體無膏澤,足外反熱,頭痛,颔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俠瘿,汗出振寒,胸、脅、肋、髀、膝外至胫、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足小趾次趾不用等。

  [機制分析] 足少陽膽經起于目外眦,繞耳,沿頭側下行,循脅肋,屬膽絡肝。循下肢外側中線下行于胫、腓骨之間,止此于四趾。其經病證,故有此症。

  本法常用于對郁病、胸痛、脅痛、心痛、黃疸等病的辨證。

  十二、辨足厥陰肝經病證

  足厥陰肝經病的辨證,是指對病邪侵及足厥陰肝經所表現病證的一種辨證方法。足厥陰肝經病證以足厥陰肝經經脈循行部位症狀及肝脾失調症狀為特征。

  [臨床表現] 腰痛不可以俯仰,甚則嗌幹,胸滿,嘔逆,飧洩,狐疝,遺尿,閉癃,脅痛,婦人少腹腫等。

  [機制分析] 足厥陰肝經起于足大趾,沿下肢内側中線上行,繞外陰,過少腹,布脅肋,走乳中,夾咽喉,人吭嗓,連日系,結巅頂。此經失常,故有上述諸證。

  本法常用于對腰痛、郁病、嘔逆、飧洩、疝氣、遺尿、癃閉、脅痛等病的辨證。

  十三、辨督脈病證

  督脈病的辨證,是指對病邪侵及督脈所表現病證的一種辨證方法。督脈為陽脈之海,總督一身之陽經,與腦、髓、腎有密切關系,督脈病證以督脈所過之處及相應髒器功能失常症狀為特征。

  [臨床表現] 實則脊強反折,虛則頭重。少腹氣上沖心,大人癫疾,小兒風痛,癃,痔,遺尿,女子不孕。

  [機制分析] 督脈起于小腹,出于會陰,向後沿脊柱正中上行,過頭頂向前,止于上唇系帶。該經有統領諸陽經的功用,溫煦子宮,所以有病時可有上述諸症。

  本法常用于對癫疾、中風、小兒風痫、癃閉、痔瘘、遺尿、不孕等病的辨證。

  十四、辨任脈病證

  任脈病的辨證,是指對病邪侵及任脈所表現病證的一種辨證方法。任脈位于腹面正中線,為陰脈之海,總任一身之陰經,與女子妊娠有關。任脈病證以任脈循行部位症狀及所連胞宮病變症狀為特征。

  [臨床表現] 男子為疝氣,女子為帶下,癥聚;少腹繞臍下引橫骨、陰中作痛,腹中有氣上沖于心,不得俯仰,拘急等。

  [機制分析] 任脈起于小腹,出于會陰,沿胸腹正中線上行,止于下唇系帶。任脈統帥各條陰經,稱陰脈之海,能主管子宮的月經和胎兒的孕育,所以此脈失常而見此症。

  本法常用于對疝氣、帶下、瘕聚、月經不調等病的辨證。

  十五、辨沖脈病證

  沖脈病的辨證,是指對病邪侵及沖脈所表現病證的一種辨證方法。沖脈為氣血之要沖,上行則灌諸陽,下行則滲諸陰,為十二經脈之海及血海,能調節十二經氣血,同婦女月經有密切關系。沖脈病證以沖脈循行特點及月經病變為特征。

  [臨床表現] 氣從少腹上沖胸、咽,咳,唾,氣逆而裡急,眩仆,四肢如火,心煩,恍惚癫狂,腹滿脹急疼痛,胸滿氣逆,癥瘕,遺尿,胎漏,不孕等。

  [機制分析] 沖脈起于小腹,下出會陰,從會陰分出四支。向前一支沿腹腔前壁與任脈内外對應上行人頭顱。向後一支沿腹腔後臂與督脈内外對應,上行人頭顱。另兩支從會陰,沿下肢内側下行止于内踝附近。沖脈被稱為“血海”是因其能調節十二經脈、五髒六腑的氣血,所以其病證範圍最為廣泛。

