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宋代五大名窯各産什麼瓷器

宋代五大名窯各産什麼瓷器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1 07:42:40

中國的陶瓷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标志。北宋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時期,也是傳統制瓷工藝繁榮昌盛的時期。當時,制瓷業空前繁榮,大江南北名窯疊起。現今已發現的古代陶瓷遺址分布于全國170個縣,其中北宋窯址的就有130個縣,約占總數的75%.當時的窯廠各有特色,定窯、景德窯清秀,汝窯、耀州窯渾厚,官窯、哥窯典雅,鈞窯絢麗,建窯淳樸,磁州窯、吉州窯具有民間風采,都是我國的藝術精品。其中,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更是宋代的“五大名窯”,流傳至今的瓷器價值連城。

宋代五大名窯各産什麼瓷器(宋代五大名窯瓷器)1

北宋鈞窯天藍釉墩式碗


宋瓷: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品


宋瓷之美,美在溫厚、含蓄,強調内心的感受。宋瓷那種樸實無華而蘊含獨特的氣韻深深地吸引着世人。

宋代五大名窯各産什麼瓷器(宋代五大名窯瓷器)2

北宋鈞窯月白釉渣鬥式花盆


“五大名窯”代表了中國單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是全球各大博物館和收藏家夢寐以求的瑰寶,其市場價值不言而喻。從北宋流傳至今,“五大名窯”傳世瓷器極為稀少,主要藏于北京故宮和台北故宮,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集美博物館等博物館。


宋代瓷器在海外的收藏以日本、英國和美國居多,其中不乏相當數量的精品。日本對宋代瓷器的收藏,可以追溯到宋代日本派遣到中國的僧人對于建陽窯天目釉茶碗的迷戀。今天日本博物館裡和私人藏家手中的宋代瓷器數量,在中國之外可能是最多的,并且涵蓋了衆多窯口。日本博物館尤其熱衷于建陽窯、吉州窯、龍泉窯、耀州窯、定窯和磁州窯器的收藏。東京文化廳、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收藏有上等的建陽窯和吉州窯茶碗,東京國立博物館、出光美術館、救世熱海美術館則有定窯藏品。

大都會博物館的中國陶瓷館占據了整個二樓的開放式回廊,展品涵蓋了從漢代至清末的中國陶瓷。陶瓷館另外增設了一個當代部分,收藏當今世界陶瓷藝術家的作品,意在與中國古代陶瓷藝術進行比照,既突顯中國陶瓷藝術在人類藝術史上無可替代的位置,又體現了陶瓷藝術在當今多元的世界文化中的延續性。

宋代五大名窯各産什麼瓷器(宋代五大名窯瓷器)3

鈞窯灰紫釉渣鬥式花盆

宋代五大名窯各産什麼瓷器(宋代五大名窯瓷器)4

大英博物館 北宋 汝窯碗


說到宋瓷,就會讓人想到與之諧音的宋詞。宋瓷更像宋詞中的婉約派,典雅委婉。宋瓷諸窯雖各有千秋、各領風騷,但均以單色釉的高度發展而著稱,其色調之優雅,無與倫比。無論從比例、尺度、色澤,還是形狀上反複推敲,宋瓷都能讓人感覺到一種含蓄典雅的内在美。如果對其形狀做任何一點改動似乎都會破壞它的美,這種精确的把握恰到好處,使它有一種精妙的柔婉之美。

宋瓷多為青色和白色。青瓷的色澤像翡翠,“巧如範金,精比琢玉”。白瓷的色澤像光潔的玉,“既質玉之質,複白雪之白”。宋瓷比明瓷、清瓷往往更受推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崇尚自然、含蓄、質樸的宋瓷,更重視瓷器本身的胚胎、形體、釉色,稍加雕琢,無論造型、釉色、紋飾都追求天然完美。宋瓷典雅靜谧,猶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真正集前人之大成,又為後世之經典。


宋代五大名窯各産什麼瓷器(宋代五大名窯瓷器)5

北宋 定窯白釉八方四系瓶


俄國作家契诃夫曾經說過,寫小說“好與壞都不要叫出聲來”,這是指語言文字自然淳樸,在平淡冷靜的叙述下蘊含着作者敏銳而深邃的思考,使作品不知不覺撥動讀者心弦。宋瓷也是如此,它不張揚、不虛華的個性使人聯想到翩翩的君子,沉穩卻不失個性;它的内斂又好似江南女子的風姿卓韻、典雅含蓄,讓人難以忘懷。

諸多因素造就瓷器輝煌

宋代五大名窯各産什麼瓷器(宋代五大名窯瓷器)6

北宋汝窯蓮花式溫碗


宋代瓷業達到如此境界,絕非偶然。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宋初實行了“抑武修文”政策,“修文”導緻文化的空前高漲,文人的地位得到提高,人們的讀書熱情激增,文化素質普遍提高。加上北宋的經濟繁榮,為制作高水平的瓷器提供了物質保證。這樣的社會氛圍造就了宋瓷清新秀麗、典雅優美的藝術風格,成為宋代工藝美術中最為傑出的品種。

