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寶寶睡覺前養成的習慣

寶寶睡覺前養成的習慣

母嬰 更新时间:2024-06-15 08:01:37

周末,朋友聚會。一位寶媽眼睛布滿紅血絲,略顯疲憊。一看就是晚上沒睡好。

大家關切地問她,這一問不要緊,她好像瞬間找到了發洩的渠道:“我兒子兩歲了,總是揪着我的耳朵睡覺。昨兒給我揪煩了,吼了他幾句,結果哭得昏天黑地,好不容易哄好了、哄睡了。半夜又來揪,咱也不敢抗議了,我睡眠淺,後半夜再也沒睡着。”

另一個寶媽自嘲地說:“我閨女都三歲了,還得摸着我的肚子睡覺。她入睡特别慢,一摸就得半個多小時,有時候甚至得一個小時。咱也一樣不敢動啊,把手打下去,不到一秒又上來了。沒招!”

寶寶睡覺前養成的習慣(寶寶睡前有這些)1

其實,很多寶寶在睡前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小癖好”。像我家寶寶也是,總是愛摳着我的嘴睡覺,我在家的時候,到睡覺的時間了,我要是不陪他睡,他就不睡,這讓我也很苦惱、很煩躁。

寶寶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睡眠上的“小怪癖”?得不到滿足就會哭鬧?

直到有一次我出差,家裡隻有爸爸和奶奶。我兒子就由爸爸陪着睡覺,老母親的心一直懸着啊,擔心他不睡覺怎麼辦。

第一天晚上他玩到12點,累了才睡了,也沒摳爸爸。第二天晚上,已經适應了媽媽出差,10點的時候,困了就自己爬上床睡着了。第三天晚上,不到9點,就和爸爸躺在床上玩,10點的時候已經進入了夢鄉。結果出差的這段時間,兒子睡覺竟然不哭不鬧。

寶寶睡覺前養成的習慣(寶寶睡前有這些)2

于是我就好奇,寶寶竟然也不是非要有這些“小怪癖”才能睡着,那為什麼媽媽陪着就要有呢?

後來經過很長時間,我慢慢發現,其實孩子有這種表現,恰恰說明她愛媽媽。我曾經問過我家寶寶:“你為什麼喜歡摳媽媽?”他說:“不知道,我就是喜歡媽媽。”我接着問:“為什麼跟爸爸一起的時候不摳爸爸?”他說:“不敢摳爸爸。”孩子的語言可能無法說清自己的行為,但是他知道因為媽媽給他了足夠的安全感,從十月懷胎開始,他對媽媽是最熟悉的,他才“敢”或者是“願意”依賴着你。

寶寶睡覺前養成的習慣(寶寶睡前有這些)3

難怪在周末聚會中,有一位寶媽聽到上面兩位媽媽的哭訴之後,笑道:“幸福的小煩惱,你們現在趕緊珍惜當下吧。像我們家八九歲的年紀了,都不粘着我了。”的确,當孩子慢慢長大,逐步有了獨立意識之後,安全感也慢慢建立起來,想讓他們粘着你,他們都不願意。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孩子有這種表現,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們正處于敏感期。第一次聽到“敏感期”這個詞語的時候,是從月嫂的口中得知。她說随着孩子的長大,1歲以内的寶寶會出現咬東西或咬手指的現象,這是口腔敏感期;再大一點會扔東西,這是手部敏感期。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慢慢開始關注孩子的敏感期,現在這個階段也就是處于“皮膚饑渴”的敏感期。這時期的寶寶非常渴望得到撫觸,所以爸爸媽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寶寶更多的陪伴或擁抱。

那這是否意味着媽媽就“片刻不能離身”呢?

當然不是!曾經就有一位寶媽對我說:“太煩了!寶寶纏着你,為了哄他睡覺就得一直是一個姿勢躺着,片刻不敢離身,太累了。”其實可以有一些比較積極的引導,幫助媽媽解除困惑,幫助寶寶戒掉這些“癖好”。

首先,寶媽一定不要煩躁、不要發怒,家長的情緒會極大地影響寶寶的情緒,讓他産生焦慮、害怕、自卑、膽怯等心理,這往往會适得其反。

我自身有過這樣的經曆,在吼過他之後,寶寶吓哭了,後來睡着了,渾身還一抖一抖的,小手攥成小拳頭,握的緊緊的。半夜也會突然醒來,好像做噩夢一樣,大喊媽媽!

所以,寶媽要有耐心,多跟寶貝聊聊,說說你的感受,多抱抱他、摸摸他,當“皮膚饑渴”得到滿足之後,寶寶也會慢慢放松下來,讓他情緒穩定下來,睡得更加安穩。

寶寶睡覺前養成的習慣(寶寶睡前有這些)4

其次,寶媽可以通過引導,慢慢引導寶寶的行為。比如可以鼓勵寶寶,慢慢讓孩子從摳、摸轉變成拉拉手,逐步建立與母親的“身體距離”;寶寶的學習能力都很強,他們願意模仿其他小朋友的行為,所以寶媽可以通過一些繪本故事,找到裡面獨立睡覺的情節,通過其他小朋友的行為引導寶寶建立正确的睡眠方式,一定要循序漸進得引導孩子,要溫柔、有耐心。

寶寶睡覺前養成的習慣(寶寶睡前有這些)5

您家寶寶也喜歡纏着媽媽嗎?你有更好的方法,歡迎留言分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