  本法常用于對奔豚、月經病、眩暈、癫、狂、咳、喘等病的辨證。

  十六、辨帶脈病證

  帶脈病的辨證,是指對病邪侵及帶脈所表現病證的一種辨證方法。帶脈起于脅下,圍腰一周,猶如束帶,能約束縱行諸經。帶脈病證以帶脈的循行特點為特征。

  [臨床表現] 腹部脹滿,繞臍腰脊痛,沖心痛,腰溶溶如坐水中,足痿,月經不調,赤白帶下。

  [機制分析] 帶脈環臍腰一圍,如裙褲之帶。能支配下肢運動,主管帶脈以下部位,以及盆腔中泌尿生殖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尤其是女性,所以古人将婦科疾病統稱為“帶下病”。本法常用于對腰痛、痿病、帶下、月經病的辨證。

經絡辨證口訣(辨經絡病證方法)5

  十七、辨陰維陽維脈病證

  陰維、陽維脈病的辨證,是指對病邪侵及陰維、陽維脈所表現病證的一種辨證方法。陰維脈維絡諸陰,陽維脈維絡諸陽,陰維,陽維脈病證以營陰、衛陽病變症狀以及陰陽不相維系症狀為特征。

  [臨床表現] 陰維脈為病,苦心痛,或脅下實,腰痛,陰中痛;陽維脈為病,苦寒熱,腰痛,肌肉痹癢。陰陽不能自相維系則怏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

  [機制分析] 維脈有陽維脈和陰維脈之分,分别聯絡着諸陽經和諸陰經。陰維,陽維分别起于内外踝附近,沿下肢内,外側上行止于頭部,故其失常,有如上症狀。

  本法常用于對腰痛、心痛、外感等病的辨證。

  十八、辨陰陽脈病證

  陰、陽脈病的辨證,是指對病邪侵及陰、陽脈所表現病證的一種辨證方法。

  陰、陽脈分主一身左右之陰和左右之陽,上會于目,有濡養眼目,司眼睑開合和下肢運動的功能。

  [臨床表現] 陰脈為病則陽緩而陰急,瞑目及少腹痛,陰厥,腰髋連腰中痛,男子陰疝,女子漏下等;陽脈為病則陰緩而陽急,嗔目及腰背痛,身體強直,癫痫,狂走等。

  [機制分析] 陽脈和陰脈分别起于下肢内外踝附近,沿下肢内側、外側上行,分别止于目之上下睑。二經失常,分别可有下肢内、外側運動障礙,有眼睑開合失常及睡眠障礙之疾。

  本法常用于對腰痛、癫痫、狂、瘛疭、中風、陰厥、疝氣、崩漏等病的辨證。

  以上介紹了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病證的辨證方法,是對髒腑辨證内容的補充。

經絡辨證口訣(辨經絡病證方法)6

傷寒病六經辨證方法

  六經辨證是東漢末年張機在《素問·熱論》等篇的基礎上,結合其臨床體會,将傷寒病的傳變特點進行了分析、歸納,創立出的一種适用于外感病的辨證方法。他的《傷寒雜病論》開創了辨證論治的先河,為後世醫家所尊崇。傷寒六經辨證以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來劃分外感病的不同發展階段,是一個包括邪正、陰陽、氣血、髒腑、經絡、氣化,發展階段,以及治法、方藥在内的綜合性的臨床辨證論治理論體系。傷寒概念有廣狹兩義,廣義的傷寒泛指外感病,狹義的傷寒是指感受寒邪,感而即發的外感病。六經辨證是《傷寒論》中辨證的綱領。六經概括了髒腑、經絡、氣血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六經病證是六經所屬髒腑經絡的病理變化反映于臨床的各種證候。以病變部位分,則太陽主表,陽明主裡,少陽主半表半裡,三陰均屬于裡。三陽病證以陽經和六腑病變為基礎,多屬于實證、熱證;三陰病證以陰經和五髒病變為基礎,多屬于虛證、寒證。因此六經辨證的應用,雖重點在分析外感風寒之邪所引起的病理變化及其傳變規律,但是并不局限于論治外感熱病,也适用于某些内傷雜病。

