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記憶中的臘八節

記憶中的臘八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1 01:39:55

記憶中的臘八節?《史記·補三皇本紀》記載:“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蠟祭,以報天地”《說文》也記載:“冬至後三戌日臘祭百神”而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正是臘八日,可見臘八祭祀是由來已久的傳統,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記憶中的臘八節?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記憶中的臘八節(品味詩書中的臘八節)1

記憶中的臘八節

《史記·補三皇本紀》記載:“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蠟祭,以報天地。”《說文》也記載:“冬至後三戌日臘祭百神。”而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正是臘八日,可見臘八祭祀是由來已久的傳統。

臘八節自古就被文人墨客用筆雕刻得柔情萬千,吟唱不絕。古往今來,尤其是歲終臘月,盡是催生詩的意象,臘八節的粥食、習俗、寒風、臘梅、飄雪、火光,諸多年俗風物都成了人們詩歌吟誦的對象。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洩春光有柳條。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藥随恩澤,翠管銀罂下九霄。”詩人杜甫的《臘日》寒意漸去,暖日将至,這對于剛剛經曆戰亂的大唐王朝來說無疑是“亂極而将治”的喜兆。杜甫在臘八日縱酒狂飲、歡度良宵,舉杯邀月間卻無奈感念皇帝對他的恩澤,因此不能辭朝還家,思鄉的憂傷在這冰凍全消、氣候溫和的節日裡緩緩醉上心頭。

“日腳淡光紅灑灑,薄霜不銷桂枝下。依稀和氣解冬嚴,已就長日辭長夜。”詩人李賀的這首《十二月》以喜悅的心情描繪年終歲尾大地漸暖,依稀冒出了一點初春的苗頭,尚未完全融化的薄薄的冰霜挂在枝下,垂垂欲下,陽光正在排走冬日的嚴寒,令人舒适。冬春更替萬物生,李賀筆下的臘八節充滿了生機。

陸遊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中寫道:“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草煙漠漠柴門裡,牛迹重重野水濱。多病所須唯藥物,差科未動是閑人。今朝佛粥更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雖是隆冬臘月,但已露出風和日麗的春意。柴門裡草煙漠漠,野河邊有許多牛經過的痕迹。臘日裡人們互贈、食用着佛粥(即臘八粥)。清道光皇帝也曾作詩《臘八粥》:“一陽初夏中大呂,谷粟為粥和豆煮。應時獻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濟衆普。盈幾馨香細細浮,堆盤果蔬紛紛聚。共嘗佳品達沙門,沙門色相傳蓮炬。童稚飽腹慶州平,還向街頭擊臘鼓。”清代,朝廷有賜粥的習俗,想想臘八日這天必然是萬頭攢動,人湧如潮,大街小巷彌漫着臘八粥的味道,所有的不如意已不算什麼,隻留下美好日子的香甜,讓人一點點回味品咂。

沈從文筆下的臘八節多了些搖曳生姿、楚楚可愛,他在《臘八粥》一文中寫道:“初學喊爸爸的小孩子,會出門叫洋車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臘八粥,誰不口上就立時生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把小米、飯豆、棗、栗、白糖、花生仁兒合并攏來糊糊塗塗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歎氣似的沸騰着,單看它那歎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細品之間,猶如緩緩展開一幅充滿鄉村生活氣息的畫卷,置身于童年的臘八節,歡聲笑語躍然紙上,賦予了這個節日獨有的況味。細細品味、慢慢欣賞,足以讓人人回味無窮。

一碗臘八粥,訴說着人間煙火的味道。《禮記·禮運》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記憶中,臘八節是家鄉人尤為重視的節日,母親會在這天做好粥食。母親所做的粥食,不過是在原本就清湯寡水的湯面裡加入各種粗糧谷物罷了,熬制許久,香飄四溢,一家人圍坐在火爐旁,卻是吃得有滋有味。一粥一飯、一湯一菜,一切看似平平淡淡,卻将真情融彙于美味的臘八粥裡。

作者:李 江

來源: 解放軍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