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nue4)不病君子,病君子正為瘧耳;蔔所以決疑,既不疑複何蔔哉。謝安夢雞而疾不起,因太歲之在酉;楚王吞蛭而疾乃痊,因厚德之及人。将屬纩(zhu3kuang4)、将易篑(kui4),皆言人之将死;作古人、登鬼箓(lu4),皆言人之已亡。親死則丁憂,居喪則讀禮。
這是“疾病死喪”章的第二段,知識點很多哦。
01
瘧不病君子,病君子正為瘧耳;蔔所以決疑,既不疑複何蔔哉:第一句就很繞。
先解釋下什麼是“瘧疾”:急性傳染病,病原體是瘧原蟲,由蚊子傳播,周期性發作。症狀是發冷發熱,熱後大量出汗,頭痛,口渴,全身無力。有的地區叫冷熱病。中醫認為的瘧則不同:《素問·瘧論》:瘧者,風寒之氣不常也。瘧有風,寒,暑,熱,濕,食,瘴,邪八種。久瘧腹有痞塊,名瘧母。獨寒不熱為牝瘧,獨熱不冷為牡瘧。發無期度為鬼瘧,先寒後熱為寒瘧,先熱後寒曰溫瘧,熱而不寒曰瘅瘧,卽脾瘧。皆痰中中脘,脾胃不和所緻。
“瘧不病君子”語出《世說新語》,是個很短小的故事,但寓意不簡單:說西晉年間,有個人生了病,家裡沒錢,他的兒子便到主人家乞藥。主人問:“你爹得得什麼病?”男孩說:“瘧疾。”主人聽完就一皺眉頭,說:“你爹是個仁德君子,怎麼會得瘧疾呢?”男孩答道:“正因為能禍害到君子,所以才叫瘧病啊。”
這個故事涉及到兩個點:一個是主人認為道德高尚的人不會得病,得病的人必然是“缺德”了,而兒子急智地化解了這一難題;
其次這種單一答案、非此即彼的思考方式經過幾千年其實也沒得到什麼進化。
占蔔能解決疑惑,如果人人沒有疑問那也就沒有占蔔這個行當了。人類對自我、環境、未來、未知等無時無刻都會有疑問産生并面臨選擇,所以産生了蔔卦、堪輿、宗教、哲學。。。當然,也正是人類這種不斷解疑、探索的精神使得人類不斷進步,但進步的是科學。在精神層面上幾千年來沒有什麼大的進化。
02
謝安夢雞而疾不起,因太歲之在酉;楚王吞蛭而疾乃痊,因厚德之及人:謝安病中,夢行路十六裡遇雞而停止,悟到自己雞年将會重病不起;楚惠王待人有厚德,雖然吞吃了蛭而生病,但不久便痊愈了。
謝安夢雞:又叫“白雞之夢”。晉代謝安夢見乘坐桓溫的車子走了十六裡,看見一隻白雞就停下來了。不知何意。後來謝安接替桓溫任宰相,過了十六年忽然得病,謝安才悟到:“原來十六裡意味着十六年,見到白雞而停止,意味着酉年,我将一病不起了。”不久果然病死。太歲之在酉是說謝安在酉年犯太歲,“太歲當頭有災禍,刑沖破害鬼推磨,流年若還逢忌神,頭破血流難躲過”。
楚王吞蛭:楚王吃飯時吃出一條水蛭來,想吐掉又怕廚師因此獲罪,就勉強吞進去而得病。令尹知道其中的緣由,就對楚王說:“大王有這樣的德行,此病不會有什麼傷害。”後來果然好了。這裡講德行豐厚之人會逢兇化吉,正好和上面的“瘧不病君子”相對應,真有德還是僞有德?
03
将屬纩、将易篑,皆言人之将死;作古人、登鬼箓,皆言人之已亡:“将屬纩”、“将易箦”都是人将死亡的意思。“作古人”和“登鬼箓”都是指人已經死亡了。
将屬纩:“屬纩”,古代漢族喪禮儀式之一。即病人臨終之前,要用新的絲絮(纩)放在其口鼻上,試看是否還在氣息。屬,放置。此一儀式稱為“屬纩”。因而“屬纩”也用為“臨終”的代稱。
将易篑:據《禮記•檀弓上載,春秋魯國曾參臨終,以寝席過于華美,不合當時禮制,命子曾元扶起易。既易,反席未安而死。“易篑”即調換寝席。後因以喻将死。
做古人、登鬼箓:箓:簿籍。鬼箓:迷信者所謂陰間死人的名簿。
04
親死則丁憂,居喪則讀禮:父母親去世稱為“丁憂”,居喪時應當讀禮。
丁憂:中國封建社會傳統的道德禮儀制度。根據儒家傳統的孝道觀念,朝廷官員在位期間,如若父母去世,則無論此人擔任何官何職,從得知喪事的那一天起,必須辭官回到祖籍,為父母守制二十七個月,這叫丁憂。
丁憂源于漢代,至宋代則由太常主其事。“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丁憂期間,丁憂的人不準為官,如無特殊原因,國家也不可以強招丁憂的人為官,因特殊原因國家強招丁憂的人為官,叫做“奪情”。武将丁憂不解除官職,而是給假100天,大祥、小祥、卒哭等忌日另給假日。
官員在丁憂期間唯一的任務就是為父母守孝報恩。在丁憂期間夫妻要分開,吃、住、睡都在父母的墳前旁邊,停止一切的娛樂和應酬,守孝三年期間不得進行婚嫁慶典等喜事。
丁憂的道理是什麼呢?就是要報父母的恩,孩子出生三年内都離不開父母,時時刻刻都需要父母的照料,所以對父母晚年要盡心盡力,父母不在了做子女的也要時時想念他們,至少在墳前守孝三年。儒家講:”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這就是中華民族,家家戶戶,曆朝曆代,都舉行盛大儀式祭祀先祖的原因所在。這不但是孝道的教育,更是人性本善的維護。父母對我們的恩情是最重最大的,如果我們連父母的恩情都忘了,你讓他愛别人、愛社會、愛國家,那怎麼可能。
曆史上關于“奪情”最有名的例子是張居正。萬曆五年,張居正19年未相見的父親去世了,這時正值張居正掌握權力不久,各項改革事業剛剛鋪開,他當然不願意此時離職。恰逢小皇帝這時也對他崇拜得不得了,兩邊一拍即合,奪情!但是明代的輿論力量非常強大,無數官員上書譴責張首輔的不孝行為,結果小皇帝生氣了,當衆痛打反對者的屁股,有人甚至被打成殘疾。
這件事的結果是複雜的。對于張居正,奪情一事讓他愈發自我膨脹,開始了從賢相到權臣的轉變;對于萬曆,長大以後覺得自己被張老師騙了,拿奪情做文章,将死去的張居正抄家奪爵、子孫流放;而對于大明朝來說,由于萬曆記恨張居正,導緻初見成效的張氏改革人亡政息。
史家嘗言“明實亡于萬曆”,追根溯源,張居正在權力與孝道之間的迷惘,竟成了引發明末大風暴的那對蝴蝶翅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