  六經辨證方法将外感病發生、發展過程中所表現的各種證候,以陰陽為總綱,歸納為三陽證(太陽病證、陽明病證、少陽病證)、三陰證(太陰病證、少陰病證、厥陰病證)兩大類。凡是抗病力強,病勢亢奮的,為三陽病證;凡是抗病力弱,病勢衰減的,為三陰病證。六經辨證的重點在于說明外感病各階段的病變部位、性質、邪正盛衰的病勢趨向及其相互轉化等特點,作為指導診斷和治療的依據。

  六經的常見證候有太陽病證、陽明病證、少陽病證、太陰病證、少陰病證、厥陰病證。

  一、辨太陽病證

  太陽病證是指外邪侵襲體表,邪正交争于人體淺表部位所表現的證候。太陽病是外感病的初期階段,病位表淺。太陽統攝營衛,主一身之表,抗禦外邪侵襲,為諸經之藩蓠。外邪侵犯人體,太陽首當其沖,故首先表現為太陽病證,并以惡寒、頭項強痛、脈浮為其主要臨床表現。風寒襲表,衛陽被遏,肌腠失于溫養,故惡風寒;足太陽經脈受邪,經氣不利,氣血運行不暢,緻頭項背疼痛;正邪抗争于太陽肌表,脈氣鼓動于外,故脈浮。上述臨床表現是太陽病的主症主脈,無論病程的長短,但見此症此脈,即可辨為太陽病。根據感受邪氣之後的不同反應,太陽病又分為經證和腑證。由于病人的體質差異,感受病邪的性質、輕重不同,太陽經證又有太陽中風和太陽傷寒的區别。若太陽經證不解,病邪可循經人腑,還可導緻太陽腑證,腑證又有蓄水證和蓄血證之分。

  (一)辨太陽經證

  太陽經證是指由于風寒之邪侵襲人體肌表,正邪抗争,營衛失調所表現的證候。太陽經證為傷寒病的初起階段,又分為太陽中風和太陽傷寒證。

  1、辨太陽中風證 是指以風邪為主的外邪侵犯太陽經脈,導緻衛強營弱所表現的證候。

  [臨床表現] 發熱,惡風,汗出,頭項強痛,或見鼻鳴,幹嘔,舌苔薄白,脈浮緩。

  [機制分析] 衛為陽,營為陰,風寒外邪以風邪為主侵犯太陽經,衛受邪而陽浮于外與邪争則發熱;風性開洩,以緻衛外不固,營不内守則汗出。此所謂“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由于汗出,肌腠疏松則惡風。若外邪犯及肺胃,肺氣失宣則鼻鳴;胃氣失降則幹嘔。

  [辨證要點]

  ①本證以外邪襲表,腠理不固,營衛失和為主要病機。

  ②以發熱、惡風、汗出、脈浮緩為辨證依據。

  2.辨太陽傷寒證

  是指以寒邪為主的外邪侵犯太陽經脈,導緻衛陽被遏,營陰郁滞所表現的證候。

  [臨床表現] 惡寒,發熱,頭項強痛,無汗而喘,骨節疼痛,脈浮緊。

  [機制分析] 風寒外邪以寒邪為主侵犯太陽之表,衛陽被遏,肌膚失于溫煦,則見惡寒;寒邪郁表,衛陽奮起抗邪,正邪交争,故發熱。衛陽郁遏,脈中營陰郁滞,筋骨失于溫養,故頭身疼痛。寒性陰凝,緻使肌腠緻密,玄府不開,故見無汗。寒邪凝束,正氣抗邪,故脈浮緊。寒邪束表,肺氣失宣,則呼吸喘促。

  [辨證要點]

