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日出總是讓人情緒高

日出總是讓人情緒高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5 12:35:49

新京報訊(記者 李傲 張羽)清明之時,春暖花開,微風徐來。踏青、祭掃、休閑……當下的城市人正迎來難得的小假期,走出戶外賞盡春光。要說起假期玩兒什麼,還有一項傳承千年的習俗,被不少人忽略了,那就是放風筝。說起風筝,就不得不提咱北京的曹氏風筝了。清明之際,新京報鄉村頻道探訪位于北京市海澱區上莊鎮李家墳村的曹氏風筝工藝坊,不僅帶大家看看裡面的門道,也盼望在假期裡更多人能有閑适的心情,與家人孩童共同放飛紙鸢,感受大好春色。

日出總是讓人情緒高(人人誇你春來早)1

風筝是這樣制成的。新京報記者 李傲 張羽 攝

清明放風筝 清風正相伴

在古代每逢清明時節,放風筝是流行習俗,已流傳了兩千多年,古時風筝稱為“紙鸢”,宋人周密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鸢,日暮方歸。”清人潘榮陛所著記載:“清明掃墓,傾城男女,紛出四郊,提酌挈盒,輪毂相望。各攜紙鸢線軸,祭掃畢,即于墳前施放較勝。”

在古代,放風筝不僅僅是一種遊藝活動,更是一種祈福,希望遠離災病。那時,人們不僅白天放,晚上也放。夜裡在風筝或拉線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燈籠,就像是閃爍的明星,又被稱之為“神燈”。關于清明前後放風筝,也留下不少優美的詩篇,比如“春衣稱體近清明,風急鹞鞭處處鳴。忽聽兒童齊拍手,松梢吹落美人筝”。而更脍炙人口的,則是孔尚任的《燕九竹枝詞》中的名句——“結伴兒童褲褶紅,手提線索罵天公。人人誇你春來早,欠我風筝五丈風。”

現今,放風筝的景象少了,但在老城區和部分郊區,還是有不少熱愛風筝的市民這幾天趁着天氣晴好一展身手。4月4日,在德勝門城門樓下,新京報鄉村頻道記者看到,就有十幾位愛好者正趁着風和日麗的天氣放着風筝,紮燕風筝、串式風筝穩穩地挂在天上,人們時而牽線奔跑,時而仰首遠望。

每年暮春前就開始放飛風筝的曹先生說,藍天白雲,加上點兒微風,這種天氣放風筝再合适不過了,“放風筝要看三個指數,溫度、風速和氣象,而最主要的是風速,什麼樣的風适合放什麼樣的風筝,微風可以放中小型的,而大型風筝需要6級風左右。”曹先生還告訴新京報鄉村頻道記者,清明節這幾天就是放風筝的最好時節。

古人也認為清明的風很适合放風筝。《清嘉錄》中寫道:“春之風自下而上,紙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斷鹞’之諺。”此時和風煦煦,眼看風筝扶搖直上,實乃心中樂事。

最難“黑鍋底” 最萌是“雛燕”

說到北京風筝,離不開傳承已久的曹氏風筝。曹氏風筝工藝坊位于北京市海澱區上莊鎮李家墳村,作為當地的工藝代表,風筝元素也出現在村子的路燈、牆壁、石碑等各處顯眼的位置。

日出總是讓人情緒高(人人誇你春來早)2

風筝元素在李家墳村随處可見。新京報記者 李傲 攝

走進工藝坊内部,牆壁四周均挂滿了風筝,其中以曹氏風筝的代表——紮燕風筝數量最多,也最為“百變”。

雙頭燕、雛燕、淑女燕等風筝,既代表了不同身份的紮燕外形,配合身上的圖案又搭配了不同的寄語與祝福。

日出總是讓人情緒高(人人誇你春來早)3

各式各樣的紮燕風筝。新京報記者 張羽 攝

如畫有四隻獅子的紮燕風筝,寓意“四世同堂”,而外形更瘦、頭身骨架細長的紮燕則代表女性,相比之下的雛燕造型,在整體骨架上更為圓潤,看着就像一個“胖娃娃”。

說起這些造型的由來,曹氏風筝傳承人李世華表示,最經典與傳統的造型,均來自《南鹞北鸢考工志》的手稿設計。

據悉,曹氏風筝的制作手法起源于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志》,紮、糊、繪、放的手藝也被傳承人沿用至今,把這“四藝”作為傳承人的基本手藝。

