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經典短故事?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民間留傳了許許多多的小故事,請大家欣賞一下以下的經典的小故事,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民間故事經典短故事?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民間留傳了許許多多的小故事,請大家欣賞一下以下的經典的小故事。
1.經典人間小故事
相傳,古時候有八位神仙:鐵拐李。漢鐘離、張果老、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和曹國舅。這八位神仙個個神通廣大,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法寶。
鐵拐李的法寶是一個葫蘆,這個葫蘆能煉出靈丹妙藥,治病救人。漢鐘離的法寶是一柄芭蕉扇。張果老整天倒騎着一頭毛驢。呂洞賓的法寶是一把能降妖伏魔的寶劍。何仙姑的法寶是她手中的荷花。藍采和的法寶是一個花籃。韓湘子的法寶是一支笛子。曹國舅的法寶是他手裡的笏闆,笏闆一拍,就能發出美妙的聲音。
有一天,八仙來到了東海邊,想要過海去參加王母娘娘的蟠桃會。呂洞賓說:鉑我們各自使出自己的能耐來,看誰先到海的那一邊!”
于是,鐵拐李把自己的葫蘆抛到了海上,漢鐘離抛出了扇子,呂洞賓抛出了寶劍,何仙姑抛出了荷花,藍采和抛出了花籃,曹國舅抛出了笏闆,韓湘子抛出了笛子。七位神仙各自站在自己的法寶上,在大海上航行。張果老呢?他直接騎着毛驢下了海!
就這樣,八仙各顯其能,向着海對面出發了。這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故事。
2.經典人間小故事
五代十國時期,後梁經學家張策少年時就才智超群,學識淵博。
有一次,他家所在的洛陽敦化裡,在疏挖一口甜水井時,起出了一隻古鼎。那鏽蝕斑駁的銅鼎上銘刻着一行篆字:“魏黃初元軍春二月,匠吉千。”那鼎做工十分精細考究。左鄰右舍無不認為這是稀世的文物。大家高興極了,好像已得了飛來的橫财。
可是,張策望着古鼎一會,苦笑了笑,說:“衆鄉親啊,不是我說掃興話,這隻‘古鼎’是後人假造的,絕不是曹魏時代的珍品。”
衆人聽了都大驚失色。有個老學究卻不服氣,冷笑道:“唉!你這小子不過十二三歲,怎曉得幾百年前一個古物的真僞呢?”
張策的父親張同也有此感,怒聲責問道:“你可要謙遜一些!”
張策也不氣惱,隻是輕聲慢語地對老學究說:“老先生,晚輩鬥膽說一下根據,請您指教。”
老學究笑笑,話内含刺地說:“願聽高見。”
張策侃侃而談:“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後,東漢年号就改為延康了。這年十月,曹丕接受了漢獻帝劉協的禅讓,做了皇帝,建立了魏國,改年号為黃初。這就是黃初元年,請問哪來的二月呢?可見,古鼎上的篆文說什麼‘黃初元年初二月’,豈不是太荒謬了嗎?”
老學究和張同聽了,相對着望了一眼,不再言語了。
衆人紛紛七嘴八舌地說:“張同先生,您何不取出《三國志》來查對一下呢?”
《三國志》取來了,張同翻開其中《魏書》一看,果然書中記載的同張策的說法完全一樣。
老學究面色騰地飛紅,連忙說:“小策真是個博古通今的小奇才啊!”