  ①本證以寒邪襲表,衛陽被遏,營陰郁滞為主要病機。

  ②以惡寒重、發熱輕、無汗、脈浮緊為辨證依據。

  ③太陽中風證和太陽傷寒證的鑒别要點:前者為感受風邪,表現出惡風、汗出、脈浮緩的表虛證症狀;後者為感受寒邪,表現出惡寒、無汗、脈浮緊的表實證。

  (二)辨太陽腑證

  太陽腑證是指太陽經證不解,病邪循經内傳其腑膀胱所表現的證候。由于病邪分别與水、血相搏,病機各異,故太陽腑證又分為太陽蓄水證和太陽蓄血證。

  1.辨太陽蓄水證 是指太陽經證不解,病邪循經人腑,膀胱氣化不行所表現的證候。

  [臨床表現] 小便不利,小腹脹滿,發熱,惡風,自汗,心煩口渴,或飲人即吐,脈浮或浮數。

  [機制分析] 太陽經證不解,故見發熱,惡寒,脈浮等表證。邪熱内傳其膀胱之腑,氣化功能失職,邪與水結,水液停蓄,故見小便不利,少腹滿。水停而氣不化津,津液不能上承,故渴欲飲水。若飲多則水停于胃,緻胃失和降而見飲人即吐。

  [辨證要點]

  ①本證以病邪侵入膀胱,邪熱與水互結,氣化不利為主要病機。

  ②以小便不利、小腹脹滿、口渴不欲飲的水氣停蓄症狀為辨證依據。

  ③有發熱、惡風、汗出、脈浮等太陽經證未解的表現。

  2.辨太陽蓄血證

  是指太陽經證不解,邪熱循經深入下焦,與瘀血互結所表現的證候。

  [臨床表現] 少腹急結或硬滿,小便自利,神志錯亂如狂,善忘,大便色黑如漆,脈沉澀或沉結。

  [機制分析] 太陽經證失治,邪熱随經内傳,與血相結,瘀熱結于下焦少腹,故緻少腹急結,甚則澉滿,瘀熱内結,上擾心神,故見神志錯亂如狂,甚則發狂,以及善忘等症。病在血分,未影響膀胱氣化功能,故小便自利。淤血下行随大便而出,則大便色黑如漆。脈沉澀或沉結,是因瘀熱阻滞,脈道不利所緻。

  [辨證要點]

  ①本證以病邪侵入下焦,邪熱與淤血相結為主要病機。

  ②以少腹急結或硬滿、神志錯亂如狂、小便自利為辨證依據。

  ③有發熱、惡風、汗出、脈浮等太陽經證未解的表現。

  ④太陽蓄水證和太陽蓄血證的鑒别要點:前者以小便不利、小腹滿為主症;後者以小便白利、少腹急結、神志錯亂如狂為主症。

  二、辨陽明病證

  陽明病證是指外邪内傳陽明經,以緻陽熱亢盛,胃腸燥熱所表現的證候。其特點是陽熱熾盛,性質屬裡實熱證。陽明病證為外感病發展過程中,正邪鬥争劇烈的極期階段。陽明病多由太陽病失治、誤治、傷津化燥,邪熱内傳人裡;或由津液素虧,而陽氣偏盛之人,初感外邪,即化熱入裡;或由于感邪較重,雖發汗解表,未能逐邪外出,依然傳裡化熱;或由少陽病失治,邪熱傳入陽明所緻。其主要脈症是身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脈洪大。

  陽明病以“胃家實”為主要病機,即指胃腸的實證、熱證。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陽氣旺盛,邪入陽明最易化燥化熱。裡熱熾盛,蒸騰于外,故見身熱;熱迫津液外洩,故大汗出;表邪已人裡化熱,陽明邪熱獨盛,故不惡寒,反惡熱;熱盛血湧,則脈洪大,并鼓指有力。

  由于病人的體質差異,病變部位和證候特點的不同,可分為陽明經證和陽明腑證兩大類型。

  (一)辨陽明經證

  陽明經證是指邪熱亢盛,彌漫全身,充斥陽明之經,腸道尚無燥屎内結的證候。

  [臨床表現] 身大熱,汗大出,口大渴,面赤,氣粗似喘,心煩躁擾,舌苔黃燥,脈洪大。

  [機制分析] 邪入陽明,化熱化燥,充斥陽明經,彌漫全身,故身大熱;邪熱熾盛,迫津外洩,故汗大出;熱盛傷津,且汗出耗傷津液,故口大渴引飲。邪熱上擾,心神不安,則見心煩躁擾;氣血湧盛于面,故面赤。熱迫于肺,呼吸不利,故氣粗似喘。脈洪大有力,苔黃燥,為陽明裡熱熾盛之象。

