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章毛筆行書偏旁部首之“足字旁”。
今天,繼續分享行書偏旁部首:足字旁。
足,zú,象形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人的腿和腳,本義即腿、腳,故以“足”作為意符的字大多都與腿、腳或腿腳的動作有關,如趾、踝、跑、跳、蹦等等。
行書中的足字旁:
上部“口”字整體斜勢抗肩,上寬下窄。左豎以斜切落筆,豎身右斜,不要寫長;橫折起筆與左豎留有氣口,橫畫勿長,然後折筆向左下方寫右豎,收筆與底橫連寫,一氣呵成;下面兩個點筆承上啟下,左低右高,互相呼應;底橫起筆稍左探,大抗肩,右部勿長。
楷書中的足字旁:
行書中足字旁常見的幾種寫法參見下面字例,雖然其形态和書寫的筆順有異,但是總體原則基本一緻。上方的“口”字不宜寫得過大,而下方的結構則應控制其向右過度延伸,隻可左探,不可右伸,以給右部預留空間。
具體字例:
踣 bó
跟 gēn
跪 guì
踐 jiàn
足 zú
距 jù
路 lù
蹊 qī xī
踢 tī
蹤 zōng
字例打印本:
字例描紅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