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懷遠[1]
張九齡
【原文】
海上生[2]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3],竟夕[4]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5],披衣覺露滋[6]。
不堪盈手[7]贈,還寝夢佳期。
【注釋】
[1]懷遠:懷念遠方的親人。
[2]生:升起。
[3]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說指親人。怨遙夜:因離别而幽怨失眠,以緻抱怨夜長。遙夜:長夜。
[4]竟夕:終夜,通宵,即一整夜。
[5]憐光滿:愛惜滿屋的月光。憐:愛。
[6]滋:濕潤。
[7]盈手:雙手捧滿。盈:滿。
【作者】
張九齡(678~740年),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唐代詩人。張九齡少年時就有神童之名,他七歲能詩文,十三歲就被廣州刺史王方慶贊為“神童”。唐中宗景龍初年(707年)中進士,累官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遷中書令。後受李林甫排擠,罷政事,貶為荊州長史。張九齡在位時直言敢谏,舉賢任能,為玄宗朝一代名相。他的古詩勁練質樸,寄意深遠,洗盡六朝鉛華,有人評為“首創清淡之派”。唐玄宗也曾對左右大臣說:“九齡文章,自有唐各公皆弗如也。此人真文場之帥也。”
【賞析】
這是一首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的詩。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張九齡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诽謗排擠後,于開元二十四年(736年)罷相,遭貶荊州長史,這首詩應該寫于這一時期。
清風朗月之夜,最易牽動鄉思,牽動對遠方之人的思念。詩歌從“天涯共此時”的明月到“不堪盈手贈”的明月,以明月作媒介,曲曲折折地道出了對遠人的思念。一輪明月在海上冉冉升起,不久,它的清輝就灑遍了大地。詩人心裡想:這時,遠在天涯的親人也許與我一樣,正在仰頭望月吧。但雖然同沐清輝,卻難以相見,詩人懷念着遠方親人,難以入睡,整夜都在思念。他熄滅燈燭,愛憐地看着這一地清輝;披衣出外,感到露水沾濕衣襟。戶内戶外,一進一出,展現出詩人對遠方之人的無限思念!這月光雖然可愛卻不能抓一把贈送給遠方之人,詩人隻好踱進室内,期望在卧室裡尋一個美好的夢,夢中能與遠方之人相見!
全詩語言自然渾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纏綿而不見感傷,意境幽靜秀麗,構思巧妙,情景交融,細膩入微,感人至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