  [辨證要點]

  ①本證以邪熱充斥陽明,腸道無燥屎内結為主要病機。

  ②以身大熱、大汗出、口大渴、脈洪大為辨證依據。

  ③有面赤氣粗、心煩躁擾、舌紅苔黃燥等實熱證的症狀。

  (二)辨陽明腑證

  陽明腑證是指邪熱内盛陽明,熱煉津液,邪熱與腸中糟粕相搏,燥屎内結所表現的證候。陽明腑證病情較經證為重,往往是經證發展的結果,多由陽明熱盛,汗出過多,或誤用發汗之法,使津液外洩,腸中幹燥,裡熱更甚,導緻燥屎阻滞,形成陽明腑實證。

  [臨床表現] 腹部脹滿硬痛而拒按,大便秘結,日晡潮熱,手足汗出,煩躁,甚者谵語,狂亂,循衣摸床,喘息,舌苔黃燥或焦黃,舌起芒刺,甚至焦黑燥裂,脈沉實有力或滑數。

  [機制分析] 陽明經氣旺于日晡,四肢禀氣于陽明,腸腑實熱彌漫,故日晡潮熱,手足汗出。邪熱與糟粕結于腸中,腑氣不通,故臍腹脹滿而痛,大便秘結;邪熱上擾心神,則見昏谵,甚則狂亂不安。苔黃燥而有芒刺,或焦黑燥裂,為燥熱内結,津液被劫之故。邪熱亢盛,且有形之邪壅滞,氣機不暢,脈氣不利,故脈來遲緩有力,若邪熱迫急則脈滑數。

  [辨證要點]

  ①本證以陽明熱盛,燥屎内結,腑氣不通為主要病機。

  ②以大便秘結、腹脹滿硬痛、拒按、舌苔黃厚幹燥、脈沉實為辨證依據。

  ③可兼有身熱,日晡尤甚、汗出、口渴、舌紅苔黃燥等實熱證的症狀。

經絡辨證口訣(辨經絡病證方法)7

  三、辨少陽病證

  少陽病證是指病邪侵犯少陽膽腑,導緻樞機不運,經氣不利所表現的證候。少陽病證其病邪已離太陽之表,又未入陽明之裡,處于表裡之間的半表半裡,故又稱為半表半裡證。少陽病多因太陽病不解,邪氣内侵,郁于膽腑與三焦,正邪分争于半表半裡之間,樞機不利所緻;或由于病邪直接侵犯少陽,或由于厥陰病轉出少陽而産生。以寒熱往來、胸脅苦滿、脈弦為主要臨床特征。

  病邪在半表半裡,正邪相争,正勝邪則發熱,正不勝邪則惡寒,病邪出入不定,故見寒熱往來,是少陽病的特有熱型。少陽經脈循行于胸脅,熱郁少陽,經氣不利,故胸脅苦滿;肝膽受病,氣機郁滞,故見脈弦。根據病變部位和證候特點的不同,可分為少陽經證和少陽腑證。

  (一)辨少陽經證

  少陽經證是指邪犯少陽,膽火上炎,樞機不運,經氣不利,邪結脅下少陽膽經所表現的證候。

  [臨床表現] 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幹,目眩,心煩喜嘔,不欲飲食,或目赤,耳聾,腹痛,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舌淡紅或舌尖紅,脈弦。

  [機制分析] 本證多由太陽經證不解,邪傳半表半裡的少陽部位而引起。亦可由厥陰病轉出少陽而成。邪正相争于半表半裡之間,邪出于表與陽争,正勝則發熱;邪人于裡與陰争,邪勝則惡寒,故見寒熱往來。膽火上炎則口苦;灼津則咽幹。邪熱上擾空竅,故頭目昏眩。邪郁少陽,經氣不利,故胸脅苦滿。若膽熱擾胃,胃失和降,則見嘿嘿不欲飲食,欲嘔;膽熱擾心則心煩。脈弦為肝膽受病之征。

  本證是以寒熱往來,胸脅苦滿,脈弦等為辨證依據。

  [辨證要點]

