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圈粉的「人設」或「标簽」是什麼?
很多人可能都會投「真性情」一票。
看《披荊斬棘的哥哥》,就很能讓人get到真性情的魅力:
一方面,有些哥哥被認為「太茶」「太假」「太雞賊」而好感暴跌:
反面例子是林志炫和麥亨利、敖犬
另一方面,大灣區的哥哥們,反而因為說了很多「大實話」讓大家覺得很真性情,很可愛:
完全沒有要搞形象的意思(導演問如果每天多出來一個小時你想做什麼,别的哥哥回答陪伴家人、獨自思考,隻有陳小春回答睡覺)
甚至,前段時間,網友還給那英的經典微博「最煩裝X的人」搞了個周年紀念:
那英也是圈内知名「真性情」
但這也隻是問題的一面,另一面是,回顧一下,近幾年靠「真性情」圈粉的人,其實或多或少都翻了車。
負面到被封殺的那幾位,我就不提了,大家懂的都懂。
近的有甯靜,因為上《脫口秀大會》直言不諱被大家吐槽不專業還喜歡說教。
她說選手不好笑,起碼應該嘗試過婚姻再聊,這段翻車嚴重
還有張雨绮,因為控訴節目惡意剪輯而退出戀綜,被很多網友認為是「戀愛腦」:
網友們不太支持她跟芒果台撕破臉
就連前面說的「真性情」那英,之前也因為跟楊紫上探案節目,說楊紫「騙」她,甚至用力推和踢楊紫,被說像「職場霸淩」:
不過這事因為被楊紫主動化解,沒有被鬧很大
所以啊,「真性情」特質,到底會圈粉還是會翻車?
為什麼都是真性情,有人讓人愛,有人讓人煩?
怎樣「真性情」,才能被喜愛還不翻車?
今天就聽簡妮我聊聊看吧!
01 真性情
圈粉點在哪
為什麼我們都喜歡「真性情」?
想要自己成為真性情的人,多半是因為,覺得這樣不虛僞不做作,可以真實痛快地「做自己」,不用麻煩地約束自己。
當然,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沒辦法真的做到這種「真性情」,但這不妨礙我們還是會喜歡有這種特質的人:
王菲的「真性情」,一直是大亮點
一來,我們也喜歡不虛僞很真實的人。
二來,「真性情」的人感覺更「一望見底」,沒有心機,讓人感覺更安全可預測,猜想相處起來會感覺不錯。
這些想法當然都很合理——誰不喜歡真實又真誠的人呢?
但一個問題是,很多人其實沒有意識到,即使對方的「真性情」是真的,相處起來,也很可能遠沒有想象中愉快。
比如《披哥》中的高瀚宇,雖然年齡不小,但其他哥哥普遍評價他像個小孩,沒什麼心機。
他當然有優點,開心時很有活力,也會有話直說,讓人「很好懂」。
一般真性情的優點,他都具備
但相應的,情緒外露的他,其實約束自己情緒的能力比較差,容易極端情緒化。
就連情商超高的李承铉,也說他「沖動」「跟着心情來」。
而當導演問「有沒有被高瀚宇可愛到」,李承铉直接說「有點煩」。
雖然情商很高,但李承铉其實也挺真性情的
對此,豆瓣還有個應景的帖子,問「如果高瀚宇是你男友會怎樣相處」。
高贊回答想法跟李承铉很接近,認為跟這種太drama、情緒化的人相處太累了。
但也肯定了他的直接
如果你是一個立志「真性情」的人,高瀚宇的例子可能會讓你有些不同想法——
高瀚宇的魅力不僅來自于他真性情,也來自于他真的還挺帥,但如果代入下人類高質量男性的臉,你可能會隻想報警。
更重要的是,你可能已經感受到,大衆并沒有他們嘴上說的那麼喜歡「真性情」——
02 大衆喜歡的
從來不是真性情
大衆喜歡的,真的是「真性情」這特質嗎?
