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章妹說
很多人抱怨說自己工作時間長加班多,為什麼獲得的薪酬還那麼少。那是因為你還沒有了解職場上的遊戲規則:
職場上升的本質,是一個不斷把初級資源轉化成高級資源的過程。你所獲得的回報,絕不應該以時間來計量,否則一輩子都是受人剝削的打工仔。
為什麼這麼說?以下,Enjoy:
作者:張良計
來源:張良計(ID:zhang_liangj)
如果把我們漫長幾十年的職場生涯比作一場競技遊戲,那麼大部分普通人在大學畢業的初始階段,時間和精力就是最初級,也是最重要的資源。
我們往後的人生,實質上比拼的就是你怎麼利用這些初級資源。
3年前我曾用小号在知乎上發起過一個很火的問題,叫為什麼畢業三四年之後,人和人的差别變得如此巨大?
除了少數幸運兒天生自帶身份、背景、家庭社會地位所帶來的光環加持,更多普通人三四年後的差異,完全取決于他怎麼去利用初級資源,也就是時間。
有的人懂得将時間進行高階置換,用時間去換知識,換技能,換人脈,換名聲,換一系列能在往後職場通關打怪中幫到自己的高級資源;
而有的人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一無所有的年紀用時間去換所謂的“快樂”,去換夜夜笙歌的開心,去換本不屬于現在的自己但渴望提前過上的“精緻生活”。
到頭來知道的都是哪裡的夜店好玩,哪裡的酒吧精彩,什麼牌子的包是新款,什麼車是名牌。
可除了這些,任何工作事業上的提升想法都沒有,也不知道怎樣做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強大。隻能看那些不知所雲的爛大街雞湯,暫時麻痹自己。
于是差别就這麼出來了。
你怎麼利用資源,體現的是你對自己人生的戰略思考。越早懂得用初級資源換取高級資源,就越早能上升到新的層次。
上圖基本上囊括了一個人職業生涯成長中三種資源的高低屬性。
最初級的時間資源前面說過,每個剛畢業的人,擁有最多的就是時間。
人與人的第一次差别,就體現在初級資源(時間)向中級資源(技能)的轉化過程中。
光這一階段就能刷掉一大半不合格的人。
對于工作技能的磨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精益求精,我們大多數人的專業功夫,或多或少都是摻雜了水分的。
任何一個行業都遵循正态分布的原則,能做到頂尖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人都維持在七八十分的中部水平就足以應付手上的工作。
這其中有個人主觀能動性的原因。
比如有的人就是懶,不願意精進自己的工作技能。
像設計師不願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程序員隻滿足寫好手上的代碼而不願去學習新的編程語言;
銷售不懂得用新的網絡工具來提升自己的客戶管理能力等等。
“我不想學,現在的工資挺好,又不累,幹嘛費勁去和别人争個頭破血流。”
這樣想的人,大有人在。
除了個人原因,當然還有公司、平台甚至行業的制約因素存在。
比如在一個發展前景受限的行業,或者公司給到的學習機會和資源隻能讓你停留在行業60分的水平。
像過去幾年很多被互聯網沖擊嚴重的傳統行業,因為行業知識結構沒有跟上時代的變化,導緻“舊知識不能用,新知識學不會”的斷層現象出現。
許多化工、運輸、快消、營銷甚至IT行業,都面臨着類似的問題。越是龐大的企業,轉型越是困難。
一些新技能新職位例如數據銀行分析,人工智能開發,媒介程序化購買等,許多公司在戰略層面上也并不完全了解,無法快速應用到日常業務中。
落實到每個員工個體,想要學習新知識但沒地方去學,這才帶來如今衆多知識付費平台興起的機會。
以上這些,共同導緻在“工作技能提升”這一項上,許多人就參差不齊。接下來這就直接反映在薪酬水平上。
如今的職場,并不是你花時間越多,加班越多,就理應拿到更高的薪酬(加班費不算)。而是你的知識和技能更專業先進,更符合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标,才有可能拿到超過行業平均水準的酬勞。
這和你的辛勞程度有關,但并不是完全正相關。
舉個例子。
我有個開廣告公司的朋友,跟我說他下面最近新招了個策劃,一個月給他2萬,但寫出來的方案被客戶屢屢投訴。
用客戶的原話說:
“這是小學生寫出來的東西。”
我知道他那個客戶要求很高,不好搞。但平心而論,雖然人家要求高,但提出來的觀點還是很站得住腳的。
比如語句用詞缺乏洞察,對行業的理解不夠深,對競品的分析太流于表面,對公司的業務線梳理太過混亂......
