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期,中國一片混亂,群雄并起,諸侯争霸,在這個禮崩樂壞,憑着“拳頭”當老大的時代,一個空前絕後的帥哥誕生了。
公元前340年,屈原這個極其高貴、潔淨、坦蕩、瑰麗、崇高甚至是偉大的名字被工工整整地書寫在楚國國都丹陽城的戶口本上,成為當時楚國三大貴族之一屈氏家族驕傲的一員。
屈原,就是這麼幸運,作為楚武王之子屈瑕的後代,一出生就含着金鑰匙,妥妥的 “官二代、貴二代、富二代和‘紅二代’”。貴族出生的屈原氣度不凡,面若冠玉,豐神朗秀,衣訣飄飄,氣宇軒昂,加上2米08的“國家籃球隊隊員”的模特身材,一度成為當時楚國萬千少男少女的“當紅流量”和“頭條熱搜”。屈原不僅外表俊朗不凡,還博學多才,自幼生性潔癖,追求完美,喜歡遊泳,酷愛擊劍。高貴的出身,聰慧的腦子,加上後天的努力,閱詩經,背雜書,習文練武,被稱為春秋時代“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三好生”。
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好看的皮囊皇城都找不出唯一。如此的“學霸”加顔值,自戀是常态,狂妄是本性,用屈原的話說就是:衆女嫉餘之娥媚兮,謠诼謂餘以善淫。意思說女孩子都被我的不凡容姿所傾倒,因得不到我的親睐而心生恨意……
風華正茂的的屈原可謂是少年得志,一路星途燦爛:19歲時,面對秦軍來犯,迅速組織一支地方 “青年突擊隊”給予秦軍緻命性打擊,受到了中央高層的密切關注;20歲時,挂職鄂諸縣丞,官至正處級,基層鍛煉期間,不遺餘力幫扶百姓,減免賦稅,發展經濟,使當地百姓們覺得上天終于聽到了他們内心的祈禱,派了個天使來守護他們;21歲,風姿卓然的屈原就被楚武王選中擔任太子熊槐的侍讀,侍讀期間,既是君臣,又是兄弟,一起伏案治學,一起彎弓射雕,一起指點江山,一起暢談夢想……後太子受封,是為楚懷王。于是,輔佐楚王,振興楚國,征讨各路諸侯實現天下大一統,便成為了屈原一生不變的追求。
這一天,明于治亂,娴于辭令的屈原被招入蘭台宮,官拜左徒,成為他一生中的高光時刻。也正是此時,屈原的"美政"理想開始布局,起草“憲法”,藍圖規劃,屈原明白:雖然戰國七雄中楚國占據着最廣袤的土地,卻因為秦國商鞅變法,加之幾代君主的艱苦奮鬥,秦國已具吞虎噬狼之勢,而楚國肥而不強,大而虛弱,猶如待宰的肥豬,時刻面臨着滅頂之災。
為了改變楚國“肥豬”被宰的命運,公元前317年,24歲的屈原提出了變法圖強。這一聲,這無異于晴霹靂,驚呆了戰國七雄的小夥伴們。“變法”是要掉腦袋,即使“商鞅變法”成功地強大了秦朝,卻也難免車裂的悲慘下場,何況一個完美的理想主義者,一個浪漫的偉大詩人。為了自己的祖國,屈原硬是憑着一腔熱血實施改革,對内是選賢舉能和修明法度,與懷王謀劃國事,發号施令;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逐步強大。一時間,屈原成為楚國上空冉冉升起的一顆政治新星,萬人矚目,風光無兩。
如果,曆史的大劇照着屈原的“劇本”來路演,對楚國來說這将是一處毫無懸念的“喜劇”。可惜,曆史沒有如果。屈原可以寫出《九章》《天問》等千古絕唱來,卻寫不出一個拯救水深火熱之中楚國的劇本來。屈原高估了“導演”楚懷王的聖明,也小看了“群演”“子蘭、靳尚和鄭袖”們的險惡,一出“興楚大劇”的劇本由楚懷王交給了秦國去客串,結果經縱橫家張儀一篡改,一把好牌打得稀碎……
公元前314年,在以公子子蘭為首、靳尚、鄭袖為主的反對派和秦國使者内外勾結下,以谄媚殺實幹,以流言放暗箭,成功地離間了屈原和楚懷王的關系,27歲的屈原被罷了左徒實職,僅給了一個三闾大夫的虛職,直接遠離了楚國的政治舞台中心。