在簡妮我看來,答案其實是否定的。
打個比方就很好明白,當很多人說喜歡「素顔」時,實際意思是喜歡「素顔也好看」的美女,并不單是素顔本身。
而如果素顔效果達到了有礙觀瞻的程度,絕大多數人即使不說出來,還是會希望對方略修飾下,這種情況倒也不必執着「素顔」。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張柏芝呀
換到「真性情」,
群衆真正喜歡的,其實是有人能「以真性情的态度」,說出群衆想聽的話,或做群衆想做的事。類似于「素顔」要搭配「好看」,才會被喜歡。
反過來,如果「真性情」特質對應的行為,不合适、讓群衆不爽,那這種時候,「真性情」反而會變成翻車符。
比如,同樣是真性情怼人,章子怡怼被封殺那位「沒有信念感」的時候,大家都覺得怼得很對,怼得很爽,因此很圈粉:
因為确實怼得很到位
但再到後來,章子怡再次以真性情的姿态,怼盛一倫為什麼不能「沒有好片子演,就不演」,還表達「沒有天賦努力沒用」,就被很多人認為太「何不食肉糜」。
畢竟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明顯的天賦或好的資源啊
同理那英,當她怼的人,是群衆也想怼的人時,大家會為她的「真性情」叫好,喜愛她:
她之前《浪姐2》怼張柏芝這段,很多人也覺得看着挺爽
但當她怼的人,不再是群衆想怼的,甚至怼的方式、程度也不合理時,這種「真性情」反而會翻車:
楊紫本身觀衆緣不差,大家這裡也更容易代入被她怼的人,因此反而覺得她在霸淩
所以啊,群衆喜歡的,從來都不是真的從始至終真正「真性情」的人,或者是「真性情」這種特質。
群衆喜歡的,從來都是「真性情 自己想要的結果」,兩者缺一不可。
但這就存在一個悖論:如果你真·真性情,你必然不可能每次都站在群衆一面,翻車幾乎是遲早的事。
而真·長期不倒的真性情,要麼很低調不惹事(但也缺乏話題度),要麼反而是外真内假,精準把握受衆心理的那種——怎麼識别後者?
03 混得好的「真性情」
靠的就是不真
一個人标榜自己真性情、沒心機、脾氣直、愛怼人,是否代表ta真的就是這樣的人?
很多缺乏社會閱曆的小白,都會栽在這種人手裡。
講個我自己的例子:
我當年有個室友,就常喜歡說自己「大大咧咧」「沒心機」「性格像北方人(北方人做錯了什麼)」。
但事實上,每次交公共費用,她都精确到毛,甚至想隻給幾塊錢電費,其他讓用電更多的人給。
而更絕的是,她想讓用電多的人多給,還要撺掇我一起去說。結果事到臨頭隻有我一個人去說,她在那裝鹌鹑。
還好我說的是,我跟另一個室友用電比較多,我們都多出一點,對方人挺好,也同意了,錢也很少,沒人往心裡去。
就這,她回頭還跟那位室友說,我這人真太計較,居然幾十塊錢的電費也要算——這個「大方」「沒心機」的程度也真是讓我至今仍然歎為觀止。
當然,我也有問題,一個是識人不清(當時),一個是記仇(現在也有點)
這也不是單例,之前推送裡也提過,其實心理學研究已經表明,「越缺什麼,越強調什麼」是典型自戀者表現,而越強調自己具有某種優良特質的人,往往道德越容易有問題。
大家引起警惕
即使不是典型自戀者,那些玩得轉的「真性情」,仔細觀察下,其實往往非常有技巧:
ta們确實看起來很沖、很愛怼人,看起來很「一望見底」、很沒心機。
但留心下就會發現,他們怼得一般都是群衆不喜歡的、或者不能給自己提供利益的、比自己弱的人。
比如何旻哲早期在實習生裡就顯得很自信,很自我
但當對方是群衆喜歡的、能給自己提供利益的、比自己強的人時,ta們的真性情,就會非常明智地失效。
就比如,面對地位比自己高的帶教律師時,何旻哲會主動放低自己,誇獎對方:
怎麼說呢,有選擇性地展示真性情吧
從這意義來說,粉把「真性情」作為主要賣點的人,确實不是好策略:要麼遲早翻車,要麼壓根是假的「選擇性真性情」。
而自己想要成為一個主要亮點在「真性情」的人,更是問題多多:
今天你怼的人大家讨厭,你感覺大家很喜歡你,很欣賞你的真性情。
比如《offer》中,朱一暄怼過于自信、後面還被證明簡曆造假的何旻哲時,大家都叫好。
但明天你怼到不合适或者大家喜歡的人時,又會發現大家變得不喜歡你,不欣賞你的真性情了。
朱一暄後來怼同事「嘴臉」這段,顯然很不合适
如果沒有意識到,大家愛的從來都不是你這個人,也不是你的「真性情」,而執着在「真性情」上一條路走到黑時,即使你确實很真,翻車也是遲早的事。
有沒有「既能真性情,也不會翻車被讨厭」的升級策略?
04 要真
但不要隻是真
坦白說,我并不建議大家做一個「真性情」的人。
這倒不是說,我鼓勵大家變得虛僞——我自己就很欣賞喜愛真誠的人,也希望和要求自己盡可能地真誠。
「真性情」這标簽的問題,不在于「真」,而在于往往「隻有真」:
一來,隻專注于「真」,容易「越來越真」「越來越放縱」,甚至走火入魔。
李小璐就是這樣,越來越「真」
二來,說難聽點,「真」是個門檻很低的特質——小嬰兒生下來就會要這要那要哭,成年人如果可以不管後果,「想幹嘛幹嘛」,能有多大難度呢?
