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明才能星亮,看到更多才能讀懂更多。懂得觀察之人,一切必将盡收眼底。對于我而言,第一講可以說是最最重要的一講。因為要分享給大家的是貫穿于我們整個文章的一條主線。這條主線恰恰也是我們整個讀心體系中最重要且最基礎的一項基本功。我們通常稱其為觀察。我相信沒有人是不知道這個詞彙的。但是對于觀察,我們究竟知道多少又如何正确練習和使用觀察。
這便是我們通過今天的分享,需要讓大家領會并且掌握的。就像正如我開篇所說,一個懂得觀察的人,對方的一切你都會盡收眼底。接下來請大家暫時稍安勿躁,且聽我向大家娓娓道來。
其實,讀心術的一切奧秘已然盡在觀察,何出此言?簡而言之,掌握讀心技巧的前提在于你看到了什麼,你看到了多少。而此處我們所說的看,也絕不僅僅是隻用你的雙眼去觀看,去浏覽,而是帶着某種覺察與洞察的意識,對情緒的捕捉,采集與記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觀察或者說觀察力。而從觀察力這個詞語的本身,我們其實也可以推導出相同的定義。
觀字表示看或是檢索,而查字,我們可以延展理解為覺察與洞察。那麼此處的覺察一是對于自我當下思緒、情緒等一系列内心活動的及時檢索洞察,二是指對于某個人某個事物的細節感知力。二者類似于一個硬币的兩個面,而力這個字當然顧名思義指能力,而能力便是指我們在踐行觀察時所需要去匹配的外在與内在的基礎條件。外在的習慣和條件很簡單,就是将觀察培養成為一種習慣。而想要達到所謂的習慣,必要的内在心理條件又不可或缺,這一内在心理條件便是不關聯情緒。要理解這一點,首先要從我們的眼睛與大腦的交互的工作過程說起。假設當一個人或是某一件事物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會自然而然的進行一系列加工處理。在這個過程中,就免不了會調取我們的經驗。也就是說我們會在某種無意識的狀态下調動積攢于我們潛意識之中已有的經驗去認識眼前的當下的這個事物或是這個人。那麼觸及經驗就必将牽扯出與經驗所關聯的情緒,并且在此基礎上形成對于這個事物的态度以及判斷。因此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不建立在觀察得來的任何判斷都将是危險的。如果我們僅僅使用眼睛去看,但卻又沒有觀察。難免會形成主觀的臆斷。因此我總說人無眼,靠慣性。
這樣說大家就應該能明白,我們在與人相處的時候,為什麼總會有一些抱怨,說我怎麼看錯了某某某人,難道我眼睛瞎了嗎?或是在我的眼裡,這個人不應該是這個樣子。或是我要是一開始就知道他是這個樣子,我說什麼也不和他打交道等等等等。其實對方一直都是這個樣子,隻是我們一直在看,而從未觀察。在此需要為大家補充說明的一點是,觀察一定是一個具有連續性的事情。比如說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基于某個人在某個時間節點出現的某個行為,是完全不足以構建出這個人的整體的一個畫像,或者說是行為上的模式。
我們必須保持一個連續的觀察,就好比醫生看病,絕不能因為某個表面的單一的症狀就斷言一定是患有了某種疾病,對嗎?因此我們說觀察需要基于什麼原則的話,一定就是盡一切可能觀察到更多。因為也許一個不小心,我們看到的僅僅就是我們傾向于或者說想要看到的,而并不是一個人或一件事情的整體全貌。從這個角度來說,眼見也未必就為實,我們需要更多的觀察,而不僅僅是依靠于我們的直覺思維。在生活中我們總是為自己直覺力而感到驕傲的,你可能尤為需要反思。
因為直覺其實就是任憑無意識去調取經驗。如果我們不有意識的加以阻攔,經驗就會轉變成阻礙我們真實的去了解一個人或是一件事情的一隻攔路虎。因此我們說下結論是一念之間,毫不費力的,而真正困難的則是觀察。從這個角度而言,也許所有的判斷就應該是被用來質疑的,也隻有不斷的質疑我們的結論,我們才更有可能看得到更多。由此我們可以推導出一個有趣的觀察模式。
觀察到結論到質疑結論再回歸觀察。當我們形成這樣一個循環且閉合的觀察模式模式時,我們才可能去僞存真,讓真相一點點浮出水面。在此我們為了大家能夠通俗的加深理解,我來問各位一個問題。假設當你走進一個朋友家中,發現此人的衣物、鞋子、桌面上的擺件等等,全部都擺放的極其規整。你會得出一個怎樣的結論呢?千萬不要着急告訴我,你無法得到任何結論,因為我相信你一定在心中已經對照了某段現實的經曆或者說經驗,我的描述可能正促使你去聯想到某個人。如果是這樣,你再覺察一下自己此刻的想法是不是已經開始對我所描述的這個人有着某種主觀的判斷了呢?如果有沒關系,記得質疑,然後讓自己再次回歸觀察。
好的,說到這裡,各位朋友可能對我所說的觀察已經有了一點點更多的更立體的了解。但是我能感覺到的是,大家也許仍然非常的迷惑,感覺到似懂非懂。如果真的是這樣,大家也不必感到焦慮。因為在今後的觀察一定會貫穿在我們所有的讀心的技巧之中,告訴大家,我們應該在現實生活中如何觀察一些什麼,又如何得到一個結論,又如何去質疑我們的結論。