公元前315年,“張儀戲楚”登台演出,秦使者張儀跟楚懷王說盡齊王的壞話,還跟他搞了個私人盟約,秦國願以600裡土地為代價,換取楚齊斷交。盟約一出,楚懷王心花怒放,張儀興奮得手舞足蹈,屈原氣得七竅生煙,屈大夫認為張儀用心險惡,他的“連橫”戰略是掘楚國之墳墓,且屈原曆來主張“抗秦和齊”,這與張儀的“斷齊連秦”恰恰相反,屈原力主殺張儀絕後患,隻可惜楚懷王認敵為友,屁颠屁颠跑去大罵齊王,跟齊國斷交,然後跑出來跟張儀兌現盟約,張儀稱病不見,楚懷王以為自己的表現不夠好,再一次跑去罵齊王,這一次罵得更狠,功夫不負有心人,楚懷王成功了地達到了齊楚反目的目的。事後,張儀才出面對楚使說:“您為什麼不接受土地呢?從某地到某地,廣袤六裡。”六百裡變成了六裡,楚使很生氣,回報懷王,懷王大怒,先後兩次興師伐秦,結果都被秦打敗,喪失八萬軍隊,大将軍屈丐、裨将軍逢侯醜等70餘人被秦軍俘虜,漢中郡淪陷。
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楚懷王被調戲了,可那些政客們卻是佯裝不見,個個谄媚讨好,人人頌其偉大,可倔強的屈原卻坐不住了,三番五次地糾錯告誡,大庭廣衆之下大揭楚懷王的傷疤,并且一再強調“抗秦和齊”才是克敵制勝的法寶,全然不顧得罪了“老闆”的後果。
秦國張儀賣通楚懷王身邊的大臣,他的名字叫靳尚。君子愛财,取之有道,小人貪财,出賣良知,這邊楚懷王對屈原和他的政治主張不待見,那邊靳尚天天吹耳邊風,說屈原的壞話,四處抹黑。楚懷王最大的特點是愛聽壞話,而且一聽就信,張儀的壞話他能聽,靳尚的自然也能聽,必須要懲罰屈原,怎麼處置他呢?殺掉他吧,于理不同,下大牢吧,他還得天天叫嚷,最好讓他遠離自己,眼不見,心不煩。公元前313年,執着的屈原終于為自己的言行付出了代價,開始了長達6年的流放之旅。
公元前299年,秦又攻楚,取楚八城。趁這形勢,秦昭王“邀請”楚懷王在武關相會。屈原之前被流放,不過又回來了,可能是搞了個“監外執行”吧,一切都在變化,一切又都沒有變化,屈原依舊倔強,楚懷王依舊昏庸,秦國依舊強勢,故事依舊老套,這一次秦國更加熱情,三番五次邀請楚懷王到陝西吃臊子面,咥羊肉泡馍,聽秦腔,賞美女。秦國如此熱情,楚懷王猶豫了,去吧,怕有詐,不去吧,怕打臉。這個時候,坑爹的兒子子蘭站出來了,為了讨好秦國,兒子決定以父喂虎,一再唆使老爹去秦國旅遊。面對,子蘭的卑鄙行徑,此時的屈原再次挺身而出,仍以赤子之心力勸懷王不要赴會,說:“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無行。”可忠言逆耳,結果楚懷王頭也不回地來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老頭子一入武關,便成了一次永不回頭的死亡之旅。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雖然屈原滿腹抱負,可是他卻不谙世事,尤其是官場中的爾虞我詐,也許他不會,也許他不屑。缺少政治鬥争經驗的屈原想要拯救整個世界,卻不知道整個世界都救不了他自己。時過6年,屈原再次被子蘭陷害,又一次開始了長達18年的流放之旅,同時開啟了一個政治家向文學家的轉型之路。
輾轉遷徙的流放路上,身體潔癖、情感潔癖和政治上潔癖的屈原把完美主義、浪漫主義演繹到了極緻,即使在流放途中,也不虧待自己的衣着,也要注意自己的儀表。用香草裝飾衣服,時刻扶正衣帽,不時地拂動塵灰,邊走邊歌,邊歌邊走。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縱使領導的不信任、同事的毀謗陷害,親信的背叛分手,走投無路的屈原,仍然是初心不改,牢記使命,雖九死而不悔地牽挂着楚國的命運,心心念念着“哀民生之艱辛”的勞苦大衆
一曲《離騷》無盡絕望,一首《天問》淚目蒼穹,一阕《楚辭》一支雖遭萬劫,也不離棄祖國,甯肯将自己純潔的生命葬于祖國江流之中的悲壯交響。
一抹流雲
一聲風吟
一句訣别
這一切,都在等待着秦國戰神白起的奮力一擊!
公元前278年,随着郢都大門的轟然倒塌,城牆上的白旗豎起,汨羅江畔形容枯槁的屈原奮然一躍,以一道孤寂的弧線濺起了2200年前的浪花朵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