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繼續以實例講解漢字表意原理。應網友之請,講解一下“方”字。
要正确理解一個漢字,首先就得找到其字象,再從正确的字象按易理推論其含義。能正确表現字象的字體就是小篆及之前的字形,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從甲骨文、金文這些大篆字形開始研究。後來的隸變後的字體如草書、楷書字體,筆劃變異太大,不易猜測出其準确的字象是什麼。東漢後,人們的書寫基本采用的是隸變後的字體,讀書人已不易猜測出字象是什麼了,更别提易理的缺乏,因而難以理解漢字的字義來曆。這也是東漢後人們對漢字的研究一直無進展無突破的原因之一。
“方”字,從楷書體字形我們就難以識别這幾個筆劃代表什麼,完全是一個筆劃變異過大的符号化字符。
安陽甲骨文的出土及前賢的研究,為我們找到了許多漢字演變的脈絡,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幸運。古時如邵康節等人就沒有這樣的幸運條件。
讓我們來看一看“方”字演變的曆程,如下圖。
來自百度百科
“方”的古字形,是一個左向側立人,在其頸上有一個橫向的“工”字,有些字形在頭上還有一橫。
人頭頂上的一橫,是限制高度方向意思。人頸上的“工”字,是表示在其周圍的空間尺度,因為工字是長度的單位量,水平放置用以表示水平方向的尺度。因此“方”字就表示一個人所在的位置及周圍的空間,以及這個空間環境裡的萬物。
某人所處的空間位置相對講話人提及的參考點有一個方向和位置的關系,所以方字有“方向、方位”的組合詞組,其中的“方”字就含有某人或某物的位置這個概念。
人所在的空間位置相對時間是陰性的,二維的方形相對于圓形也是陰性的,所以陰性的“方”字可以表示二維形狀的“方”形。這是通過易學轉換形成的意義,不是直接的象形或示意。
方形是直線構成的圖案,從方形再進一步引伸到點對點的直線,于是把人說話辦事直接(不拐彎抹角,直達要點)的性格特點也用“方正”表示。
醫療處方通常寫在一張小方塊紙片上,所以稱為“處方”。由處方進一步引伸出“方式、方法、方案”之類的含義。
“方”指二維圖形的方形,三維的就稱立方。由“立方米”又省稱為“立方”的單位。
方形的面積是長寬乘積的結果,所以又将乘積的結果稱為方。“平方、立方、n次方”等都是乘積次數的稱謂。
時間是陽性的,時間點則可以用陰來指示,比如巽卦可表示初始,離卦可表示中間時段,兌卦可表示終結。因此,表示空間的陰性的“方”字就可表示正在進行的時間點,這就是方字“正在、方才”意義的來曆。
“方”字含義大緻就這幾樣,其來曆如前所示,其蘊含的易學原理是讀者要注意和努力理解清楚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