大家慢慢也就會對此有更深入的了解了。接下來我們需要分享給大家的是一些如何在生活中練習觀察力的方法,從而讓我們提升觀察力,讓我們可以建立起合理有效的觀察模式。在我們具體練習觀察力之前,這個起始階段我們需要建立的是主動觀察的一個意識,也就是主動觀察意識。在生活中,我們大部分的觀察其實都來源于無意識狀态下的觀察,或者說是被被動的觀察,或者說是一種漫無目的的觀察。而這種無目的的觀察其實就是毫無意義的觀察。這樣的觀察會完全依賴于我們的經驗,最終走向一個危險的結論。總體來說,想要建立主動觀察意識,我們眼中就不能有所謂的平常事物。正如柯南道爾借助大偵探福爾摩斯的嘴巴所說的那樣,如果一切的可能性都無效時,可能真相就保留在那些。
看起來最不起眼的事物當中,面對現實生活,哪怕僅僅是一個杯子、一張桌子或者是一雙鞋,我們都需要留意他們發生了哪些變化。由此我們才可能日積月累的最終提升我們的觀察力。訓練觀察力大家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
第一就是書寫觀察筆記。我們可以随身攜帶一個筆記本,當然也可以是你的手機标注好日期,寫下你的觀察目的。什麼是觀察目的呢?比如說你想要觀察一些什麼,你想要怎麼觀察,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的。然後按照一定的觀察順序将你看到的一切客觀的記錄下來。當然可以有自己的假設和推論,但請記得這一切都将被質疑。這裡舉個例子,你要觀察一個人,我們可以按照這樣一個觀察順序,由下至上。從他的鞋子觀察從他的腳步觀察,可能有人會問,那為什麼不能騙從他的臉呢?其實一旦開始觀察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很快的就會對這個人形成一個判斷和評價。而從腳開始則可以有效且合理的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首先觀察他的鞋子,如果這個人的鞋子一會很髒,一會是很幹淨。那可能說明這個人,生活衛生方面不怎麼在意,不怎麼注重細節。反之,就是他也許對待自己的生活中的細節是非常的嚴謹,同時也可以推測這個人在生活方面做事情不太有條理等等,甚至還可以進行這樣的一種假設。可能他的性格就是這樣的,然後再觀察他的褲子,其次是衣服,最後才到臉。如果衣服上有褶皺或者是污漬,那就可以證明有些人的衣服上面,比如說毛衣他可能起毛球,很多的毛這個灰塵,那就可以證明上面的這個部分的我們的推論有可能就是正确的。有時一個人身上的耳環、項鍊、戒指、手表等等這些我們說具有個性印記的物件,往往可以成為解讀一個人的真正關鍵。
第二個部分,我們稱之為叫做靜觀,也有人說的叫近視。比如說我們可以每天抽個半個小時的時間,随手拿一個杯子、水果,可以是任何一個生活中随手可得的小物件,找到一個安靜的環境,靜觀,試着坐下來調整一下自己的呼吸,讓自己放松下來。将這個物件擺放在你的面前,然後你僅僅去注視着它,盡量的能夠多看到它的每一個細節,越多越好。大概維持60到90秒的時間,我們将眼睛閉起來去,腦海中勾勒出它的完整圖像,細節越清楚越好,看看你能夠勾勒出多少細節。如果感覺有些細節你沒有看清楚,那麼就睜開眼睛再去看。如此循環往複,直到你看到一個物體,閉上眼睛之後,就可以完整的回憶起這個物件的每一個細節,我們就達到目标了。所謂的一目了然,這樣它就可以有效的去提升你觀察一個事物或者一個人的精準性。最終讓自己在靜觀的情況下達到一目了然。
第三個方法就是形觀,也叫形式,就讓自己動起來。比如說你可以在你的房間裡面來回走動,教室裡面、辦公室裡面,或者是走到了一棟商場裡面,你開始在商場裡面不斷的去轉,迅速的去留意到你身邊來來回回的盡可能多的物體。在腦海中去回想,把他們盡可能的詳細的比如說默念出來或者是寫出來,然後你去對照,看看你能夠記得了多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去留意一些眼前的物品,像我們剛才說的杯子、擺件,然後回想這個物品的種類、位置還有一個方法就是看汽車,汽車的号碼牌。我有的時候在坐到出租車上面,我就會看到來來往往的這個車輛。抓形式過去,就捕捉到他的這個号碼牌,然後就在腦海中記憶。
你比如說你坐到一個咖啡廳裡面,你來來回回的看到走進來走出去的人,他的臉,他的特征閉上眼睛去回憶。當然了,也可以是一些路邊的廣告文字,帶有畫面感的東西,或者是一些哪怕它是一棟建築物,甚至是一棵樹。一言以蔽之,我們要通過以上的練習實現的目的隻有一個,盡可能一眼看到一個人或一件事物的更多更完整的信息。我們每天的習慣,就像我每天的習慣就是在某一家咖啡廳的這個角落去練習我的觀察能力。
當然這項練習它一定是一個長期持續的工作,而且甚至是一個需要我們極其細膩的一份工作。如果可能的話,那我希望大家可以把它訓練成為像吃飯睡覺一樣,是一種本能了。慢慢的你就會發現,我們使自己成為了生活中的一個觀察者,就無疑會讓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能客觀的理智的從内心當中分化出一個旁觀者的角色。如果你問我做個旁觀者有什麼意義呢?那我相信你一定知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