宋代五大名窯各産什麼瓷器(宋代五大名窯瓷器)7

北宋 定窯白釉刻花蟠螭紋洗

北宋的手工業有官營、民辦和家庭副業等形式,其中以官營規模最大。北宋官府手工業專業分工之細為前代所未有。朝廷少府監所轄有绫錦院、内染院、文繡院、文思院,其中僅文思院即領有42種不同的作業班子,包括錦、繡、金、銀、犀、象、珠、玉、金彩、繪素、裝钿等工藝品種。官府作坊的工匠皆來自民間,其分工之細也反映了民間手工業的高度發展。人們所說“五大名窯”,足以代表宋代瓷器的技藝水平。此外,玉器的“巧作”技藝也始于宋代。

宋代五大名窯各産什麼瓷器(宋代五大名窯瓷器)8

宋人龍大淵著有《古玉圖譜》一書,就是研究宋代玉器的書。始于唐而盛于宋的雕漆工藝,在宋代叫“剔紅”。宋代剔紅漆層厚、漆色豔、刀法精,圖案花紋具有浮雕感,其藝術風格頗似耀州窯的刻花裝飾。宋代盛行缂絲工藝,有許許多多擅長缂絲的能工巧匠。他們的作品形象逼真,除人物、花鳥外,還把書法家的作品表現在缂絲作品中。據古陶瓷專家馮先銘先生考證:“定窯印花紋飾來源于缂絲,把庫絲圖案局部地移植到瓷器上,因此紋飾題材構圖都比較成熟。”總而言之,宋代各種工藝美術的普遍發展,促進了瓷器藝術水平的不斷提升。

宋代五大名窯各産什麼瓷器(宋代五大名窯瓷器)9

北宋 鈞窯天藍釉盞托

宋瓷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決定了其造型更加注重實用性。宋代各地瓷窯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瓷器,有碗、盤、碟、洗、盞、托、瓶、壺、罐、缽、尊、盆、渣鬥、爐、枕等。工匠們利用粗細、橫直、長短、彎曲不同的外部輪廓線,組合成不同形體。它們有的勻稱秀美,有的輕盈俏麗,都從實用出發兼顧審美的要求。它們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時代樣式,許多造型作為典範為後世追慕效仿。

宋代五大名窯各産什麼瓷器(宋代五大名窯瓷器)10

北宋初年,南方的吳越向宋稱臣,每年大量供奉越窯生産的秘色瓷。以金銀裝飾的瓷器,華貴富麗,宋朝君臣十分喜愛,使瓷器身價倍增,成為人們追求的時尚之物,這就刺激了各地窯業努力創制精品瓷器。上層社會的提倡,使各階層的人都趨向使用瓷器,出現瓷器的大普及。


茶肆酒樓以懸挂名人字畫、陳設瓷器精品為時髦。而宋代“鬥茶”之風盛行,所以對名貴瓷盞(如建窯的“兔毫盞”)競相追求,各地瓷窯也競相仿制、創新,以緻新的釉色、新的造型、新的裝飾手法、新的燒造工藝層出不窮,這就使得宋代瓷器生産取得了空前成就。宋代的瓷器一改唐代華貴富麗之風,向沉靜素雅、蘊藉隽永的風格演變。其造型、釉色、裝飾,給人們留下觀賞不盡、回味無窮的感覺。

宋代五大名窯各産什麼瓷器(宋代五大名窯瓷器)11

北宋建窯兔毫盞


宋瓷的釉色出現了創新且豐富多彩的局面。這時,不僅改進了石灰釉的配方,還發明了可以使釉層濃厚的石灰堿釉。景德鎮窯的影青瓷,汝窯的青瓷,龍泉窯的梅子青瓷,使瓷器真正達到了“如冰似玉”的境界。至于鈞窯的乳光釉、哥窯的炒米黃色釉、定窯的紫釉、綠釉和紅釉,建窯的乳濁黑釉等,使釉色使用空前豐富。

宋瓷的器型有大量創新。以瓶為例,當時出現了玉壺春瓶、梅瓶、花口瓶、葫蘆瓶、雙耳瓶、五孔瓶、瓜棱瓶、膽瓶、琮瓶等,讓人目不暇接。

宋瓷的裝飾手法遠遠超過唐代。除利用釉色來裝飾外,還大量運用了印花、刻花、剔花、劃花、畫花、剪紙漏花等技術,使紋飾富于變化。

宋代無論南北方都出了很多窯場。經過激烈競争,逐漸形成了以一些名窯為中心的“窯系”。這些窯系一方面受其所在地區原材料的影響而具有特殊性,另一方面又受當時的政治理念、文化習俗、工藝水平制約而具有共同性。