那個策劃寫的方案我也給看過,坦白說确實夠不上月薪2萬的水準。我朋友想開除他,可那個策劃卻說自己撲在方案上一個多月時間,不眠不休加班,費勁琢磨,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
我朋友下不了決心,來問我意見。我直言不諱跟他說,你要是還讓這人做下去,就準備丢客戶吧。
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話隻能自我安慰,千萬别說出來。
任何一個行業,一份工作,都有苦勞。區别是苦勞過後産生的價值到底有多少,這并不是用時間來衡量的。
我見過幾句話就把客戶說得服服帖帖的人,也見過寫了百十張PPT依然被打回來重做的人。前者花的時間不過幾分鐘,後者可能要花幾個星期,可最後結果卻是反過來的。
為什麼會這樣?
專業技能水平的差别。薪酬拿得高的人并不是時間花得多,而是解決的問題價值大。
同樣是百來頁PPT,麥肯錫這種咨詢公司能賣幾百萬,你卻被客戶打回來幾百次,大家花的時間都差不多,為什麼你的時間這麼不值錢?
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講完了第一層的資源轉化,接着講第二層。
即,由專業技能向社會資源轉化的階段。
這時候,憑的是你長袖善舞的本事。
如何把自己的專業才能販賣給社會上更需要它的人或組織,從而獲得等價交換的籌碼,進而開始編織自己的社會資源關系網?
這才是該階段的核心問題。
此刻你的身價不再隻是技能,而是你背後所攜帶的社會資源的總和。
舉個例子。
很多人都曾跟我抱怨,說自己老闆啥事兒不幹,每天在辦公室打電話聊天就行,可他交的稅都比自己工資高。為什麼自己吭哧吭哧忙得要死,每個月就隻拿幾千塊?
我年輕的時候也這樣想過,直到有一次我無意間聽見老闆打電話,才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
那次說來也巧,中午大家都出去吃飯了,隻剩我在辦公室裡忙着搜集項目資料,隔壁不遠處我的老闆正在打電話。
當時門開着,我隐約聽到老闆在電話裡講的事情,是最近公司的一個大客戶項目。
這個項目在前期準備工作中遇到了供應商資源不到位的問題,導緻工期被延長,客戶來投訴。結果我老闆一個電話直接打給供應商公司的頭兒,三兩句話就讓對方答應盡全力配合。
這要是讓我們去找供應商談,一個多月都談不下來。
後來聽同事八卦說,那家供應商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受到過我老闆的照顧,一步步生意做到今天。之前他們不知道我老闆有管這個項目,後面出事了才曉得嚴重性,趕緊過來賠不是。
可以說沒有那個關鍵的電話,這個價值幾千萬的項目不可能進行得如此順利。
現在回過頭來看,表面上一個簡簡單單的電話不過5分鐘,可這背後卻是我老闆幾十年的社會資源積累。
同樣一個電話,我去打對方根本不會鳥我,三天三夜把嘴巴說幹都沒用。原因很簡單,我的話沒有分量。
而分量,來自于你身上攜帶資源的質量,而不是夜以繼日的辛勞。
想清楚了這一點,就要趕緊行動起來,用專業技能去編織自己的社會資源網。如何去做?兩個方面供大家參考:
a) 找到你的“火箭船”
一定要盡量加入能對公司産生重大影響的工作,并在裡面發揮作用。
比如重大項目的競标,核心客戶的拓展,關鍵技術的研發等等。套用Facebook 的COO 桑德伯格的話來說:
“如果你覺得這是一艘火箭,那就趕緊跳上去,而不要計較坐在什麼位置。”
工作也是如此,用你的專業技能和敏銳嗅覺,找到那些堪稱“火箭"的高價值工作,并在團隊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你的所作所為會被周圍所有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随着時間的推移,你的個人名聲會被建立起來,你的名字會被傳頌到各個地方。
這都是在為你後面的職場成長鋪路。
b) 把技能展示給更有影響力的人
誰是更有影響力的人?