3.經典人間小故事
鄭闆橋在範縣做縣令的時候,為官清正,隻用了兩三年時間,就把縣境内治理成一派安居樂業的太平景象。這一天,東鄉大集,鄭闆橋一身秀才打扮,帶了筆墨紙硯,騎上小毛驢,去重操舊業——賣字畫。當然,賣字畫是個幌子,私訪民情才是真正的目的。
鄭闆橋來到集市上,剛鋪好攤位,就圍上來不少人觀看。隻見一位老漢,拿起一幅牛畫,左看右看,看得眼角都濕潤了。鄭闆橋以為碰到了知音,便問:“老兄,你喜歡這幅嗎?給個價吧,多少都行。”
老漢說:“看着這牛畫,我想到了我的賣牛錢。幾天前,我去集市把牛賣了五貫錢,回到村頭遇到了‘雁拔毛,他一定要借我那五貫錢,說過幾天還我。可今天我去要錢,他卻翻臉不認賬,向我要證人,要借條,我兩樣都沒有啊。”說完,用手背擦了擦眼淚。
旁邊一位青年對鄭闆橋說:“這老伯姓王,為人老實厚道,人稱‘王老實。訛他錢的那人姓顔,為人*滑,好占便宜,是個雁過拔毛的主,所以外号叫作‘雁拔毛。”
鄭闆橋聽了衆人的話,心裡便有了主意。他對王老實說:“我把這牛畫送給你。别看現在是張畫,這頭牛會長,長到這張紙放不下它的時候,它就會從紙上跑下來變成活牛,而紙上又有了一頭小牛,還會繼續長,還會變成活牛,如此反複,會生出許多頭牛。”
王老實雖然對鄭闆橋的話并不真信,但還是把牛畫帶回家了。
牛畫的事傳遍了三村五裡,好熱鬧的人都到他家瞧稀奇。正如鄭闆橋所講的,這畫上的牛一天比一天大,到了第十天上,那牛大得要撐破紙邊了。第十一天,天剛蒙蒙亮,人們便來到了王老實家,一進院門,就見王老實正給一頭又肥又大的黃牛喂料呢。再看屋裡貼着的那張畫,上面又有了一頭小牛。正當人們紛紛稱奇的時候,“雁拔毛”擠出人群,對王老實說:“王大哥,你既然有了牛,就把那幅牛畫賣給我吧。”
王老實倒也幹脆,說:“行。五貫錢賣給你ǐ吧!”“雁拔毛”生怕王老實會反悔,馬上掏錢買了那幅畫。
“雁拔毛”把牛畫恭恭敬敬挂在了正堂。每天燒香上供,偏偏不見牛長。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鄭闆橋那天回去後又畫了九張牛畫,畫面上的牛一幅比一幅大,晚上把畫送到了王老實家裡,讓他每天夜裡換一幅。第十天,鄭闆橋又拿出五貫錢讓衙役去集上買了一頭牛,趁夜黑人靜送到了王老實家。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引誘财迷心竅的“雁拔毛”上當。
鄭闆橋實在是太有智慧了,最後巧妙地幫王老實要回了賣牛錢,令“雁拔毛”有苦說不出,真解氣呀!
4.經典人間小故事
太行和王屋兩座大山,方圓七百裡,高達幾萬尺,原來位于冀州的南面,河陽的北面。
山北有位老人,叫做愚公,年紀快九十了。他家的住處正對着這兩座大山。他苦于大山阻隔,出入的道路十分迂曲艱難,就召集全家人商議說:“我想和你們一起,用盡一切力量去搬掉這險阻,開出一條大路,直通冀州的南部,到達漢水的南面,你們說行嗎?”
全家人紛紛表示贊同。隻有他的妻子提出一個疑問,說:“就憑你這點力氣,就是像魁父這樣的小山包,恐怕都搬不掉,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大山怎麼樣呢?再說,挖出來的那些石頭和泥土又往哪裡扔呢?”
家人七嘴八舌地說:“把它們扔到渤海的邊上,隐土的北面去。”
于是,愚公就率領着三個能挑擔子的子孫,鑿石頭,挖土塊,再用簸箕和筐子把石土運到渤海的後面去。就這樣從冬到夏,他們才能往返一次。
愚公家搬山的事,驚動了鄰居。鄰居家的一位寡婦,有個遺腹子,才剛七八歲,也蹦蹦跳跳跑去幫忙。
黃河邊上住着一個老頭,人稱智叟。他以嘲笑的語氣勸阻愚公說:“你怎麼傻到這種地步呀!就憑你這把年紀,這點兒力氣,要拔掉山上的一根樹都不容易辦到,又怎麼能搬掉這麼多的山石土塊呢?”
愚公長歎了一口氣,說:“我看你太頑固了,簡直不明事理,連那寡婦的小孩都不如!雖然我會死的,可是我還有兒子呢!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生兒子,兒子又生孫子,這樣子子孫孫都不會斷絕的呀!而這兩座山再也不會增高了,還怕挖不平嗎?”
智叟聽了,無言以對。
山神聽到了愚公的這些話,擔心他挖山不止,就去禀告了天帝。天帝為愚公移山的誠意所感動,就派了誇娥氏的兩個兒子去背走了那兩座大山,一座山放在朔東,一座山放到雍南。從此以後,從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的南面,再也沒有大山擋路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