實力派靠實力,顔值派靠刷臉,但這兩者都需要一定門檻。
相比之下,「真性情」的安身立命之本如果隻有「真」,那這安身立命之本,顯然是太過薄弱了。
事實上,這篇提到的所有靠「真性情」圈粉的人,魅力點都不止在「真性情」。
章子怡、那英當時都兼備實力與好評,這些結合她們的「真性情」才會圈粉。
甯靜固然是靠「真性情」在浪姐中圈的粉,她開局唱跳實力也确實一般,但她也确實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展現了很強烈的敬業精神。
速效救心丸都安排上了
而在《脫口秀大會》中,雖然她的「真性情」一如既往,但這次顯然連基本的準備和了解都沒有做,顯得很不敬業。
認真地問上屆冠軍,上屆他來了嗎?
這種情況下,隻靠「真性情」,又怎麼能吸到認可和好感呢?
有問題的不是「真性情」,而是「隻有真性情」。
也因此,要讓真性情有魅力、吸好感和認可,需要的,也不止是「真」,更要與其他特質結合:
如果說1.0版本的「真性情」,是能表達并堅持自己的需求;
那麼,2.0版本的「真性情」,往往與「善良」或「同理心」相結合,不僅表述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更能照顧别人的感受和利益。比起「我赢你輸」更接近「我們雙赢」。
這兩者的差異,看林志炫和李雲迪就很明顯:
林志炫之前,就因為試圖讓所有人圍繞自己的歌聲轉,被炮轟:
隻看到了自己的需求,沒有看到别人的,說話也很官腔
而最近,他找熱狗合作,發言态度一如既往的「自我」:
「我」想要翻新,但對方要什麼呢
李雲迪說話,則相對舒服得多,他當然也知道合作需要熱狗的配合,但他同時也會考慮到熱狗可能的顧慮,補充到:
在對方可接受的範疇内
類似的,在表示「自己想要什麼類型的說唱」時,林志炫不僅用偏貶義詞概括熱狗的風格,思路也多在「你怎麼來配合我們」:
代入下熱狗,可以想象很不舒服
而李雲迪說話則舒服得多,着重這樣做對對方的好處,讓合作方式更「雙赢」。
聽着舒服多了
雖然看起來李雲迪顯得有些「圓滑」,不符合我們傳統觀念中對于「真性情」的想象。
但仔細想象,他也真誠地表露了自己的态度和想法,隻是盡量用不刺傷人、讓雙方都開心的态度——這難道不是更高級的「真性情」姿态嗎?
再來,「真性情」最好與強大的業務能力結合。
「真性情」往往與「堅持自己」分不開,但我們身上也有很多部分,不能一概而論。
真性情變成作死的,往往是堅持身上作死的那部分,而受好評的真性情,往往是更堅持自己身上優秀的品質。
比如郝蕾,之前的節目就圈了很多粉,原因在通過言談,你能感受到她對演技的那種追求和堅持。
這種真性情,比撒潑打滾耍賴偷懶的真性情,要可愛多了
再比如李承铉,雖然整體來講他比較溫和,說話也會照顧别人的感受,但關于最終效果的部分,他實際上堅持了高标準嚴要求。
即使自己不參與的節目,作為隊長也會幫組員摳細節
對自己認為不夠好的部分,也會直言不諱指出,但也會表示,一切為了最好的效果:
雖然都是追求效果,他說出來感覺比林志炫好太多
即使沒有強大的業務能力,一時半會也很難做到強同理心的雙赢,想讓「真性情」更受歡迎,可以結合「自知」和「敬畏」。
就像前面說的,很多「真性情」翻車的人,說白了,都是沒有意識到,群衆愛的并不是他們或者真性情這特質,而是「真性情态度 好的結果」。
一旦喪失了這種意識,就容易覺得「我怎樣都會被支持」,失去敬畏心,少準備、少投入、少理解,但最後,往往又會因此失去喜愛。
相反,即使現在能力并不強,但能有自知之明,做好自己能做的事,這種人間清醒 真性情,就比單薄的真性情要圈粉得多。
楊超越前兩年的人設亮點是人間錦鯉,這兩年逐漸過渡到人間清醒
能真實面對自己的長短闆,以敬畏的心加倍努力,以真誠的态度追求合作,堅持這種真性情,遲早會導向好的結果。相反,如果沒有意識到這點,一味追求「我真我有理」,其實,踩坑真的是遲早的事。
比起「真性情」,「真誠、會努力、有實力、拎得清、好合作」的全方位魅力,不是更強、更久、更穩得多嗎?
希望我們都能成為擁有真誠,但擁有的遠不止真誠的人吧!
負責助理:木青
—如何做到「有求必應」
有效請求的要點 / 想得到>付出,關鍵在肯定
—營造魅力個性
自我梳理:為什麼要尊重自我需求 / 找到自己正确使用方法 / 營造魅力自我的三個法則 / 普通人如何擁有超強吸引力
性格營造:反差萌1:如何立人設讓人喜歡 / 反差萌2 : 反差如何有魅力不混亂
魅力外放:營造魅力自我 / 如何在社交中展現自己 / 普通人如何提升第一印象分
ᐁᐁᐁ
(除手繪圖外,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