日出總是讓人情緒高(人人誇你春來早)4

一隻做好的風筝骨架。新京報記者 張羽 攝

為了最大程度保證文化傳承,曹氏風筝的手藝人們至今仍采用純手工制作的方式。這意味着,即便是手掌大小尺寸的風筝,其從骨架搭建到制作出成品也需要3至5天的時間。

整個過程,通常由兩個人配合完成,一位主要負責繪畫,另一人負責風筝骨架的制作。

日出總是讓人情緒高(人人誇你春來早)5

師傅在找中心點,準備彎骨架。新京報記者 張羽 攝

李世華說:“就拿上色這部分來說,曹氏風筝需要一層一層地上色、繪畫,必須等到下面一層的顔料幹了之後,再去畫下一層,否則顔色會暈染在一起。”

而聊起最難的一種紮燕圖案時,李世華卻給了一個意外的答案——“黑鍋底”。

日出總是讓人情緒高(人人誇你春來早)6

最難制作的“黑鍋底”風筝。新京報記者 張羽 攝

李世華解釋說:“黑鍋底是北京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紮燕風筝,它身上有五隻蝙蝠,象征‘五福捧壽’,雖然顔色隻有黑白兩色,但正因為其他顔色的缺失,對整體要求才最高,因為稍有瑕疵就遮不住。”

手藝代相傳 幫扶遞愛心

初次聽聞曹氏風筝,或許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一戶姓曹的人家世代相傳的手藝。事實上,這裡的“曹氏”指代曹雪芹,而其背後的第一位傳承人則是現年99歲的孔祥澤。

根據曹氏風筝傳承人王曉宇介紹,曹氏風筝工藝源于曹雪芹《南鹞北鸢考工志》一書,傳說曹雪芹将以往流傳和自己創制的風筝繪成圖譜,并編成通俗易懂的工藝歌訣,講解了風筝的制作方法。

而後孔祥澤以“曹氏”命名風筝,一是其技藝、手法、造型等均源自曹雪芹的文章随筆;二是為了紀念與傳承,因為據《南鹞北鸢考工志》中記載:為今世之有廢疾而無告者,謀其有以自養之道也。幫助殘障人士學會一門手藝,從而有了安身立命之技。

日出總是讓人情緒高(人人誇你春來早)7

制作風筝的工作台。新京報記者 張羽 攝

時至今日,曹氏風筝也依然将幫扶助人、傳遞善心作為重點,自覺承擔起了扶殘的工作。在工藝坊的一間教室中,傳承人張立麗正在上課,内容為風筝的繪制。而在場的8位學員,均為曹氏風筝工作坊對接扶助的殘障人士。

據介紹,這些學生每天都會來到工藝坊進行大約兩個小時的課程,以繪畫、上色為主。

日出總是讓人情緒高(人人誇你春來早)8

學生正在給壽桃上色。新京報記者 張羽 攝

新京報鄉村頻道記者到訪當天,學生正在統一給壽桃上色,不隻有紅色、橘色,甚至一個壽桃會出現三種顔色。

“工藝坊作為助殘點,也為其幫扶的殘障人士提供一個常駐活動的場所與活動項目。”王曉宇表示。

日出總是讓人情緒高(人人誇你春來早)9

上課現場。新京報記者 張羽 攝

曹氏風筝工藝坊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保護基地,也是康複幫扶基地。建立以來,工藝坊解決了上莊地區弱勢群體和殘障人士的就業以及培訓。王曉宇說:“這是我們工藝坊每天都要幹的事,到現在堅持十年了。”

小貼士

※有人在放風筝請注意:

1、請勿離放風筝人太近,因為線可能因為風向突變,纏繞到你身上。

2、切勿從放風筝人正前方穿行,這樣容易被風筝線攔截割傷。

※放風筝的人要注意:

1、放風筝時最好戴上手套,遇到大風或風筝被纏,及時放手。

2、風筝線繃斷,應該把線整理帶走,否則可能傷及路人。

3、兒童放風筝,最好選擇小風筝,使用棉質風筝線。

4、放飛大風筝,應選擇滑輪式線圈,不要使用手工繞線的線闆,以免風筝線纏繞手指受傷。

5、不要在道路兩邊、高壓線附近、機場附近放風筝。

新京報記者 李傲 張羽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立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