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自古以來便向往美好,幾千年的時間下來,流傳着許許多多祝福的言語,比如雙喜臨門、福壽安康、萬事如意等等。時至今日,這些凝聚着美好意願的詞語,早已成為我們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相信大家對于“五福臨門”應該并不陌生,但是你知道嗎?這所謂的五福究竟是什麼?有兩種說法,今天一次全部告訴你。
第一種說法據古籍《尚書》所言,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甯,四曰攸好德,五曰考命終。
“壽”,所謂壽很好理解,就是長壽的意思。在古代醫療技術是很差的,就算是王公貴族,夭折病死的也大有人在,即便是康熙最喜愛的第五子愛新覺羅永琪,也連三十歲都沒有活到。
“人到七十古來稀”,當時能活那麼久真的是很不容易了。長壽并不隻是帝王們的願望,平頭百姓也同樣希望如此,所以這個“壽”字,就成了五福之首。
“富”,這個富字在我們現在看來,逃不過富貴、有錢的意思,但當時的人可能僅僅隻是富足就能很滿意了。
在古代沒有大機器的小農經濟模式下,不僅生産力底下,而且百姓們還需要承擔各種各樣的徭役賦稅,活着是一件并不輕松的事情,曆朝曆代餓死人都是常有的事。家庭的口糧能夠年年富足,就是很大的福氣。
“康甯”,這第三福據我理解,并不隻是健康的意思,平安甯靜也很讓人向往。封狼居胥說起來應該也隻是少數人的願望,大多數的百姓還是更傾向于平安甯靜的生活。閱盡千帆,方悟平平淡淡才是真。
古代多動亂,不像現在社會這麼好,而且古代時候的階級制度很嚴格,根本沒有社會公平這一說,就算你不去惹事,也有可能“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能有一世安甯,真心是大福氣。
“攸好德”,所好者德,也是福氣。有些福是天賜的,但也有些福,是自己修來的。“得道者多助”,其實不光是說給統治者聽的,它同樣适合我們億萬的普羅大衆。
人生在世幾十年,誰還沒有個困難的時候?所謂“行春風,有秋雨。”有道德、有德行的人,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人們也肯定願意去幫助他,所以這第四福,應該是自己修來的。
“考命終”,即享盡天年,說的再通俗一點,就是所謂的善終。
“不得善終”,是一句很惡毒的咒罵,還有什麼晚節不保也都不是“考命終”。人常說善始善終,這最後一福,就是說的人在蓋棺定論之前,始終幸福,從善而終。
第二種說法
東漢時期的恒譚在《新論》中,對之前的五福做了一些改動,改動後的“五福”為:壽、富、貴、安樂、子孫衆多。《新論》中的壽和富跟《尚書》裡的差不多,在這裡也就不再解釋了。
“貴”,在古代,富和貴是不一樣的,貴說的就是地位,封建社會中,社會地位排序有“士農工商”之說,商人是被排在最末的,所以那時候富不見得就貴。
所以五福的第二種說法中,就把這個富和貴分開都說上了。高貴的身份,當然算的上福。
“安樂”,這個福我喜歡,平安喜樂,貴在後面的那個“樂”字上,樂是一種發自内心的情緒,如果有什麼不如意的話,是萬萬樂不起來的,能一生長樂,絕對是天大的福氣。
“子孫衆多”,這個也好理解,兒孫繞膝,含饴弄孫,即便是在如今的社會,也是大多數人心目中的天倫之趣,更不用說生活條件遠差于我們的古人了。
而且在古代還特别注重祖宗傳承,講究傳宗接代,這也就為所謂的“子孫衆多”賦予了更多的意義。
不管是哪種說法,“五福”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向往,裡面寄托着先民們對美好的理解,展現着先民們對生活的态度。
時至今日,這短短的“五福臨門”四字,早已不是一句普通祝福語那麼簡單,而是凝聚着曆代先民智慧的傳統精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該多了解一些傳統的東西。
最後也祝各位讀者們能夠“五福臨門,幸福一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