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從老輩人口中聽到一些俗語,這些俗語基本上都是祖祖輩輩對生活經驗的總結,蘊含着做人做事的智慧。
不過,很多時候,我們聽到的隻有前半句或後半句。
就比如我們經常聽到的這句:久病床前無孝子。
其實,它還有後半句,這後半句更是直指人心,道出了生活的殘酷一面。
大家不妨先猜猜後半句是什麼?咱們先來說說這前半句。
久病床前無孝子
這句話,其實不難理解,有過親身經曆的可能理解更深。
這句話貌似是在說為人子女的不孝,實際上是一種生活的兩難選擇,是一種人生的無奈。
家中父母生病了,為人子女的肯定心焦,開始的時候會悉心照料。
可是作為子女,也有自己的生活與工作,也有自己的一堆煩心事,特别是現在的人生活壓力很大。
所以,時間長了,對于照顧病中的父母也就力不從心了,雖然心裡想着孝敬父母,照顧好父母,但是現實卻很難做到兩全。
所以,在《圍爐夜話》裡說:“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迹,論迹寒門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迹不論心,論心千年無完人。”
那現在我們再來說說下一句,想必很多人已經知道了,對,就是“久窮家中無賢妻”。
久窮家中無賢妻
讀過詩經《氓》篇,想必能看出姑娘剛戀愛時的那種青春羞澀與天真爛漫,“不見複關,泣涕漣漣。既見複關,載笑載言。”
到後來姑娘為人婦時,經曆油鹽醬醋和歲月滄桑,心理出現了幽怨,比如: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戀愛的時候,感性占主導地位,可能會不管對方的家境和經濟狀況,隻想着彼此在一起。
可是步入婚姻過後,激情不再,理性便占主動地位,一時的經濟拮據,大家或許還可以忍一忍。
但如果長期貧困,看不到希望,人的性情自然也就發生了改變,那就不是幽怨了,可能就是抱怨。
為什麼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以及泰坦尼克号中Jack和Lucy,還有羅密歐與朱麗葉,其結局必須是悲劇性地呢?
大家不妨想想,如果這些愛情故事,一旦最後走向婚姻,沾染上柴米油鹽,或許就達不到原有的悲劇或悲壯藝術效果了吧。
所以民間有諺語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貧困夫妻百事衰”。
其實,這些都是人性中趨利避害的理性選擇。
有對錯嗎?或許沒有吧。隻是現實敵不過人心而已啊。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大家在聽過這兩句話又有什麼感想呢?歡迎評論說一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