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給大家推薦一本書《稀缺: 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
新年伊始,我們常常會制定許多新年計劃、列下很多心願清單。但往往現實是計劃總是排得很滿,執行卻很差,想知道有什麼好的應對方案,可以看看這本書。
《稀缺: 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是哈佛大學行為經濟學教授塞德希爾·穆來納森與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埃爾德·沙菲爾基于大量的實驗室研究和現實調查的研究成果。稀缺和理性經濟人是傳統經濟學的兩大基本假設:資源是稀缺而有限的;人具有完全的理性,可以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選擇。但有意思的是,本書正是對這兩大基本假設的一次重新審視——過度的稀缺會導緻人的非理性,從而進一步加劇這種稀缺。
這本書的結構十分清晰,内容好讀,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稀缺心态”并剖析其成因;第二部分闡述稀缺心态會帶來的問題;第三部分則給出如何逃離這種稀缺心态的應對方案。
稀缺是必然存在的,但是稀缺心态是可以克服的。不論是物質還是精神的追求,永遠都沒有盡頭,稀缺是始終存在的問題。但是資源稀缺不可怕,就怕有稀缺心态。
什麼是稀缺心态?簡單說,就是你缺什麼,你就會情不自禁放大對所缺之物的注意力,由此帶來短視、帶寬的負擔,令我們忽略原本很重要的其他事物。今天的稀缺,将造成明天更大的稀缺。當我們為了解決眼下的難題而極度專注時,就無法有效地規劃未來。當我們經曆任何一種形式的稀缺時,都會對稀缺的事物全神貫注:對于饑餓的人來說,他們需要食物;對于忙碌的人來說,他們需要亟待完成某項工作的時間;對于缺錢的人來說,他們需要想辦法支付每個月的房租;而對于孤獨的人來說,他們需要他人的陪伴。
帶寬是這本書裡另一個重要的概念。指心智的容量,包括兩種能力,分别為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我們常說的“精力”與這個概念相似。稀缺會降低所有這些帶寬的容量,緻使我們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還會減弱我們的執行控制力。
那我們應該如何逃離稀缺?
書裡分别從個人、社會組織系統來談。針對個人而言,逃離稀缺陷阱,首先就需要制訂計劃,時刻記得退後一步審視自己的生活。做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而不是盲目完成眼前的事情。所以在列計劃時,甯願多花點時間,去思考、區分事情的重要程度、優先順序。
但時刻提醒自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書裡的建議是将警醒性行為轉變成一次性行動。比如要減肥,若不想每次經過廚房都要保持警醒,以免去拿零食,不如在去超市購物時保持警醒,幹脆不買零食。比如要存錢,為了每個月提醒自己存錢,不如銀行卡設置自動存錢的功能。
其次,要建立起針對突發事件的緩沖機制。比如要提前做好金錢管理,有餘錢來應對風險;比如時間表不要安排太多計劃,要留出餘閑,給自己緩沖思考的時間。做好金錢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因為沒有時間可以通過花錢的方式換取更多的自由時間,但是沒錢則隻能花更多時間去換取金錢,更沒有餘閑可言。這就是書裡說的“自由裁定的能力”,而這個能力的大小與金錢的數量息息相關。
最後是專注于能量管理和帶寬培養。能量管理就是勞逸結合,做好健康管理,讓身體得到有效的休息。更好地利用帶寬,不僅需要對各項任務的執行時間進行安排,而且也要設置最佳的順序。将有效地帶寬最大化,而非将工作的小時數最大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