宋代五大名窯各産什麼瓷器(宋代五大名窯瓷器)12

鈞窯月白釉長方花盆托

宋朝瓷器從胎釉上看,宋北方窯系的瓷胎以灰色或淺灰色為主,釉色卻各有千秋。例如鈞窯釉,喻為海棠紅、玫瑰紫,燦如晚霞,變化無窮如行雲流水;汝窯釉含蓄瑩潤、積堆如凝脂;磁州窯燒出的則是油滴、鹧鸪斑、玳瑁等神奇的結晶釉。南方窯系的瓷胎則以白色或淺灰白色居多,景德鎮窯的青白瓷色質如玉、碧如湖水;龍泉窯青瓷翠綠瑩亮如梅子青青。哥窯的青瓷釉面開出斷紋,如絲成網,美哉天成,是一種獨特的缺陷美。定窯瓷,其圖案工整、嚴謹清晰的印花讓人歎為觀止;耀州窯瓷,其犀利潇灑的刻花給人以流動的韻律美。追求釉色之美、追求釉質之美,宋人在制瓷工藝上達到了一個新的美學境界。

風格迥異的官窯和民窯

宋瓷有官窯、民窯之分,又有南北地域之分。官窯即國家政府辦的窯,為皇宮、王室生産專用瓷;民窯即民間辦的窯,生産民間用瓷。官窯還包括禦窯,比如宋徽宗就開辦了禦窯廠。北宋滅亡後,宋皇室南移到臨安(今杭州)後,在鳳凰山下也設立官窯。

北宋以前,官方貢器與民間用具隻有粗細之别,并無文野之分,至北宋則發生了明顯轉變——一個朝着清雅、華貴的方向發展,一個朝着粗犷、豪放的道路前進,彼此形成截然不同的風格。以宋代“五大名窯”為例,早期它們都是燒造民間用瓷的普通窯場,但是自從為皇室燒造貢瓷之後,便脫穎而出,其工藝之精湛令各地民窯望塵莫及。其中,鈞瓷的生産最具代表性,當初它僅是河南地區一座燒造民間用瓷的普通窯場,後來被宋徽宗看中,下令在河南禹州一帶建立官窯窯場,并調集民間窯業的優秀工匠,專門為宮廷燒造此種釉色的産品。

宋代五大名窯各産什麼瓷器(宋代五大名窯瓷器)13

哥窯八方貫耳扁瓶

官窯嚴格按照宮廷要求進行生産,在工藝上不惜工本、精益求精,可謂“千中選十,百中選一”。即便是成品後還要再行挑選,産品屬于非商品性質,并嚴禁民間使用。其生産技術嚴格保密,工藝精美絕倫,傳世瓷器多是稀世珍品。民窯生産則與之相反,它不受任何束縛,工匠來自民間,生産者要考慮成本,看重的是實用價值,工料就不如官窯那麼講究,生産随心所欲,産品均供應大衆的日常生活所需。這些瓷器雖不免粗糙,但也是情趣别樣的藝術品。縱覽兩宋瓷壇,民窯異彩紛呈,與官窯交相輝映、蔚為奇觀。

其實,北宋瓷器的發展,還跟一個人有關,他就是宋徽宗。“五大名窯”有三個都是他開辟的。

宋徽宗熱愛藝術,熱愛美。他熱衷于色彩,更熱衷于自然的意境。對于當時宮廷内比較常見的定窯、柴窯的瓷器,宋徽宗非常不滿。于是,他開始廣泛搜集天下寶物和各種技術,并在首都東京開辟了官窯。後來,宋徽宗看到汝州燒造的進貢瓷器後很是高興,就在宮廷内開辟了一處窯口。在原産地的瓷器,叫做汝窯,在宮廷内的這個窯口則叫做汝官窯,也有學者認為,汝官窯就是官窯。

鈞窯有官鈞窯、民鈞窯之分。官鈞窯是宋徽宗年間繼汝窯之後建立的又一座官窯。鈞窯廣泛分布于河南禹縣(時稱鈞州),故名鈞窯,以縣城内的八卦洞窯和鈞台窯最有名,燒制各種皇室用瓷。當時,禹州有一種彩瓷,顔色豔麗,而且上有“窯變”形成的火焰紋,入窯時,器物都是一個顔色,出來以後則萬紫千紅,絕沒有一件重複的。宋徽宗聽了甚是滿意,又在宮内模仿禹州彩瓷,修建了官燒鈞窯。後來的“黃金萬兩不及鈞瓷一件”的說法,說的就是這個宮廷的鈞瓷。

宋代五大名窯各産什麼瓷器(宋代五大名窯瓷器)1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