  ①本證以邪犯少陽,樞機不利為主要病機。

  ②以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幹、目眩、脈弦為辨證依據。

  ③可兼心煩喜嘔、嘿嘿不欲飲食、耳聾、脅下痞硬等症。

  (二)辨少陽腑證

  少陽腑證是指少陽氣機不利,胃腸結熱所表現的證候。

  [臨床表現] 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嘔吐不止,大便秘結或熱結旁流,或發熱,口苦,咽幹,目眩,胃脘拘急疼痛,黃疸,苔黃而幹,脈弦有力。

  [機制分析] 少陽膽腑有貯藏膽汁,排洩膽汁的功能,如若邪犯膽腑,其經氣不利故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脈弦之症。膽有熱則橫于胃,而見膽胃不和之嘔吐,口苦,咽幹,胃脘疼痛。膽汁溢于肌膚則為黃疸。

  [辨證要點]

  ①本證以邪傳少陽,氣機不利,胃腸結熱為主要病機。

  ②以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嘔吐不止、大便秘結或熱結旁流、苔黃、脈弦有力為辨證依據。

  ③可兼口苦、咽幹、目眩、胃脘拘急疼痛、黃疸等症。

  四、辨太陰病證

  太陰病證是指病邪侵入太陰,導緻脾陽虛衰,寒濕内停,運化失司,氣機阻滞所表現的證候。太陰主濕,為三陰之屏障,病人三陰,太陰首先受邪,故太陰病為三陰病的初期階段。太陰病證多因三陽病證失治、誤治、損傷脾陽,或因脾陽素虛,寒邪直中太陰所緻,其病變具有裡、虛、寒、濕的特點。

  太陰與陽明同居中焦,互為表裡,關系密切,其病變可在一定條件下轉化。如陽明病因清、下太過,損傷脾陽,可使病情向太陰方向轉化;太陰病若過用溫燥之劑,或寒濕久郁化熱,亦可轉屬陽明,故有“實則陽明,虛則太陰”之說。

  [臨床表現] 腹滿嘔吐,食欲不振,下利清谷或便溏,時腹自痛,喜溫喜按,口不渴,四肢欠溫,舌淡苔白滑或白膩,脈沉緩而弱。

  [機制分析] 此證可因三陽病治療失當,損傷脾陽而起,亦可由風寒之邪直接侵犯而成。脾陽虛衰,寒濕内生,氣機阻滞,故腹滿時痛;脾失健運則食納減少;寒濕下注則下利;寒濕犯胃,胃失和降,故見嘔吐。陽虛而氣弱,失于溫煦,故四肢欠溫;鼓動無力,故脈沉緩而弱。

  [辨證要點]

  ①本證以脾陽虛衰,寒濕内停為主要病機。

  ②以腹滿時痛、食欲不振、下利清谷或便溏或便溏、口不渴、脈緩弱為辨證依據。

  ③太陰與陽明病證都具有腹部脹滿而痛,其鑒别要點為:陽明腹滿痛而拒按、大便燥結,為裡實熱證;太陰腹滿痛則時發時止、喜溫喜按、下利清谷或便溏,屬裡虛寒證。

經絡辨證口訣(辨經絡病證方法)8

  五、辨少陰病證

  少陰病證是指病邪侵入少陰,損及心腎,陽氣虛衰,陰血耗傷,導緻全身性陰陽衰憊所表現的證候,少陰病為外感病發展過程的後期階段,病情多屬危重。以脈微細,但欲寐為主要脈症。少陰陽氣衰微,不能鼓動血液運行,故脈微細;陽氣者,精則養神,陽微神氣失養,故表現出但欲寐的症狀。

  少陰病的發生多由本經自感外邪,或由它經病傳變而來,如太陽之邪最易陷入少陰,因太陽與少陰互為表裡,或太陰病常累及少陰。由于少陰為三陰之樞,統水火之氣,本陽而标陰,故其病變既可從陰化寒,又可從陽化熱,因此可分為少陰寒化證和少陰熱化證兩大類型。但就傷寒而言,少陰病以寒化證為多見。