往近了說,你的直屬老闆,部門老闆,公司大老闆;往遠了說,你的客戶,你競争公司的老闆,行業的領軍人物,獵頭甚至媒體。
套用廣告行業的一個詞來說,這些人都是傳播你名聲的“關鍵節點”。你要去影響那些能夠影響别人的人。
把你的專業技能,适當展示在這些人面前,讓他們對你産生好感印象。無論是行業交流采訪,喝咖啡聊天還是面試,都要和這些人保持良好的聯系。假以時日,他們有需求的時候會自動來找你。
我身邊有許多堪稱傳奇的職場躍遷,都是從一次不經意的喝咖啡開始。
當你在公司的地位越高,就越應該走出去看看别的公司在做什麼,這個行業在做什麼。時刻保持信息互通,用你的專業見解去征服别人,讓人記住你。
如果你沒錢沒背景沒資源,空有一身時間,以上這些方法或許能夠幫助到你。
總之,今天講的這些就是一個基本的職場成長路徑。篇幅有限,隻能說大框架,無法解釋每一個細節,也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示。
最後再講一個誤區。
資源轉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普通人的路徑隻能按照“時間-技能-社會資源”這一條路走,絕不能跨越。
你不可能把時間直接轉化成社會資源。這就是為什麼我強烈反對剛畢業的大學生悶頭去創業的原因。
創業考察的是你對社會資源的整合能力。背景、人脈、資金、技術、産品、運營甚至法務你都要觸及。當你的單一能力都沒有修煉好的時候,就去盲目做所謂的“整合”,到頭來很容易碰一鼻子灰。
分清楚自己在哪個階段,才能更有策略性地給職業生涯做出規劃。
有的是時間,那就多學幾門技能,專精一兩項工作,先保證自己能在公司同事,行業同行裡做到前列水平。如果時間花了很多,能力卻沒提高多少,那就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有了技能傍身,再去想怎麼把它販賣給欣賞或者需要它的人。記住,你的本事才是你職場社交的資本。當你和不同的社會資源成功建立了聯系,你的身價才會慢慢漲上去。
從這些角度去思考,再來審視自己的辛勞,你才知道什麼是有效辛勞,什麼是無效辛勞。
「延伸閱讀」
《21世紀的管理挑戰(袖珍版)》
點擊書封了解更多
推薦語:袖珍版開本小巧、攜帶方便!彼得·德魯克系列代表性力作!從6大方面深刻分析管理者和知識工作者個人正面臨的挑戰。唯有把握時機、把握自我,才可能在激烈的競争中占得先機!
更多精彩....
在公衆号對話框
輸入以下關鍵詞
查看更多優質内容
德魯克 | 拉姆·查蘭 | 團隊 | 時間
隐形冠軍 | 馬利克 | 領導力 | 演講表達
柳井正 | 技能學習 | 個人成長 | 邏輯思維
稻盛和夫 | 書單 | 複盤 | 陳春花 | 決策力
職場提升 | 市場營銷 | 人力資源 | 定位
300000 人已關注我們
聽說這裡更有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