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的發明或許是那位古老的廚師的無心之舉,是生活中一次小小的“意外”,但是肥皂工藝的不斷改進卻凝聚了無數人創新的心血。
圖|楊琳
肥皂是我們每個家庭中都必不可少的清潔工具。可别小瞧了這塊小小的肥皂,它可是有着悠遠的曆史。
早在公元前3000年,美索不達米亞人就用楔形文字在黏土闆上記載了肥皂的做法。此外,考古學家也從古羅馬的曆史資料中發現了當時的人們利用山羊油脂和木材的灰來制作肥皂的記載。
那麼,肥皂最初是如何被發明出來的呢?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埃及國王胡夫為了彰顯其強大的國力,經常在他的皇宮裡大宴賓客。有一天,胡夫照例在宮殿設下宴席,款待遠方來的貴賓。殿堂裡,觥籌交錯、人聲鼎沸,好不熱鬧。後廚裡,廚師和夥夫們則是一片忙碌。廚房裡到處都散放着各式各樣的食材,來往的人們也很難在廚房裡轉開身子。這時,一位廚師不小心踢翻了一個裝滿油的盆子,滿滿一盆的油瞬間灑滿一地。周圍的夥夫們趕緊趕來幫忙收拾。
地上原本有很多木材燃燒後剩下的草木灰,人們就用雙手将這些沾有油的草木灰捧到廚房外扔掉。處理完這些後,大家準備把手清洗幹淨繼續開始做飯,可就在他們洗手的時候卻發現,沾滿油的手竟然能夠輕松清洗得非常幹淨,比以往洗手節省了大量的水和時間。
人們對此感到非常驚喜,于是将這一發現彙報給了胡夫國王。國王派了專人來到廚房向廚師們學習請教,并最終将廚師們的方法進行不斷改進做出了沾有油脂的炭灰餅塊,專門供皇室和貴賓們洗手去污使用,這就是肥皂的雛形。
草木灰的主要洗滌成分是碳酸鉀,由于早期碳酸鉀的提煉技術并不成熟,肥皂的制作過程複雜、失誤率高,這就使得肥皂在當時屬于奢侈品,使用肥皂成為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直到1791年法國化學家盧布蘭成功通過電解的方法從食鹽中提取出燒堿,大大降低了肥皂的制作成本,這才使得肥皂逐漸走進普通百姓的家庭之中。
讓我們再把目光轉向古老的東方。中華民族在很早以前就有使用天然豆莢來制作“肥皂團”的經驗。宋末元初周密所作的《武林舊事》中有記載,當時在臨安已經有了專門經營“肥皂團”的生意人。明朝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詳細記錄了利用肥皂莢制作“肥皂團”的詳細步驟。
肥皂幫助我們在生活中遠離細菌,保持清潔。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斷鑽研與實驗,現代肥皂的功能也越來越多樣、造型越來越精美。
其實很多的發明創造都是從身邊不起眼的小發現開始的,隻要努力養成善于發現、勤于思考的好習慣,你也許就會是下一個發明家。肥皂的發明或許是那位廚師的無心之舉,是生活中一次小小的“意外”,但是肥皂工藝的不斷改進卻凝聚了無數人創新的心血,讓我們的生活方式變得更衛生、更健康。
知識産權小講堂
專利就是專有的權利。誰擁有了一項技術的專利,别人必須征得他的同意才能使用。那麼,問題來了——大家都可以用最新的技術不是更好嗎?
其實,在上面的故事中,肥皂的發明算是運氣很好的。在更多時候,做出一項發明創造需要付出非常艱辛的努力和不菲的費用。如若大家都可以随便享用這些成果,那麼誰也不願意費時、費力搞創新了。當然,如果讓專利權人一直獨享這些成果,社會也很難進步。
所以,國家就和專利權人做了這樣的約定:你的技術成果向大家公開,在一定時間内歸你獨享,之後大家都可以自由使用。這就是專利。
來源:《創意世界》雜志
朗讀:劉文雯、徐涪浩
文字整理:國家知識産權局專利局初審流程部青年工作組
免責聲明:
(一)福建科普公衆号以向公衆開展公益科學普及為宗旨,無任何商業目的;
(二)凡本服務注明 “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等網頁内容,其版權均屬于原網或歸屬權利人。
(三)福建科普公衆号轉載其他媒體稿件隻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僅代表作者主觀意見。如其他單位或個人從本公衆号轉載或下載使用,必須保留公衆号标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來源為“福建科普公衆号”的稿件,将依法追究其責任。如對稿件内容有疑義,請及時聯系我們;
(四)福建科普公衆号的内容可能會使用來源于互聯網的部分素材、元素,如果您對相關内容的版權問題存有異議,請您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及時妥善處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