  (一)辨少陰寒化證

  少陰寒化證是指心腎陽氣衰微,病邪入内,邪從寒化,陰寒獨盛所表現的全身性虛寒證候,為少陰病中較為多見的證候。

  [臨床表現] 無熱惡寒,但欲寐,四肢厥冷,精神委靡,下利清谷,小便清長,口不渴或渴欲熱飲,欲吐不吐,或食入即吐,舌淡苔白,脈微細,或身熱而反不惡寒。

  [機制分析] 少陰陽氣衰微,陰寒内盛,失于溫養,故見無熱惡寒,但欲寐,肢厥;脈失鼓動,則脈微細。腎陽虛,火不暖土,脾胃納運、升降失職,故下利清谷,嘔不能食。若陰盛格陽,可見身熱反不惡寒,面赤。此證是以無熱惡寒,下利,肢厥脈微等為辨證依據。

  [辨證要點]

  ①本證以心腎陽虛,陰寒内盛為主要病機。

  ②以無熱惡寒、精神委靡、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長、脈微為辨證依據。

  ③本證亦可出現身熱反不惡寒的真寒假熱之象。

  (二)辨少陰熱化證

  少陰熱化證是指腎水虧虛,心火獨亢,邪從熱化,陰虛陽亢所表現的證候。

  [臨床表現] 心煩不得眠,口燥咽幹,舌尖紅,或舌绛少苔,脈細數。

  [機制分析] 邪入少陰從陽化熱,熱灼真陰,水不濟火,心火獨亢,侵擾心神,故心中煩熱而不得眠。陰虧失潤則口燥咽幹;陰虛而陽熱亢盛,故舌尖紅赤,脈細數。

  [辨證要點]

  ①本證以腎水虧虛,心火上亢,陰虛陽亢為主要病機。

  ②以心煩不得眠、口燥咽幹、脈細數為辨證依據。

經絡辨證口訣(辨經絡病證方法)9

  六,辨厥陰病證

  厥陰病證是指病邪傳入厥陰經,表現為陰陽對峙,寒熱交錯,厥熱勝複,上熱下寒等病機特征。厥陰病是六經病發展傳變的最後的階段。厥陰病多由三陽病證誤治,或少陰病證不愈發展而成;或肝經素虛,抗病力衰退,感受邪氣而直接發病。

  厥陰為三陰之盡,又是陰盡陽生之髒,故病情演變多趨極端,不是寒極就是熱極,厥陰病常表現為寒熱錯雜,厥熱勝複,嘔吐下利等複雜情況。若陰寒由極盛而轉衰,陽氣由虛衰而轉複,則病情好轉;若陰寒盛極,陽氣不繼而先絕,則病情重笃垂危;若陰寒雖盛,但正氣尚能與之抗争,則呈現陰陽對峙,寒熱錯雜的證候。

  [臨床表現] 口渴,氣上沖心,心中痛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嘔吐或吐蛔,四肢厥冷。

  [機制分析] 厥陰病為六經之末,多由它經傳變而成。邪入厥陰,心包之火炎上則上熱;熱甚津傷,故消渴飲水。厥陰之脈挾胃,上貫膈,今火性炎上,肝氣橫逆莫制,故見氣上撞心,心中疼熱。又因下焦有寒,脾失健運,更因肝木乘犯,故不能進食,強食則吐,内有蛔蟲者,常可吐蛔。

  [辨證要點]

  ①本證以上熱下寒,厥熱勝複為主要病機。

  ②以四肢厥冷與發熱相互演變為辨證依據。

  ③陽并于上則上熱,故可見口渴、氣上沖心、心中痛熱等症;陰并于下則下寒,故可見饑不欲食、食則嘔吐或吐蛔、四肢厥冷等症狀。

  傷寒病的六經辨證是主要用于外感病的一種辨證方法。此種辨證方法雖然以六經名稱命名,但其所涉病證遠非經絡之病,因此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六經的主要内涵則是對外感病6個階段的符号,因此在學習時不要拘泥于六經的名稱,而要注重于臨床表現。此外六經病證有其一定的傳變規律,如循經傳、越經傳、合病、并病、直中等,隻要對六經其本證候内容熟練地掌握了,其他内容自在其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